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第80章中勾画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国度,其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人们往往据此认为老子是逃避政治的。如果仅从本章来看的话,确实如此,但综合《老子》全书来解读老子的思想,却发现老子虽然主张"无为",但"无为"的目的是达到"治",即把"无为"作为实现"治"的一种途径。"小国寡民"与"无为而治"二者看似矛盾,但是却是有机统一于老子的整体思想的。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思想,15、16世纪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建立"乌托邦"社会的构想。不同的时代及地理环境下,两人本着同一个社会理想,以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两种大同世界。其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老子的无阶级观与莫尔的"奴隶"阶级观。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思想,15、16世纪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提出建立“乌托邦”社会的构想。不同的时代及地理环境下,两人本着同一个社会理想,以相似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两种不同世界。其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老子的无阶级观与莫尔的“奴隶”阶级观。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小国寡民"一般被认为是老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但我更认为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老子所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末期,他自然目睹"礼崩乐坏"的诸侯兼并战争。他作为周王室的守藏史,自然读过当时许多人不曾读过的古代文籍。所以他是既有实际经历又有理论水平的一个先秦时代伟大哲人。  相似文献   

5.
张文涛 《世界历史》2020,(3):106-117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丹尼尔·斯迈尔等人所倡导的"深度历史"理论,试图以神经科学的新知为基础,为书写宏大历史提供新的路径。"深度历史"理论反对割裂历史叙述的史前史观念,更反对在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之间划出时间鸿沟,认为历史进程中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一直存在互动关系。大脑是文化的生物性基底,同时深深受到文化的塑造作用。"深度历史"理论整合多学科知识、构建连贯性宏大历史叙事的努力值得称道。但在反对进步史观的过程中,斯迈尔也抛弃了启蒙时代关于人类心智进步的重要思想遗产,使得"神经史学"的主张不免失之粗糙,无法有效贯彻到系统性的历史著述中。  相似文献   

6.
"自然"、"因循"是先秦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道家崇尚"自然"本身的活力,反对人为对万物本性及其法则的干涉,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然环境。"无为"并非绝对的无所作为,还包含"因循"万物自然本性和法则而为之义,因此"因循"既体现了对万物的尊重,有助于破除价值观层面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又不致使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规律相违逆,从而避免生态问题的产生。道家的这一思想可为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闻一 《炎黄春秋》2014,(2):85-92
1918年5月,列宁说:"应当组织伟大的‘十字军讨伐’来反对粮食投机商,反对富农、土豪、捣乱者和受贿者,组织伟大的‘十字军讨伐’来反对在收集、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方面破坏国家严格秩序的人。""十字军讨伐"将列宁、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等苏维埃领导人关于"革命恐怖""、群众恐怖"、"红色恐怖"的概念升级,使"红色恐怖"成为对抗"白色恐怖"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战场却蔓延在最无奈的人民群众之中。在这场"十字军讨伐"中,苏维埃政府所要清除的与其说是"人民之敌",不如说是自己所实施的政策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占领南京后,挥师向上海进军,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提出要"借师助剿"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封疆大吏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统帅的曾国藩,原则上并不反对"借师助剿",但是由于他有强烈的"忠君报国"的情结,也有传统士大夫固有的仇夷、鄙夷的思想,同时也有个人的打算,特别是出于对"借师助剿"后果的考虑,因而他同意借师但反对助剿,主张"会防"不"会剿"。  相似文献   

9.
"道法自然"是老子自然政治思想之内核。无为之治术,"被褐怀玉"的圣人理想,"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观以及"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构成了《老子》"自然政治"的主要内容。"自然政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持守这一原则,以期天下太平,政事走上正轨,人民富足。  相似文献   

