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习称《昭明文选》。《文选》原为三十卷,后因唐人李善注份量很大,引书约1700种,析为六十卷。《文选》共选作品700多篇,有赋、诗、骚等各种文体达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李斯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成为保存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典籍。由于《文选》编选时间早,各种文体多,选录精审,内容丰富,故王运熙先生称之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广的一部总集”。像《文选》这样重要的古代文学名著,本来早该有注译本出现。但由于《文选》字…  相似文献   

2.
戴文霞 《旅游纵览》2012,(6):143+145
"游览"作为一个文学主题,最早见于梁代萧统的《文选》。《文选》分别在赋、诗中设此类别,并收录相应作品。可见,当时人们已对游览活动、自然景物进行有意识的关注。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游览文学兴起也有其自身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当时人们生活趋于多样,人们审美趣味的提高,道家玄学、佛教两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余国庆 《古籍研究》2001,(4):68-70,95
《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选的诗文辞赋总集,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并且兼顾到各种体裁与流派,文章辞藻华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文选学”。季刚先生对《昭明文选》有过精深的研究,在《文选平点》中,对文章的评笺考证,言前人所未言,对后人启迪良多,即使只言片语,也极具真知灼见,有画龙点睛、阐幽释微之妙。后学观摩研习,深为叹服.兹略举数则,以作汇报。  相似文献   

4.
《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南朝文学史的双峰,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二者文学观念的分析与比较,更能窥探南朝的文学风貌与文学的发展。萧统与刘勰在选文定篇、文学思想、文体观等方面的见解都值得深入研究。《文选序》是《文选》的纲领之作,是萧统文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指导着《文选》的编撰。将其所体现的思想、文学、文体等观念,与《文心雕龙》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二者在文学认知上的某些内在联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择傅山的评点学典型例之一,通览其评点方法,归结其评点优劣,一可有助集部评点学之参考,二可提示新文选学走向以“阅读作品”为中心的新研究法,此即申论傅山评点学的价值所在。其中包括揭示傅山“主客兼顾”的评点学方法,乃注重阅读作品的“性灵感受”,并加入知识的印证;而其常用的“互见法”,每能见人所未见处,提出重要之见解,有助於《文选》的解读;同时兼用理校法,调和了李善注“释事”与五臣注“释义”的特点。整体而言,傅氏是把《文选》当作文章解读品赏《文选》作品,回归到萧统选文“事出沉思,义归翰藻”的文学标准,符合入选作品的性质。总之,傅山的《文选》研究法是以“评点”形式呈现。但又兼取“注疏学”的特点,故而傅山的评点代表《文选》评点学的里程碑,可视作文选学从“注疏”到“评点”的一次转折关键,启导明末清初文选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日藏古文献《二中历.经史历》记有一份三十卷本《文选》的文体分类以及其各卷帙构成的完整篇目,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其保留的极有可能就是《文选》编撰初始之旧貌。这份书目首先表明《文选》最初的文体实为三十四体(三十三大体再加“离骚”),更重要的是,这份书目的出现还牵连到《楚辞》在六朝文体概念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晋宋乐府之流变等诸多文学史上的根源性问题,为探讨萧统编撰《文选》之动机与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刘明 《收藏家》2022,(12):64-71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辩亡论》残卷,学界的一般意见是认为抄自《文选》,属于“唐写本”。残卷并未有明确的抄自《文选》的题署,亦不避唐讳,是否抄自《文选》及抄在唐代尚需辨析。通过写卷可能存在的避梁武帝之父萧顺之名讳用例,以及与宋刻本《文选》及《晋书》《三国志》录本的比勘,推测写卷有可能抄写在六朝时期,与萧统所编《文选》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此帙写卷在保存异文方面的文献价值,但校勘结果未能坐实写卷抄自《文选》的判断。依据文献记载及第一手的采访档案,考察了残卷收藏者方雨楼的生平事迹,也澄清了写卷在流通收藏及鉴定方面不确切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文选》五臣音钩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由南朝梁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文选》由于其内容丰富,选录精审,故而长期以来深受人们重视。注释、研究《文选》者自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就世代不衰,早在隋唐之际,为其作注的音义工作就盛行于世。据史书记载,萧该、曹宪、公孙罗、许淹等皆撰有《文选音义》,但惜均已亡佚。现存较为完整保存下来给《文选》注音的材料,一般认为只存《文选》李善注。由于李善注主要采取的是微引式的训诂方式,因而保存了不少旧文,旧注,其中有不少是已亡佚的古籍,故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但因李善注往往“释事而忘义”,所以其…  相似文献   

