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公元前 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时 ,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 70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 ,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 ,东汉光武帝复其王号 ,也证实了高句丽在两汉时期的封国地位。随着高句丽的发展 ,东汉时期高句丽曾侵扰辽东、玄菟、乐浪等地 ,但这都属于边郡地方的冲突 ,高句丽作为边郡封国的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汉后期间曾以习武善战而称雄于鸭绿江两岸之广大地区的高句丽民族,在骑战和骑射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征。这在高句丽长期外攻内守的战争过程和平时盛行的狩猎活动中都充分地表现出来。据《魏书》等文献记载,高句丽的创始者之所以取名“朱蒙”,就是因为他善射,而且朱蒙还擅长于认马优劣。在位近百年之久的高句丽六代王太祖王宫于建光元年(121年)秋,曾“率马韩、(扌岁)貊数千骑围玄菟”,可见其骑兵规模相当可观。而它的后世位宫“生亦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狩猎,是在农业生产没有普及之前,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活动。即或有了农业之后,狩猎之风仍然经久不衰。甚至成为一种习惯。金、清两代又和行军布阵、军事训练结合一起,培养将士的勇猛顽强的性格和作战技能。  相似文献   

4.
敦煌偏居西域一隅,历史上少数民族林立,民风勇武善骑射,狩猎在古代敦煌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狩猎材料的释读,可知敦煌狩猎活动从最初的经济目的逐渐演变为游艺活动,带有显著的休闲娱乐色彩,尤其是鹰猎游艺更成为当时敦煌上层社会的身份象征。  相似文献   

5.
刘炬 《北方文物》2013,(1):51-54,83
绝奴部是高句丽五部之一,它曾一度在高句丽王国拥有种种特权和重要影响。从明临答夫政变到中川王中期的大约百年的时间里,绝奴部走过了一段从兴起到衰落的曲折历程。其中明临答夫、于氏对绝奴部特权地位的形成和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故国川王和中川王在削弱和终结绝奴部特权地位、重振高句丽王纲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绝奴部的把持朝政极大地阻碍了高句丽的社会发展,其特权地位的终结为高句丽强盛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试析内蒙古地区的狩猎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狩猎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中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从已发现的大批狩猎岩画中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我国北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以狩猎经济为主的时期。内蒙古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巴丹吉林岩画中狩猎场面占有相当比重,这些岩画记载了我国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向我们传述了远古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等信息,反映了草原猎牧人由狩猎经济发展为畜牧经济的历史足迹。从内蒙古地区的狩猎岩画可以看出,居住在这里的远古居民迫于生存需要,很早以前就意识到,肉类食物是身体所必需的重要生活来源,“食其肉、饮其酪、衣其皮”。因此,…  相似文献   

7.
军事训练和练兵运动,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我军一贯重视军事训练和练兵运动,始终将其摆在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三权并存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句丽三权并存制形成、发展、衰落的深入探讨,揭示了高句丽政治制度的本质与特点.即高句丽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确立了以"国相制"为核心的三权并存制,创造性地解决了王权与贵族权相冲突的矛盾.三权并存制在高句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历史学与体育学、考古学与民族学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对高句丽墓葬壁画中涵盖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骑射狩猎、角抵、百戏等民俗体育项目,体现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它们既深刻蕴含本民族人文特征,又充分饱含汉文化元素,是高句丽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发展、延续的实践形式之一,凝聚着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高句丽原始宗教中,隧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手文献和音韵的考证,揭示了隧神便是秽神,亦即高句丽后来奉祀的夫余神。传说该神名曰柳花,系河伯之女,其实,柳花本身便是河泊。高句丽史中出现的隧神、夫余神、柳花、河伯,名虽繁杂,不过一神而已,追其根本,乃是高句丽的母系祖先。通过诸多迹象分析,这位高句丽的母系祖先,实际上就是华夏古史传说中的人类共祖女娲。  相似文献   

