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1979年毛庆沟墓地①发掘始,内蒙古岱海地区的东周墓地研究遂逐渐步入学术视野,随后陆续发掘的饮牛沟墓地②、崞县窑子墓地③、忻州窑子墓地④、小双古城墓地⑤、草号沟⑥及水泉墓地⑦(图一),为深入研究岱海地区东周时期墓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在业已丰富的发掘资料与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岱海地区东周墓地进行更为详尽与全面的考古学分期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哲峰 《文物》2011,(3):90-96
为配合1998年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建设、2000年日照至菏泽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滕州市博物馆、兖州市博物馆、济宁市文物局、曲阜市文物局、嘉祥县文物局等单位联合在鲁中南地区清理了8处汉代墓地,即滕州封山墓地、滕州东郑庄墓地、滕州东小宫墓地、滕州顾庙墓地、兖州徐家营墓地、曲  相似文献   

3.
舒家坳墓地是鄂东北北宋时期一处重要的家族墓地.墓葬分布在二、三级平台上.从墓地的布局来看,墓葬有长幼辈份之分,M1在前,"宣和六年"墓在后,也就是说,第二级平台上葬的是长辈,第三平台则为晚辈,其年代相差约27年,这充分说明舒家坳墓地是一处经过规划设计的家族墓地.墓地以长幼辈份布局和夫妻同穴并室合葬为特色.舒家坳墓地的发掘,对研究该地区北宋时期家族墓地布局与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关于宝鸡市戴家湾、石鼓山商周墓地的族属问题,学界一直有众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从两个墓地出土遗物、相关文献及地望等方面入手,推断戴家湾墓地为曾跟随周公东征商奄等东夷叛国,并得到周公赏赐的夨国将领——的家族墓地,石鼓山墓地可能是"姜氏之戎"夨国姜太公家族的墓地。  相似文献   

5.
陈畅 《中原文物》2012,(3):43-47
根据内蒙古崞县窑子墓地的随葬器物,该墓地可区分为3个墓区。3个墓区又可聚合为北区和南区,这两区在葬俗、随葬品、社会分层等方面存在对立关系;由墓地形态和墓地分层推知,墓地死者的人们共同体呈分层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6.
湖北襄阳山湾东周墓地①和蔡坡战国墓地②是两个相连的岗地,原均属余岗,故合称为余岗东周墓地③。该墓地南距邓城东周城址仅4公里。余岗墓地为襄阳一带目前所知最重要的楚国墓地。这个墓地曾出土过较大量的东周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分散于多座中、小型楚墓之中,出土时器形完整,组合清楚;铜器内容丰富,制作精细,造型美观,  相似文献   

7.
四方塘墓地是铜绿山也是中国矿冶考古首次发现的与矿冶遗址有关的墓地,本文通过四方塘墓地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位置、年代关系,分析墓葬及随葬品的文化特征,认为四方塘墓地应该是当时矿区内不同级别管理者的公用墓地。墓地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后以楚文化为主,兼有当地吴越文化因素。四方塘墓地的发掘,为中国矿冶考古、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北吕墓地是周原遗址外缘一处重要的墓地,墓地规模大,延续时间长,是研究商末周初埋葬习俗、墓地制度和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本文拟对这一墓地的结构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进行初步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9.
叶家山墓地是一处重要的西周早期墓地,墓地出土了曾侯谏、曾侯等大量铭文青铜器,为确定墓地性质和布局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叶家山墓地曾侯铭文青铜器也表现出复杂性,同一曾侯所作之器出现在不同的墓葬中,同一墓葬也出土不同称谓的曾侯青铜器,同时,曾侯所作的成组青铜器与最终随葬的青铜器组合也有较大区别。本文根据叶家山墓地带曾侯铭文的青铜器,试图解析一些曾侯级墓葬的墓主,并讨论墓地的一些青铜器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墓位形态和墓地层级划分有助于墓地结构和社会结构研究。依据基本形态和发展形态,西司马墓地可分为两大区四个层级,与殷墟西区四区墓地结构近似。西司马墓地两类墓葬应属于不同族,整个墓地反映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地缘关系组织,至少包含核心家庭和伸展家族两层社会单位。  相似文献   

