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孙古道,是丝绸之路穿越天山最艰险也最美丽的线路。徒步乌孙古道是一段考验勇气与体力的旅程,但沿途的自然、人文风光也着实令人震撼,美丽的景色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变幻,天山深处的村庄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美妙之处,实在是语言所不能形容的。  相似文献   

2.
自小在天山脚下长大。在天山深处放过羊也采过药,熟悉并挚爱着天山的一草一木。以东西方向横亘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自西向东分布着众多的贯穿天山南北的丝路古道和徒步线路,比如大家熟知的夏特古道和车师古道等等,这里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自2005年以来,已经独自或组队穿越了分布在天山南北的大部分丝路古道和徒步线路。2010年国庆前夕,又组建一支穿越队伍,在资料短缺的情况下,无向导、无后援、无补给、重装穿越乌孙古道。喜欢在新疆徒步探险,尤其偏爱分布在天山深处的丝路古道。  相似文献   

3.
陈克  胡争一 《旅游》2012,(9):30-37,3
这是一条幽秘的古道,千百年来淹没于美丽的天山之中鲜有人涉足这是一条最美的古道,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一条英雄的古道,从乌孙人的西迁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多名战士因修路而在此献出年轻的生命美丽得如此忧伤而恬静,曾经怎样的繁茂葳蕤,曾经怎样的无声挣扎,都化作如今永恒的沉寂。把千年的心事化作一道苍凉的风景,幻作生命的活化石,与水相伴,却终究枯萎,只留下孤傲的精神等着你来诠释……  相似文献   

4.
任克良 《新疆地方志》2009,(4):55-56,62
位于天山南麓中段的拜城县是龟兹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龟兹文明遗迹保留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殊的自然、人文背景,使这一地区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文化迷踪。天山岩画之谜、乌孙古道之谜、夏特古道之谜、刘平国身世之谜、大唐崔梨大寺之谜、赛里木古城之谜、史前水文化之谜、姑墨王城之谜、“拜人”东迁东疆之谜、草原丝绸之路之谜,这十大历史文化待解之谜需要学术界、考古界进一步考证破解。  相似文献   

5.
龟兹汉唐风     
正1龟兹之所以令人向往,在于她长过塔里木河的风云故事,在于她厚过天山的历史典籍……龟兹是库车的前世,库车是龟兹的今生。千年不息的汉唐风,伴随着大漠戈壁的清脆驼铃声、将士喋血疆场的呐喊声、龟兹霓裳的乐舞声——那是龟兹的千年遗梦。英雄的阿芙拉西亚甫之子巴尔马尼,挥别中亚、西亚的莽莽大原,带着与其他草原部族屡战屡败的羞愤和丝丝血腥,壮怀激烈,身披犀甲,手持弓刃,穿越乌孙古道,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天山各地,聚落着“西域三十六国”,后来分为五十余国,居住着羌人、塞、月氏(肉支)、乌孙、匈奴、姑师和汉人(汉族人是公元前199年同匈奴人和亲的随从人员留在西域后算起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天山的历代民族大多都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几千年来保持古老传统,崇尚自然,这也是当地得以保持原始的自然环境和面貌的原因。天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先后有塞人、月氏、乌孙、羌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哈萨克、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越是在这般有如神迹的自然景观中,人类愈是能产生敬畏之心,也愈加懂得如何以更纯粹、更和谐的方式与自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疆的天山山谷盆地之中。其西界与苏联哈萨克斯坦相邻。盆地东西长约350、南北宽约180公里,伊犁河及其三大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东西横贯全境。谷地中,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草原辽阔,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油、畜产品的重要基地。据史书记载,古代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在伊犁河谷有过较长时期的活动,并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因此,研究新疆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伊犁地区是一个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进古道孟克特位于中天山博罗科努山最东段的深山中,最高峰海拔为4590米,孟克特是一处沟岭相连的具有山峡、飞瀑、森林、草场、温泉、冰川、古道等多层次神秘景观的风景区。其北坡孕育有古尔图河、奎屯河;其南坡是尼勒克县境内的喀什河水系的重要补给水源,还是被称为"百里画廊"的唐布拉旅游区,也是奎屯、乌苏和尼勒克县的自然分界山脉。"孟  相似文献   

