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0年来,江苏境内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对这些史前文化遗址按文化区域阐析文化性质、文化时代和年代,并提出江苏史前考古今后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8月举行的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对西北史前玉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的探究有所推进:谁是最先发现和开采马鬃山玉矿的人,谁又是最早开采敦煌三危山玉矿的人。前者可能是距今3700年左右的四坝文化先民,后者则可能是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先民。这是五年来系列考察所获得的新认识。把敦煌玉矿与齐家文化联系起来,将有重要的学术突破,即这个西北史前玉文化的分布区,越过整个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三危山地区。  相似文献   

3.
科左中旗白菜营子遗址复查与遗存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7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科尔沁沙地汉以前考古课题组",赴内蒙古兴安盟和通辽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学术考察.此行的学术目的是了解科尔沁沙地东北部各旗县(库仑至天山一线)史前遗存的文化面貌及各类遗存的分布情况,通过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比较,拟建立该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  相似文献   

4.
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是浙江史前文化的一头一尾,遗存非常丰富,被誉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花”,亦有人称之为浙江史前文化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的中部地区,一直是史前文化的空白点,2003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贵开路段发现并试掘了打儿窝遗址,发现了一处从一千多年前延续到距今两万多年以前的古代文化遗址,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改写了黔中地区的历史,本文对此作一初步介绍。为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黔中腹地古史新篇--揭开贵阳地区万年前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的中部地区,一直是史前文化的空白点,2003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贵开路段发现并试掘了打儿窝遗址,发现了一处从一千多年前延续到距今两万多年以前的古代文化遗址,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改写了黔中地区的历史,本文对此作一初步介绍。为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博爱,承载着华夏子孙文化的自信传承创新。甘肃史前文明深沉厚重、绚丽多彩,吸日月之精华,接大地之纯气,朴拙醇美、悠远流长。本文在探寻甘肃史前遗迹、发掘史前符号意蕴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教育创新实践,探索了史前符号的传承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谨以此文献给发现"湖熟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的南京文博考古先辈!在1951~1959年的短短九年里,曾昭燏、尹焕章两位文博考古大家,直接领导和亲自实践,并得到胡小石先生的支持,破天荒地发现了两个类型的史前文化,为南京文化找到了自己的根,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今天,我怀着对先辈大家的敬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展现两个史前文化的宏大历史景观,推开一扇深入研究南京文明诞生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阿拉善博物馆组成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调查队对该盟境内的史前遗址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其中,在阿拉善左旗境内发现数处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史前遗址,并采集到一批细石器和陶器遗物。通过对此次及以往调查所获遗物的整理研究,对阿拉善左旗的史前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此次调查发现一种以压印纹和圜底陶器为代表的"头道沙子类型"史前遗存,进一步填补了该区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甘恢元 《南方文物》2023,(1):119-131
江淮东部地区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东临黄海,海岱、环太湖两大强势文化区分列南北。以青莲岗文化、龙虬庄文化为代表的江淮东部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版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系统梳理历年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后,结合近年发掘与调查新材料,重提“青莲岗文化”的命名,重新阐释了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格局与文化发展序列,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西北约15公里,在高湖镇中港村邓家自然村东约200米的台地上。2009~2010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靖安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揭示出从史前时期到明代中期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对老虎墩遗址的史前遗存进行了介绍,分为下层遗存和上层遗存。下层遗存有房址、道路、灰坑等,出土有石器和陶器;上层遗存有墓葬、房址、灰坑,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下层文化陶器表现出较早的形态,初步推断其年代在距今6000年之前;上层文化可能是江西省一支新的古文化类型,年代距今5000~4500年。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5日,西藏博物馆正式开馆了。作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的基本陈列内容,博物馆共开放了四个展厅,分“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民俗文化”四个部分。在这里,我想重点对“史前文化”的陈列展品和西藏史前文化及其相关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史前文化与华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的史前考古资料表明,菲律宾群岛是华南百越系统的土著文化沟通西南太平洋之南岛语族文化的主要纽带,在菲律宾史前文化序列中有来自华南大陆的文化因素,其旧石器、新石器和早期金属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主体内涵均表现出与华南大陆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甘肃地处中西文化交汇处,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甘肃史前文明是华夏文化的一枝奇葩,与史前其他文化的相融及对华夏玉文化"首德次符"、"大玉不琢"观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根据详实的考古发现,探讨了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并揭示了甘肃史前玉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江淮之间史前彩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距今7000前后为发生期,以双墩文化彩陶为代表;距今6300—5500年为鼎盛期,以侯家寨文化、孙家城文化、龙虬庄文化彩陶为代表;距今5500年以后为衰落期。江淮之间史前彩陶可分为东西两个工艺传统:西部的侯家寨文化彩陶传统,由双墩文化、侯家寨文化、孙家城文化彩陶所构成,以橘地红彩、外彩和几何形纹饰为主要特征;东部的龙虬庄文化彩陶传统,由龙虬庄文化彩陶所构成,包括青莲岗二期、万北二期、黄岗二期和龙虬庄二期彩陶等遗存,以白(或黄)地黑(或褐)彩、器内彩、几何形纹饰以及人物纹、变形鱼纹、变形人面鱼纹为主要特征。江淮之间史前彩陶两个传统的认识,可进一步揭示该地区在中国史前彩陶及其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进程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原史前文化的优势--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开华夏文明的锁钥仍然在中原史前文化中.中原史前文化的优势表现为较早地奠定了深厚的农业经济基础,并以之支撑起庞大的人口规模;向心状的聚落布局;以及先民对世俗性日常生活的关注.同时,还表现在中原地区的东西南北交汇之位、过渡之位和文化与环境的多样性之位.  相似文献   

17.
刘辉  郭长江  张君  谢育新 《考古》2012,(8):42-68,1,106,108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张西湾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时代最晚、位置最偏东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垣大致兴建于石家河文化早期,至石家河文化中、晚期可能已被废弃。此项发现为认识史前城址的发展过程、兴废动因及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化进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南麓石城聚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周勇 《文博》2000,(5):47-53
在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发现的数百处史前遗址中,外围建筑石筑围墙的遗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石城聚落的广泛存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这些极具地域特征的史前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文化谱系和文化传播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前的乐舞艺术。是史前人类体育文化原始娱乐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史前的乐舞艺术见之于史前人类的生产劳动、生殖崇拜、宗教祭仪以及史前战争等人类生活形态中。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至11月,为配合湖北省荆门220千伏南桥输变电站工程建设进行了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占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葬203座,出土器物逾万件,质地有陶器、玉器等。这批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的多寡不一,显示当时的社会分化情况已十分明显,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