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7,(10):50-52
<正>三、回族的文学艺术1.文学回族文学包括作家文学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而在民间文学中又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和叙事诗等。作家文学回族作家文学可以追溯到元代甚至唐代。回族作家文学深受汉族文学的影响,它的创作与汉族文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长期以来融合于汉族文学发展的体系之中,并对这一体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上产生过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回族作家文学是回族作家以汉文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苏珊 《满族研究》2022,(3):106-110
东北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文学史在文学史观、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反映了三少民族文学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过程。文学史问题的论述其核心要义是以“文学性”为基准,追求开放而多元的文学史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三部民族文学史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以往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马晓燕 《丝绸之路》2012,(16):56-60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是回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渊源流长,伴随着回族发展的历史,像口头禅一样,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的一些文化现象。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这里的民间谚语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因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根据笔者历年搜集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对临夏回族谚语的价值、内容、特色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赵书 《北京文史》2006,(2):13-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北京的文化历史上,各民族人民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族是在北京世居的古老民族,好求知,善学习,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在北京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回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劳动,为祖国文学宝库提供了许多珍品;许多诗人的作品,在北京文学史上闪现着耀眼的光芒。诗是文学的灵魂,人们思想的结晶。北京历史上的回族诗人有的是几代人生长在北京,有的是客居过北京,有的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们的诗作丰富了北京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15,(5):22-23
我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日记的形式,是应用文。日记不一定是文学形式——当其具备了文学性之后才可以说它是文学形式(日记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功力,包括叙事、状物、抒情和修辞等方面)。日记的功能主要是实用,许多人写日记并不是为了创作或者为创作做准备。强调了日记的文学性,就对初写日记者,是一种束缚。青年人,记起了日记,就会慢慢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形式,在练习中趋向得心应手。现代社会生活繁杂,节奏快,信息多,日记便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有益的文体形式。日记,可能会成为研究近现代历史的学者重要的参考文献。一些幽暗的、不大为人注意的东西,一些历史场景中的细节,一些被歪曲了的真相,往往会隐藏  相似文献   

6.
王楠楠 《神州》2011,(11):8-8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有着悠久历史、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他从形成伊始,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这种由文化认同而产生的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碰撞融合构成了回族文化独特的内涵,对回族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从汉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影响回族汗文化认同的因素以及汉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对回族形成中的汉文化认同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悦 《文史月刊》2012,(Z3):20-21
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回族最著名的"三大节日",即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回族传统节日这一文化栽体,分别与宗教、地域和经济关联性强。此外,回族节日文化具备以下社会功能:放松娱乐,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自我认同,教育回族历史知识和文化习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经济.因此,回族节日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的自我适应,也是继承与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沧州回族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高手辈出,在武术界独树一帜,在中国传统武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能有此成就,是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等诸因素密不可分。这也是沧州回族习武尚武史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富育光同志搜集整理的《七彩神火》,是一本兼备科学性,民族性、文学性的满族民间传说故事集。——科学性《七彩神火》不只是一本“故事集”,而是整个的满族民间口碑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的广泛知识。《勇敢的阿浑德》以摇篮曲的形式开始,叙述了女真人的摇篮时期,给我们铺展了满族古朴雄阔的原始社会生活画面。它是文学的,更是历史的。故事说,女真人在原  相似文献   

12.
肖璐瑶 《神州》2011,(1):82-82
近几十年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断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它的文学性,在电影的创作中文学性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我国电影文学的内涵,以及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从我国电影文学创作的现状出发,深入的分析了我国电影文学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34年9月成立的新疆回族文化促进总会,是群众性文化团体。该团体在首府迪化(乌鲁木齐)成立总会,在回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成立各地分会。回文会成立后,发展回族文化教育,抗战时期积极组织抗战募捐,发挥过进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民俗研究》2023,(3):104-113+159
中国拥有系统的诗学理论和诗学实践。民间故事饱含诗性语言、诗性思维和诗性精神。在民间故事讲述中,诗学内容、形式及手法提升了民间故事的文学性和审美性,也是民间故事传承人反映生活、表达观点、建构社会关系的途径。刘德方故事诗学是自然生态、社会历史与地域传统交互作用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也是基于地方知识、社会系统和民众生活的文化实践。故事诗学作为民间故事研究的重要方向,既要重视故事的生活意涵,也要强调诗学的文学审美,不仅从故事文本分析入手,而且从故事讲述调查着眼,整体地、动态地理解民间故事的创作、传承和发展,进而发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情感和人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1):F0002-F0002
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的文化经典"六经"的形成,带动了中国古典时代的哲学与文学繁荣,实现了古典时代的思想和艺术飞跃,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向。因此,"六经"的研究是学术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作者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在现代学术背景下,从"六经"与"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突破、周代礼乐歌诗与雅颂诗篇的艺术形态、"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礼典仪式与《尚书》"六体"的文学性书写、《月令》模式的思想意义与中国文学的四时结构、"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左传》与"春秋笔法"的文学超越等方面对"六经"进行了全面的文学解读。  相似文献   

16.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文博》2005,(5):104-107
一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  相似文献   

17.
胡清波 《民俗研究》2016,(4):121-128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晚清年画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为年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造型元素,使之以强烈的故事性吸引了大量受众。生动形象的年画图案则将文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并在民间文化想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演绎,使文学在这种活态建构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题写有诗词文本的年画则直接将文学与图像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年画表意系统的多媒介特征,又进一步增强了年画的文学性,使其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样式。晚清年画在不断地借鉴、重构文学并与之合体的过程中传播和完善了彼此,体现出文图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06,(3)
宁夏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神秘古老的西夏文化、厚重悠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奠定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西部民歌花儿、回族踏脚、隆德高台马社火、回族器乐及其民俗、回族传统服饰习俗及其妇女“针线”、民间剪纸等都极富民族地域特色。回族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原本居住于陇右地区的氐族苻氏带领部落向自关中、中原地区迁徙。在此过程中,他们对来自西域的佛教文化以及来自,中原地区传统儒道经典、新起玄学思想等均广采博取、为己所用,逐渐成为一个融合多民族文化的文学家族。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苻氏文学家族的文学水平、特色尽管随历史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但汉文化始终占据核心地位。氐族苻氏文学家族的作品体现出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互融合的气质,表现出清雄健爽、质实贞刚的文学风格,显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是中国文学繁荣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祖国东北辽阔大地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仅就鞍山地区而言,少数民族30余个,其中回族人口近3万人,他们是以“大分散小集中,固寺而居”特点,遍居于城乡。由于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挖掘抢救散落民间的回族古籍十分困难,尤其是有悠久历史文化如海城、牛庄、峋岩等关外古镇的回族古籍资料更加困难。各档案馆回族史料奇缺,历代文献又颇少记述。读白寿彝的元代《回族人物志》“题记”,为我们指出要从“搜集有关家谱、文契、帐簿……家族历史、人口迁徙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材料”,以及礼拜寺碑刻和墓碑、回族古籍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