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海芳的散文集《这些字,那些事》内容共分为四卷,分别是"那些人"、"那些话"、"那些印象"和"那些事"。作者独辟蹊径,分别从一个个汉字写起,延伸至人物、教学、民俗及旅游等诸多方面,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充满了温情与爱。细细读来,流畅的文字如涓涓细流,给人以温暖之感;而散文所呈现出的这种温暖格调与作者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刘萱 《丝绸之路》2013,(6):38-40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四个方面对《这些字,那些事》的艺术价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此寻找文学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红旗谱》对民间世界即乡情世界、乡民世界、俗民世界的呈现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作者对纷繁复杂的民间世界中的情感性、现实性和审美性的细致表现是作品成为红色经典并一直活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于古代菩萨像来说大众有所了解,但是青州龙兴寺菩萨造像有着特别的意义,具有现实社会的表现特性。纯粹现实世界的表达并不存在原始宗教虚拟空间下的塑造,是雕塑工匠通过自己情感移入对人物形象的重构来唤醒观众视觉的意识,通过材料、图像赋予作品沉静、震撼的力量。带给观众在空间中建构的那些表达作者的观念、激情和惊人作品的感性深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安部公房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创作历程基础上,充分研读作品和相关资料及史料,采用文献综述、列举、对比、具体分析等一般分析方法,探讨人物性格特征与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不同,探析《砂女》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及与其前后作品风格迥异的原因。围绕安部公房《砂女》这部作品,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论述安部公房文学的寓意表现,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客观地多角度地阐述作品的主题。重点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风格以及作者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轨迹等进行剖析,走进作者为我们营造的多少有些晦涩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6.
李瑛 《沧桑》2010,(2):217-218
《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从关注作品的背景信息、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品位作品的语言特征、辨析作品呈现的价值观并从中获取教益四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次评选会上,我惊异地看到了肖吉地先生关于"海"的摄影作品,映入眼球的那些照片让我不知所云,随后脑海里闪现出伟大诗人屈原《天问》中的许多诗句……顿时,我恍然大悟,啊,这不是"海问"吗?这些作品,有典型的现代美学意义,如诗如歌,画内画外全是故事,让人思考,让人百思不解。不管您用什么方式解读这些作品,都会有作者生活时代的影子,包括作者人生道路、经历和思想、情感,时而童趣,时而暮  相似文献   

8.
《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可从关注作品的背景信息、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品位作品的语言特征、辨析作品呈现的价值观并从中获取教益四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世界》2008,(8)
我们全家对旅游杂志的兴趣一直是有增无减,直至发现《世界》,让我更加称赞不已。每次到月底,都是孩子催着我去报刊亭买最新一期的《世界》,这本杂志俨然我们家第四个家庭成员。希望能在以后的杂志中看到更多知名作者的专栏和更多漂亮的摄影作品,那些文质兼美的旅游心情随笔,让我们这些长期在钢筋水泥里的都市人有一块心灵呼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徽派版画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复制西洋的版画作品.这种作法成为当时全国版画界的先导.有名的"宝象图"(即滋兰堂刊《墨苑》的一部分),就是当时徽派版画中有代表意义的复制作品.从复制"宝象图"一事,可以看出西洋版画传到中国的经过及其复制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由此看出西洋版画对徽州版画的影响.先说宝象图传入中国的经过."宝象图"共四幅,是圣经的图解,作者是这几人:1."信而步海,疑而即沈"马尔丁吾司(Martin de Vos)画,安东尼司魏尔克司  相似文献   