11.
从网站建设看中国网络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佟宝全 《人文地理》2005,20(4):60-64
基于SOHU.COM网站提供的中国区域网站建设基础数据,论文描述了中国各省区(不包括港、澳、台)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网站建设的区域差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储备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区域网络利用水平,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网络利用水平进行分类,相应指出提高区域网络利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乡愁相关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已有的乡愁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从旅游地乡愁建设角度,提出几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对乡愁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可治愈的生理病症、到复杂的心理学现象、再到对现代话反思三个阶段。国外从心理学、神经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文学、民俗学、地理学等角度,已形成对乡愁情感本身、乡愁的触发要素、影响乡愁体验的因素、乡愁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系统研究。我国乡愁研究起步较晚,早期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社会学领域,2013年后,乡愁逐渐得到地理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关注,目前在乡愁的概念界定、乡愁的理论化、乡愁的触发要素识别、乡愁价值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薛莹 《人文地理》2003,18(1):29-34
本文对1980年以来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合作专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该项研究20年来的进展划分为起源、起步、发展、提升发展四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研究特征;并对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基本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个案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基本理论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到区域、区域旅游、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区划的有关研究。热点问题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旅游联合促销、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的有关研究。个案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上海的大旅游网络、武汉大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的联合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珠江三角洲共同旅游市场的建设等案例的有关研究;最后,本文对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的筛选与旅游价值分析——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瑞  陈锋仪 《人文地理》2009,24(5):122-125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旅游消费时尚。作为民俗旅游的基础,民俗文化密集地区个性化空间的筛选就成为指导这种旅游方式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在旅游民俗文化空间选择的原则、标准、价值等方面,学术界尚未进行深入研究,这造成我国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发达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出现了盲目性开发的严重问题。本文在依托相关文化空间理论和2005年以来对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民俗文化空间筛选的原则与标准,并据此对陕西旅游民俗文化空间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城市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敏  曹明明  缪光  陈海 《人文地理》2008,23(4):36-40
随着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陕北地区城市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本文基于对于城市化驱动力理论与实例的分析与总结,首先指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密度小,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其次提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的驱动力主要分为动力机制与约束力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有经济发展、城乡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大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制度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及水资源约束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景观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意义一方面要对其符号化的表征元素进行解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其不可表征的意义。本研究梳理了国外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景观研究,发现: ①表征视角下,一方面景观既被看作文化的产物,又是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另一方面景观在权力博弈中曲折发展并推动其象征性意义的演变。②非表征视角主要关注日常生活行为、情感等方面所反应的社会变迁以及所感知的多元、复杂与不稳定的景观意义。国内新文化地理学视角的景观研究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有助于中国学者结合转型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地理学景观理论体系,推动新文化地理学在中国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人本主义理念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立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10,25(6):30-35
本文以城市各阶层日常生活行为的工作(上学)、家务、购物、闲暇活动完成的区位空间结构为议题,运用行为地理学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尺度,探讨微观领域社会空间公正体系的结构与模式。得出城市社会空间体系发育阶段,影响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基本因子为城市资源、社区资源、社区类型-体系与场所体系,社区资源与城市资源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呈"点-轴"结合模式,城市资源的线性空间体系格局与社区资源与场所的点状空间镶嵌映射了市场经济规律下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集聚-碎化"倾向,缺失空间公正。最后,尝试性提出了人本、公平理念下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江苏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遗产集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大成,不仅具有空间、时间、文化及功能等特征,而且体现出历史与现实相续、人文与自然合一、时间与空间的多维度、遗产价值的多元化等特性。江苏境内文化线路遗产丰富,主要有大运河遗产内容、佛教传播线路、郑和七下西洋线路、康乾下江南线路等,目前已形成了构建法律体系、实施宏观保护,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与发挥文化线路的价值,建立多学科、多国别、多地区、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文化线路中的每一个个案处理等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9.
库库提尼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距今约5000年,它是Ariusd-- CucuteniTripolie古人类活动带的一部分,位于欧洲东南部。对这种三色彩陶器的研究是法国和罗马尼亚的合作项目,基金来源是Brancusi项目提供,研究方向是制陶的黏土成分、烧制温度、用于涂彩的颜料层(白、红、黑),陶器式样模型材料等。库库提尼文化是19世纪末第一个被发现的,它经历了约120年的流逝,由于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为考古调查,处于对它特殊性的好奇,才带出了本课题。本文报道了用岩相学分析的结果,通过对陶质材料进行SEMEDX,XRF检测,得到了库库提尼从A期、AB期到B期的不同进化阶段的岩相学陶层资料,现已发现的Scanteia,TarguFrumos,Ruginoasa,Cucuteni,Isaia,Poienesti考古遗址也符合这种进化阶段。本项目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基础数据库,使有关库库提尼的资料数据能完整统一地输入古代欧洲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雷蕾 《人文地理》2012,27(5):94-97
中国的古村镇保护利用工作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是也出现了因保护而破坏的严重问题。本文尝试从对古村镇定义的修订切入,将古村镇作为一种文化综合体和文化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强调古村镇是由器物、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构成的文化综合体,是具有自组织性的文化生态系统,对系统中任意环节的破坏都会造成保护利用的悖论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重现建筑特色与消解建筑特色等四重"中国式悖论",并进一步从社会文化环境、理念认知、管理机制以及开发模式等层面分析了中国式悖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