10.
想念土坑     
想念土炕,不是因为我在土炕降生。我的孩提时代是在阿的卡吾斯草原度过的,“阿的卡吾斯”是哈萨克语,汉语意思是绿色的赛马场。相传在1700多年以前,乌孙国的国王乌尔干特为了给最小的女儿挑个好女婿,特意选择了这块平阔、广袤的草原,并起此名。阿的卡吾斯草原位于天山与乌孙山之间,弯弯曲曲的特克斯河从草原深处穿过。站在乌孙山顶,放眼望去,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河水,在阳光照射下,如一条银蛇,划破碧蓝的天空,挥舞着晶澈的身躯,缓缓地流过高山下的阿的卡吾斯草原……想念土炕,不是为阿的卡吾斯草原的历史钩沉。土炕,是北方人用砖或者土坯砌成…  相似文献   

11.
乾嘉时期新疆屯牧的发展及其地域特征张建军新疆地区牧场辽阔,水草丰茂,自古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汉代驰骋在天山以北的乌孙就“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①,后来柔然、突厥。回纥也视此为乐土,游牧之风相沿不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王廷德出使西州时...  相似文献   

12.
丝路珍闻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段,点多线长,遗迹丰富。古丝路上丰厚的化积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西部大开发中竞现风流。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94),张骞受命“凿空”西域,沿天山北麓出使乌孙,到达今天新疆的伊犁州。历史上汉武帝先后两次以宗室女为  相似文献   

13.
马俊 《风景名胜》2014,(2):84-91
正在天山深处,有这样一条古隘道,又名唐僧古道,连通着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它曾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段,现在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无人问津,却成了徒步爱好者向往的线路。但支离破碎的木扎特冰川,众多的高山垭口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而且有三天必须靠自己背负所有的装备食品,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4.
正"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连接长安到塔拉斯的长距离商贸交通路网.位于亚洲大陆中、东部。作为文化线賂类型的遗产.它由分布干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3囯境内的一系列类型各异、具有内在关联的代表性遗迹以及它们之间在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交通交流关系构成。遗存类型包含了古道,关隘、烽燧、长城、驿站.戍堡、军事城堡等支撑和维护长距离交通的基础设施遗址遗迹,包含了都  相似文献   

15.
正古龟兹国位于天山以南"丝绸之路"北道的中心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西域大国。《汉书·西域传》称:"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扜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1])其疆域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为中心,包括轮台、拜城、新和、沙雅、乌什和巴楚等县,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龟兹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西方交通的桥梁。随着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新疆北部,是西域乌孙国故地。伊犁河南岸的天山山脉乌孙山,即因乌孙国得名。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乌孙有12万户、63万人,盛产良马。富户养马多至四五千匹,有军队18万多人。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关于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上说,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关于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该课本却没有谈,只是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实际上,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为了联络乌孙攻打匈奴,以斩断匈奴的“右臂”。那么,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为什么想到要联络月氏和乌孙呢?这当中有一段月氏、孙乌与匈奴相互关系的历史,有必要做一简要介绍。原来匈奴、月氏和乌孙都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月氏和乌孙在匈奴的西边,他们都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之间,即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很强盛,有“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史记·大宛列传》),因此也不把匈奴放在眼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正《唐蕃古道路网结构及沿线文物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本书是西藏民族大学考古学博士余小洪和席琳的倾力之作,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青海段、四川段及西藏段沿线的文物遗存进行了专业的研究并编撰成书。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交通路线,与丝绸之路多有重合,其沿线分布有古城古堡、石窟壁画、寺院建筑、摩崖造像、金石碑刻简牍、墓葬等大量文物遗存,本书专业解读这些文物遗存的分布、性质、特征及保存现状,研究古道形成、发展及变迁的原因,古道各路段的特点与地位以及与周边  相似文献   

19.
古代生活在锡尔河以北、伊犁河流域及天山北麓的游牧民族塞人(斯基泰人)不断向南和西南迁徙。公元前2世纪后期.在大月氏人受匈奴和乌孙所迫而西迁时,更加速了塞人的南迁。在公元1世纪已经到达阿富汗东南部的塞人中有一支穿过俾路支和信德进入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并在此地建立了塞人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西郡太守”,亦称其为“西部塞人州长国”。  相似文献   

20.
《天山·古道·东西风——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展现了新疆地区汉唐之前的珍贵历史遗存,再现了新疆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神韵。本文记述了设计者使用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表达展览主题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