11.
正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曾说道: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常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里。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文学可以当作是人类性灵的反照,一位作家的作品,就可以算作他个人的精神反映。实际上,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发表。我想,只要在作品中投射了作者心灵上发生的思想的文学作品,都是流传千载、传诵不绝、让不同时空的读者产生共响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杨逵先生是台湾新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之一,他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岁月如流,但杨逵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赤诚之心,他的高尚民族气节,仍然在激励一切有良知的炎黄子孙;他和赖和、吴浊流等人共同奠定的台湾文学优良传统,一直为台湾省的爱国进步作家所继承和发扬;他的作品从早期的《送报夫》到后期的《春光关不住》,就像压不扁的玫瑰花那样继续在世界华文文学的土壤中灿然开放;他笔下的种种知识分子形象,仍然是那么鲜活动人,启示人们不忘历史,在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徐潇雨 《神州》2013,(7):9-9
《蒙古秘史》既是一部蒙古兴衰史,又是一部元朝历史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收获。本篇文章主要从人类永恒的话题"爱"这个角度出发来探究作品中出现爱的表现的意义,从而引发思考,进而懂得珍惜生活中充满爱的事及人。以下从亲情——团结互助的手足情深、慈祥宽阔的母爱情怀、友情——忠诚信义的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友情义气、爱情——意气风发的山盟海誓、遭遇苦难的不离不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先秦时代起,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一直主导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于是产生了诸多构想殊方世界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渴望新知的倾向,另一方面却集中体现了"华夏中心论"和"文化中心主义"的传统偏见.这样的观念,至迟到晚清依然没有改变,当时人所作的诸多海外竹枝词,就是一个绝好例证,它们往往是带着这种观念写成,其笔下流露的依然多是想象的成分而非真实.从分析海外竹枝词入手,重新检讨中国世界秩序观从古代向近代转型的问题,于今日顺应世界一体化的潮流极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昆虫,人们自然会想起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那不仅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学百科。法布尔用毕生精力,充满爱意地描绘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昆虫世界的漫游历程。这部作品面世以来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法布尔也被人们称为"科学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布尔不愧是昆虫世界的最佳导游,是他把人们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16.
张霞 《民俗研究》2013,(4):137-142
作为文学叙事的一个坐标,民俗仪式参与了解放区文学的"形象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双重构建,与五四乡土小说相比,在个性表征、主题意蕴等诸多方面明显不同。在解放区语境下,民俗仪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下的一项生存技术和权力技术,同时也是解放区作家通过想象建构民族国家的一种努力,折射出时代、民俗、文学三者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傅京生 《丝绸之路》2012,(22):127-129,2
一 方向军先生对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是有特殊感觉的人;并且,绘画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意义所在.所以,自他经历了"北人南迁"之后,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看他的画,其实就是自我生命明朗的过程,因为他的画构成了人和文化的一种共存关系.确切地说,是他的作品能够构成一个跟欣赏者的生命感觉息息相关的人文世界.在当代画家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向军先生几年以前的作品中,就已经极为鲜明地显现出了这样的境界.那时,他的绘画取法龚贤,画得浑厚华滋.  相似文献   

18.
张晨 《神州》2013,(26):18
纳博科夫在《普宁》中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主人公角色———普宁,一位行为古怪,操一口古怪英语并且总是被人看笑话的美国教授形象。本文分析了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松鼠"意象,从而使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纳博科夫作品中体现出的"彼岸世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以现实世界为构思起点的。现实生活的"颇不宁静"迫使他走向心仪已久的"审美世界":荷塘。在荷香月色中,如醉如痴的审美体验洗涤了尘世的疲倦,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审美愉悦。但是,猝然而终的荷塘世界没法使他的审美享受得到延续。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作者又构建了一个古典的幻象世界。因此,"三个世界"是作者的漫步荷塘的三个阶段,也是思绪连贯的三个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罗冠群 《史学月刊》2020,(4):103-113
1182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内爆发了一起拜占庭人针对拉丁人的大屠杀行动。通过幸存者、信使、旅行家、路人、十字军等群体的传播,中世纪拉丁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君士坦丁堡大屠杀的全过程和对拉丁人生命、财产和精神所造成的巨大伤害,认为这场大屠杀具有全民参与的特征。拉丁作者从受害者的角度试图对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作出解释,认为这是拉丁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拜占庭人长期以来仇视情绪的结果。对照拜占庭文献,我们就会发现,拉丁史籍对"1182年君士坦丁堡大屠杀"的记述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偏差。拉丁史籍所塑造出的安德罗尼库斯与穆斯林相勾结、背叛基督教的形象,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这种带有偏见的记载显然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尤其是拉丁世界长期丑化拜占庭帝国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