11.
由“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办公室与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办的“高句丽历史问题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8月 9— 1 0日在延吉市召开。来自北京及东北等地的 5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延边大学的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了论文 1 5篇 ,另有报告书及发言提纲 4份。高句丽的历史地位、归属及其对外关系问题为本次研讨会的探究主题。首先 ,关于高句丽的历史地位问题 ,孙进己、朴真先生着重予以检讨。关于孙氏之观点 ,其文章标题《东北亚各国对高句丽土地、人民、文化的继承》已表露无遗 ,即“东北亚各国都在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高句丽(前37~668年)的众多墓葬中,抹角叠涩墓作为一种新颖的结构而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中国境内的高句丽抹角叠涩墓为对象,探讨其分布、类型、演变规律及对外界的影响。 高句丽墓的分布与类型 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墓,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浑江和富尔江流域。在第二松花江上游的长白山西北麓,也有一些墓群。行政区划主要在吉林省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东北部。辽东半岛的丹东地区也有零屋发现(图一)。  相似文献   

13.
满族的狩猎歌满族精于骑射,素有"引弓之民"、"森林中的人"之称,狩猎是其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歌舞的重要内容。流传于辽宁省东北山区的一首民歌就反映了满族歌舞与狩猎之间的密切关系:哦,咳哟/香鞑子开花笑开了嘴儿/山里红开花挤眼眉儿/歪把梨开花小白脸儿/蒲...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建国神话是高句丽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神话出现的时代背景、完善时间及目的等做了探讨,认为移植改造神话大致始于朱蒙(邹牟)被诱杀之后,而其完整和完善则是在《好太王碑》撰写成文和《魏书·高句丽传》成书之前。高句丽王室建构神话的目的是为了神化朱蒙(邹牟),以巩固桂娄部的统治地位,但也有意或无意掩盖了高句丽王位由涓奴部转到桂娄部的史实,并为解读高句丽早期历史造成困惑。  相似文献   

15.
玉皇庙文化是东周时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考古文化遗存,其族属为文献中所见的代戎。通过对玉皇庙墓地考古材料的分析比对,可以看出该地区人群的经济方式主要是畜牧与狩猎,虽有一定的游牧化程度,但不发达;社会风气尚武,绝大多数成年男子有武装化倾向;有一定的社会分层,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别,但等级还不是很森严。  相似文献   

16.
任那考论     
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此区域,不仅阻碍了百济、新罗对三韩各部的整合进程,还成为其进一步向半岛北部进兵的基地。百济在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失败后,转而与日本联合,但日本军队为南下的高句丽好太王击溃,百济被迫臣服高句丽;新罗迫于日本的压力,向高句丽求救,在击退日本军队后,高句丽驻兵新罗境内,至此,半岛内部形成以高句丽为主导的新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王培新 《史学集刊》2017,(1):96-104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集安和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墓葬壁画中武士首服以鸟羽为饰。创作于唐代的撒马尔罕市阿弗拉西阿勃台地城址西墙壁画中有两位高句丽使者,身着武士服装,首服亦以鸟羽为饰,但与高句丽墓葬壁画中冠插鸟羽的其他武官职能有所不同,其身份值得深入探究。高句丽位于古代中国东北边疆,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均可确证中原鹖冠传入高句丽,阿弗拉西阿勃台地城址西墙壁画中高句丽使者首服应为鹖冠。高句丽正五品官职大兄正对应中原王朝头戴鹖冠的左右郎将等武官,阿弗拉西阿勃台地城址壁画的高句丽武官使者身份应为大兄,表明高句丽晚期武官可兼使者职能,使者官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在集安。今天的集安县保存有丰富的高句丽遗存,这一地区是高句丽考古最重要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学界一般认为,汉武帝开设朝鲜四郡时,在玄菟郡内高句丽族聚居地区设高句丽县,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仍然使用这一名称。"高句丽"一名存在由族称到县名、国名的变化。然而,最早出现高句丽一名的《汉书》,是在《王莽传》中记录高句丽史事的,此时高句丽已经建国。梳理《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记载高句丽史事的早期文献,结合近年考古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认识:玄菟郡初设与高句丽无关;玄菟徙郡是为高句丽所侵;《汉书》地理志所载玄菟郡三县不在高句丽地区;"高句丽"最初为国名;"高句丽"作为族称是由高句丽国这一政治体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