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翠  史启新 《神州》2011,(23):27-2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现存的媒体状态,理所当然地也改变了媒体宣传的传播方式和策略。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体平台,传播芜湖铁画文化的必要性,和新媒体传播传统芜湖铁画文化的传播特征,探讨了针对此种传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翠  史启新 《神州》2011,(10):27-2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现存的媒体状态,理所当然地也改变了媒体宣传的传播方式和策略。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体平台,传播芜湖铁画文化的必要性,和新媒体传播传统芜湖铁画文化的传播特征,探讨了针对此种传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一聪  李静 《神州》2013,(34):262-262
近期,警方对涉及在网络上造谣、非法炒作、非法网络公关进行了严肃查处、处理。一系列举措使人们又将目光投到网络谣言上。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谣言的制造、传播插上“翅膀”。文章以网络谣言典型事件“抢盐风潮”为切入点,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对网络谣言的形成、危害进行一定分析,分析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机理,并提出抑制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冯小桓 《区域治理》2022,(5):105-109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产生与传播的谣言具有社会常态下谣言所不同的特点,因而虚假信息犯罪的认定与处理面临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特殊性,如何妥当考量"谣言"的范围,厘清"虚假信息"边界,是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在采取合理确信原则下的主观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静 《民俗研究》2016,(3):75-84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谣言的泛滥,中国学界对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展开了多学科的学术探究,其中既有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也有民俗学的视角。民俗学视角的最大特色,是将谣言的传播和变异视作一种人类固有的文化现象。西方民俗学界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关注谣言,将之视作传说,在搜集、整理和研究上取得了众多成果,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谣言的类型、语境、传播和变异展开研究,不仅推动了谣言的研究,也促进了传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彭晓春 《文史月刊》2012,(Z3):287-287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提升,出现了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纸媒、电视等不同,新媒体给新闻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基于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从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上进行讨论,从新闻的价值以及侧重点出发解析新闻媒体将如何变化和变化的趋势,提出要发展新闻特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艺术,承载了传统艺术对于审美的新追求,民族文化内涵与数字媒介的结合,传统文化地域分布的区域传播,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的剪纸符号语言的深入研究,都深受其影响呈现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也是审美对于现代艺术特征的新界定。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媒体形式和媒介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体形式由单一多媒体形态向多媒体融合形态发展,媒介载体由非数字化主导向数字化主导方向发展。传统的单向电视、图文报纸、图像文字为主的网站正在过渡到互动网络电视、电子阅读器、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全媒体囊括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体内容、媒介渠道和功能层面的总和。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在采集、加工职能上的优势将继续延续,而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在渠道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贺 《神州》2014,(8):281-281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主体转向大众化,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传播方式越来越趋向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互动,信息内容呈井喷式爆炸,使掌握着传播话语权的电视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媒体生存之道,通过转变传播理念、提升节目品质、促进与网络的融合三种途径继续领跑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0.
彭帆  周洁 《区域治理》2022,(4):25-28
杭州亚运会的筹办和宣传已经到了决胜的新阶段,如何用好新媒体平台,让赛事得到更好的宣传,是一个热点问题.新媒体视角下,亚运会的宣传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目前杭州市也在推进亚运会的宣传工作上,运用了许多新媒体举措.本文认为,推进亚运会的新媒体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展示"重要窗口"力量;第二,...  相似文献   

11.
刘晗 《文史博览》2013,(4):63-66
社会化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学界、业界的精英们对于新媒体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微博(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是当今最主流的大众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分析公共事件在新浪微博上舆论的缘起背景、特性特点、方式方法、效果大小等,并从网络舆情角度出发,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的作用机制,从而探讨微博之上舆论言语的生态环境,以期为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应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钓鱼岛事件之微博舆情问卷调查为例。  相似文献   

12.
高伟 《神州》2012,(35):3-4
地市媒体由于技术和人员的限制,在传播民生新闻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表现为"传者本位"、庸俗琐碎、态度隔膜等。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时代,切身体验生活,提供参考架构是地市媒体记者们应该考虑的民生新闻有效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安宁 《丝绸之路》2013,(2):99-100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突发事件中,只有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并实现两种类型媒体的双向互动,才能推动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尹国军 《神州民俗》2009,(10):52-5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和与之相关的新媒体艺术正飞速发展,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艺术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通过深入分析、比较新旧媒体及其艺术的形式内容和特征,从而挖掘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设计师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李梦笛 《神州》2014,(18):232-232
品牌传播的好坏对一个企业发展好坏影响巨大,为做好传播工作就需要各种技术的协助,新媒体的出现对品牌传播提供可新的传播途径,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就需要制定新的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的含义以及其特点,并且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方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品牌传播工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砚文 《东南文化》2018,(3):95-100
社交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构建出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以博物馆为锚点的连接,辐射向更广阔的文化景观与观众群体。社交媒体为一些鲜少涉足博物馆的潜在观众群提供了多种渠道互动沟通的可能。从社交媒体与受众群体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可将博物馆社交媒体的运营模式分为平台型、社群型和泛在型三类。从徐州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来看,社交媒体在博物馆信息传播中已有一定的创新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无题     
正所以,这次疫情,我特别关注那些来自一线的重点深度有观点的报道,可惜的是,自媒体时代,信息虽来势凶猛,却是泥沙俱下,每天的辟谣倒成了关注点,这个是谣,那个也是谣,本地有谣,武汉更有谣,一时无语。此刻,庚子年正月初七上午十点,阳光明媚,可我却像大部分人一样,响应政府号召,居家自我隔离,为的是防备一种叫"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就在今天凌晨,世卫组织已经宣布中国此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敬楠 《神州》2020,(4):288-28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广播领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之而出的“融媒体”更是代表新时代媒体发展的方向,融媒体是指将广播、电视、报纸等具有互补性的媒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的新型媒体。这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了改变,且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播音主持相较于新媒体也受到了挑战,危机感也不断增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时代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者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电视新闻节目应如何创新,审核也应严格,确保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能够快速抢占舆论制高点,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论文梳理了欧洲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华文媒体的分布类型与华文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探讨了华文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认为这种跨文化传播不仅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当地华侨华人社会,更重要的是传播到欧洲主流社会,从而推动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增进中外文化的了解、交流和互信。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融合发展成为大势。华文媒体在强化其新闻性的同时,文化传播功能必将得到更多的体现,这是适应中国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素贞 《神州》2020,(4):271-27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传统媒体顺应时代潮流,也迎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与融媒体的区别,提出融媒体对编辑的要求,着重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编辑需要具备的几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