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三省的一种民歌形式,发源地为临夏。花儿所涉及的内容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花儿的创造者、传播者———出门人(脚户歌、筏子客、商贩)频繁往来于丝绸之路,他们借助花儿表述心中的苦闷,抒发心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临夏拱北是临夏地区仅次于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陵墓建筑,其独树一帜的建筑艺术是临夏穆斯林对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并对甘、宁、青、新疆及四川等地的拱北建筑产生了影响,同时也是伊斯兰教苏菲派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见证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甘肃临夏是齐家文化最早的发祥地,学者们已经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不同视角讨论了广通河与大夏、大禹和夏文化的关联。本文通过讨论甘肃临夏与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关系,以阐明甘肃临夏是夏文化发祥地,与二里头同质的齐家文化是早期夏文化之一,夏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具有多元一体民族雏形。  相似文献   

4.
娱乐活动是城镇现代化的重要参数,本文从欣赏型娱乐、竞技型娱乐、自娱型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等方面,描述民国时期政治宗教等较复杂的西部临夏城镇娱乐活动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以此透析民国时期现代化因素在临夏的进展情况并为今日临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何志霖 《丝绸之路》2003,(12):25-26
临夏是古生物种群繁衍生息的乐土。上世纪初,临夏境内的临夏、和政、广河、积石山、东乡、永靖等县,陆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既有整体的头骨、下颌骨,也有分散零星的肢骨、趾骨、脊椎骨、牙齿等,当地老百姓把这些古生物化石笼统地称  相似文献   

6.
王斐 《丝绸之路》2010,(22):56-57
砖雕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为民族建筑增添了无限精美与亮丽。在西北回族地区,具有历经千百年传承的砖雕技艺,临夏砖雕更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闪烁着奇光异彩。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追溯了临夏砖雕的历史渊源,探讨了临夏砖雕的制作、特色及发展、应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有财 《丝绸之路》2009,(12):39-40
临夏博物馆藏有《大明敕守西宁地方镇国将军、都指挥、金公墓志铭》,该墓志铭不仅是临夏地区首例出土的明代墓志,而且完善了金冕家族的谱系,且具有较高的欣赏和临摹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砖雕多用于门廊、龛壁、民居等处,它古朴典雅,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临夏砖雕始于北宋,盛行于明清,臻于当代,现代砖雕中所用的各种手法和技术都传承于宋金时期的墓室砖雕。发现于临夏市南龙乡王闵家村的金代王吉墓便是临夏砖雕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文章通过选取几件出土于金代王吉墓的精美砖雕,简述砖雕中的故事,分析砖雕的艺术特色,阐述砖雕内容所反映的金代社会面貌,最后落脚于王吉砖雕墓砖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彩的临夏     
马玲 《丝绸之路》2003,(12):28-31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驰誉西北。它是临夏民间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早在宋金时期,其砖雕艺术就相当繁盛。至明清,官宦人家门庭装饰均使用砖雕,而寺、庙、牌坊、照壁、拱北更因精美的砖雕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临夏东公馆建筑为例,从装饰、建筑元素、材料质感、视线等方面分析砖雕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引出对于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唐艳丽 《丝绸之路》2013,(12):26-27
传统砖雕依附于建筑而存在,并赋予建筑丰富的表情。本文从研究临夏砖雕的历史价值入手,总结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期使临夏砖雕艺术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马正云 《丝绸之路》2013,(2):111-112
临夏穆斯林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本文分析了临夏穆斯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具体论述了其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措施及保护对策,从根本上提出只有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穆斯林风情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费绍瑜 《丝绸之路》2003,(12):10-11
临夏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中原农区向高原牧区、中温带气候向寒带气候的“三过渡”地带,西南部广袤的藏区牧场,与东面的中原腹地,两者在经济类型、民族背景、文化特征、生产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在历史上形成了以中原农产品与牧区畜产  相似文献   

14.
马晓燕 《丝绸之路》2012,(16):56-60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是回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渊源流长,伴随着回族发展的历史,像口头禅一样,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的一些文化现象。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这里的民间谚语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因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根据笔者历年搜集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对临夏回族谚语的价值、内容、特色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东干人于19世纪中叶迁居到中亚地区,是中亚穆斯林民族之一,系中国西北回民后裔。时至今日,东干人使用的东干语中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说法,东干文化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多相似性。本文结合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实地考察和对东干族留学生的深入采访,对临夏"花儿"文化与东干族"少年"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王沛 《丝绸之路》2013,(23):42-44
临夏王骇文化博物馆位于临夏市区东北部,距省会兰州153公里。博物馆以王骇墓园优美风光、王兹文化展厅珍藏的文物文献和世代传承的各民族民间故事闻名遐迩,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7.
张行 《陇右文博》2003,(2):17-25
临夏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中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紫松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为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前凹陷盆地,称其为临夏盆地。盆地内晚新生代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甘肃地区流行着一种名为"花儿"的山歌,研究学者们将其按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花儿"音乐生存繁衍了数百年之久,在回族、汉族、裕固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中得到广泛传唱,是中国民歌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一种音乐形式能够经久不衰,与其自身的音乐性紧密相关,本文将追溯"河州型花儿"的历史,并通过对"河州型花儿"的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和衬词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河州型花儿"著名曲令之一的"仓啷啷令"《雪白的鸽子》为研究目标,详细分析其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9.
出土于甘肃临夏的“彩陶王”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典型代表,陶器图案异常精美,线条匀实,纹理繁复,构图精细,纹样波浪起伏,涡旋流动,传达出极其波澜壮阔的美观效果,表达了先民们对水的敬畏、歌颂和崇拜,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艺术的追求,也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陈莹 《丝绸之路》2021,(2):63-67
花儿是一种跨区域性、跨民族的山歌体歌种,花儿有将近500多年的历史,甘肃人称之为"花儿",青海人称之为"少年".在花儿音乐形成及传播的过程中,涌现出上百首"令"①,这也是"花儿"音乐中重要的音乐特征.本论文主要以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论证了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突出了花儿音乐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