9.
李思儒 《神州》2012,(35):33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他所编的《文选》中选录了两组著名的无名文人五言诗,其一是"古诗十九首"其二便是所谓的"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作者和时间历来存在争议,作品多为抒发夫妻相思之苦的咏叹人生之作。"苏李诗"旧说是苏武、李陵诗作的合称,现在我们所见的"苏李诗"最早见于《文选》,列于《古诗十九首》之后,多为赠答留别、感伤人生之作。古诗十九首与苏李诗作为五言诗的代表作,艺术成就较高,形式也较为完整,对于诗歌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直都知道"古诗十九首"与"苏李诗"关系密切,而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剖析,从一韵重用、凑韵、通押合韵三个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明辨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与风格,进而欣赏各种文体的名篇佳作,是研读浩繁的中国古代文章的一条有效途径。刘勰较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对各种文体源流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分别予以辨析评价,对古代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萧统编纂《昭...  相似文献   

11.
《游斜川》是陶渊明的一篇重要作品,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年谱汇考》一(原载《中国典籍与化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97年;现收入袁先生《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将之列为据以判断陶渊明生年的“第一等”资料两种之一。现存这首诗有多处异,  相似文献   

12.
熊良智 《文献》1999,(2):274-276
《楚辞·九章》的真伪,是学术界长期探讨的问题,不仅对真伪的篇目存在着争论,而且对真伪的质疑者也有不同意见.游国恩先生《九章辨疑》提出:"此盖倡始于晚清曾国藩之谬疑《惜往日》",刘永济先生又据《楚辞补注·渔父》在《屈赋通笺》中认为:"洪兴祖已疑《思美人》以下四篇非屈子作".随着问题的深入,人们发现洪兴祖只是批评萧统《文选》对屈赋取舍不当,并没有认为《九章》中有非屈原的作品,而曾国藩也不是《九章》真伪的最早质疑者.因为人们又看到了宋人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上的材料.人们通常引述了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所编辑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先秦以至梁朝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近七百篇。其中有不少著名作家的著名篇章,如我们熟知的以:屈原的《离骚》、《九歌》,宋玉的《风赋》及《登徒子好色赋》,枚乘的《七发》及《谏吴王(濞)书》等,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面貌,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有独特的成就,可以给  相似文献   

14.
陈进华 《神州》2012,(11):1-1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时代伟大的诗人、散文家陶渊明的代表作,里面详细描绘了一个和平而恬静的世外桃源。无独有偶,千年后的英国,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中同样描述了一个类似的社会:人人从事生产劳动,按需分配,世代安居乐业。通过对于《桃花源记》与《乌托邦》两部作品的介绍,比较其在创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左思《三都赋》綦毋邃注发覆──《文选》旧注新探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思《三都赋》綦毋邃注发覆──《文选》旧注新探之一罗国威《文选》旧注夥矣,然流传至今,能为士林所知见者,数种而已,其余或亡佚,或羼融于他注,已不复可睹。《三都赋))毋邃注,就是在宋元以来传世的《文选》刻本中羼入他注而不复可睹的旧注之一。一日本京都大学...  相似文献   

16.
史孝山《出师颂》是一篇著名的文赋,曾被收入南朝梁太子萧统辑录的《文选》中。故宫博物院新近购藏的隋贤章草书《出师颂》(又称绍兴本《出师颂》)。是现存最早的书写此文的墨迹。本文通过研究东汉时期的相关史实来分析《出师颂》一文的创作主旨、征引典故的含义,考辨其作者的身份。并综合历代关于此文的抄本、刻本和拓本,对隋贤书《出师颂》进行文字校勘,以期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绍兴本的书写时代及其与其他传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饱含忧愤的笔触,勾勒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并且肯定了自己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的选择。这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饮酒二十首》的系年迄无定论。宋汤汉《陶靖节诗集注》、今人王瑶注《陶渊明集》等系于义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今人逮钦立注《陶渊明集》等  相似文献   

18.
文史快车     
《文史天地》2021,(2):92-93
正"下里巴人"不是人"下里巴人"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书曰:"客有歌于郢中(楚国国都)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和《巴人》原来都是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一带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李陵《答苏武书》在《史记》、《汉书》中均未收录,最早出现在梁代萧统的《文选》中。继南朝宋颜延之提出其为假托之说后,唐代刘知幾、宋朝苏轼、清人浦起龙等均视之为后世拟托之作。"五四"以后,疑古思潮风行,更多的学者对其真实性进行否认。新中国成立后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基本上都不予承认。由于资料阙如,仅依据文章风格、李陵的身份以及书信中相关史料来论证真伪的成果很难让人信服。20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汉代简牍书信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从书信  相似文献   

20.
戒文与戒书是中国戒文化的重要载体。戒文活跃于三代至六朝,以《尚书》为渊薮,以汉晋间为盛;戒书起自班昭《女诫》,成熟于《金楼子》《颜氏家训》;从戒书开始戒文化走向大众与普适。对戒文化的认识发源于《尚书》的弼违意识,以李充论戒始为自觉;六朝晚期戒文化成熟,有刘勰等的泛戒文学观,又以萧统弼匡的戒文化观为标志。萧统编撰《文选》是戒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序》中论戒而书不选戒,是萧统戒文化观而非戒文学观的一个折射。中国戒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上古三代为萌芽期;汉晋为发展期;六朝为形成期;隋唐以降为流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