10.
约两千年以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一直为学术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秦始皇一直以来备受抨击的一大罪状。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在此做浅要分析,得出不同观点,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初采取的是文化兼容政策,而"焚书坑儒"事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儒家文化的拘泥性,其二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残余的旧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任磊 《神州》2013,(9):31-31
道家对统治者要求清净无为,对老百姓要求无欲不争,理想是回复到"小国寡民"的原始自然之中。  相似文献   

12.
赵赓 《文史精华》2008,(9):34-35
能够在十年浩劫的文革初期,在林彪、"四人帮"一伙风头正健的时候,不但敢于挺身反对、抵制文革错误,而且还敢于与毛泽东面对面进行抗争,这在当时的中央高层领导人中,唯有谭震林一人。  相似文献   

13.
施燕华 《百年潮》2014,(11):75-76
正毛主席在接见赴二十六届联大的代表时,曾把中国比喻为"花果山"里的孙悟空,到联合国去是伸张正义,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称王称霸,造"玉皇大帝"的反。那时,我们认为世界处于革命和战争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担当起世界革命的责任,支持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这一认识决定了我们在联合国采取斗争的态势,尤其是同苏联斗。"画饼充饥"的故事裁军是联合国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刚进入联合国时,我们人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的爆发,应溯源于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的成立。它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出身于地主阶级而具有反清思想的青年等参加的资产阶颖民主革命的政党组织,他们一开始就解明的揭起反对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国家的大旗,并要平均地权,解决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中国同盟会总章  相似文献   

15.
正1993年10月,笔者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拜访曾任周恩来的军事秘书,后在国防大学纪委书记任上离休的周家鼎将军。周将军对笔者说,在"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派风起云涌之时,周总理日理万机,但他时时刻刻关心着中央有关领导的安全。为此,他亲笔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欲罢不能,希望诸位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说出格的话,不要做过头的事,不然他就不好说话,也不好保护大家了。大家一定要实事求是,决不能承认自己是"三反分子"(当时指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毛泽东思想)等。  相似文献   

16.
《环球人物》2013,(6):24
去年12月和今年2月,朝鲜先后宣布成功发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和进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朝鲜的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多方的反对和谴责。2013年2月12日,中国外交部也发表了声明,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表示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7.
柯林武德认为,在历史研究中与现在无关的过去是不存在的,他本人论证历史认识应立足于现在,现在包含着过去,现在就是认识过去的证据。他相信通过重演思想,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将能保证历史知识的真。从而,在奠定历史学的"现在"基点后,他为20世纪以现在为中心的历史观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他也维护着历史学的科学性,既反对传统的客观主义,又批判流行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雍正年间,鄂尔泰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这场关系贵州前途与"苗疆"广大民众命运的大事中,镇远知府方显高瞻远瞩,力主"先抚后剿",反对滥杀无辜,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杀戮。方显在"开避苗疆"中,以消弭民族矛盾、增进汉、苗和解为己任,从而为黔东南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江沛 《安徽史学》2013,(1):39-47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拯救民族危机与向现代转型是发展的两条主线,由此形成了既要反对西方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就要倡导中国文化独立性,反对西方文化传入;既要开放中国,学习西方以融入世界,就必须反对民族主义思潮,批判传统文化的相互矛盾的双线走向。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战国策派"主要人物与追求自由主义信仰的众多知识界人士一样,在思想理念上发生了迎合民族主义思潮的转变,倡导"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呼吁个人自由暂时让位于民族自由,为时势所迫主张集权政治,并将民主政治与民主主义硬性割裂。救亡与启蒙的两难,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自由主义内核与民族主义外衣的交织,在战国策学人论述中表现十分突出,也是那个动荡时代知识群体中思潮繁杂现象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20.
儒家很多思想的最初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孔子处。孔子最早提出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观点,章学诚的"博约"思想显然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具体的内容已经有了变化和区别。章学诚的"史德"最核心的思想不违"名教",仍然没有突破孔子儒家思想的范畴。章学诚的"博约"与"史德"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且在最根本的问题即"名教"问题上仍然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