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大同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眼于北魏时期的文化大背景,在品评的基础之上概括、探究、论述了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自身的装饰性与审美性,同时分析了在功能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砖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语言丰富,而且还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亳州花戏楼精湛的砖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其清新质朴中饱含着中华文化"和"的审美伦理内蕴。这些砖雕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艺术发展成就。它们以审美表征形式生动呈现了图形文化中的器物意识形态,使审美个体在审美的同时受到"和"的审美道德规训。  相似文献   

3.
王玉曌 《神州》2012,(27):29-29
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楚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艺术造型,本文正是从研究这些经典造型出发,来挖掘隐含在这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的文化特征。楚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轨迹成就了绚烂艳丽、熠熠生辉、耐人寻味和品评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品评反映了中国画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所以传统中国画特别注重生命感的表达,在品评中注重“神”和“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神格”和“逸格”为最高品级。  相似文献   

5.
以谋略称于史的封建藩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一年(1378年)五月壬申生于江苏南京,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十五日逝世于江西南昌,在位五十八年,享年七十一岁。在其五十八年的藩王生涯中,有四十五年是在江西南昌度过的。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朱权对江西经济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朱权不仅有助于江西地方史的研究,而且对江西旅游化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拟就朱权崇奉道教的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是有着两面性的,它在否定过去、传统之时,又可能"发现"或"发明"过去、传承新的价值。一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大多数民俗艺术都丧失了其固有的社会与文化功能;另一方面,恰恰是现代性意识赋予了它文化遗产价值与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两种价值是民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功能转换与价值转向的前提。民俗艺术要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的血肉、肌理之中,就不能仅仅成为文化遗产或画廊中的"纯艺术",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传统"与"审美转向"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将文化遗产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起来。浙江湖州石淙蚕花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困境、机遇及其应对,为阐述现代性文化逻辑下民俗艺术的功能转换与价值转向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关于敦煌遗书的书法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遗书书法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类型 ,研究者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及少量专著 ,大部分问题已形成了共识 ,对少数问题的论断却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比如 ,有的学者颇费心思地把敦煌书法界定为“民间书法” ,认为不应该用“文人书法”的审美标准去品评它们。这一看法显然出于这样的担心 :如果以“文人书法”的审美要求来作为衡量标准 ,敦煌卷子中的大部分显然够不上称做为“书法” ,它们也将不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整个敦煌文化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岂非也要大打折扣 !本文即想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在文化、艺术等很多方面享有美誉。在服饰文化方面,我国以"衣冠之国"著称,五十六个民族依据自己的发展经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造型,这些服饰造型象征着民族个性及审美特征,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造型意在隐藏人体美,追求装饰美,表现气质美,本文就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造型和装饰艺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袁琳 《神州》2013,(3):212-212
服装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审美体验"是通过服装手工艺和面料再造等具体的艺术手段,达到审美主体人类的心灵与审美对象自然界生命价值的融合,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是一种互动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首先涉及到是以气韵、人品观画的品评标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的笔法、笔意、风格等问题。后者显示出他在文人画家中的专业性。至大三年,赵孟頫北上为官途中,以《定武兰亭帖》为基础,集中阐释了以晋为法的书学主张。其"用笔千古不易"说,涉及到"古法"何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对"用笔"与"右军"书的理解层面上。取法晋书意味对魏晋风韵的认同,随着士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赵书遂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书画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学习声乐的人都想获得优美,悦耳,动听,能感染听众的歌声。做到这些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此我们试图为方法寻找到科学化的解释,然而,艺术需要科学化才美,但美好的艺术一定是科学的。任何美好的声音的发出,一定是具有其共同的科学准则。这里所谓的"科学准则"那就是依照相应的艺术审美标准,运用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常丹丹 《神州》2012,(9):27
音乐教育从属于艺术教育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校声乐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基础上,更需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悟、表达与创造等方面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声乐教学上将面临又一重要课题:注重对学生"情感诉求"和"视听审美"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神州》2012,(26):215-215
我国山水画作为我国文人思想表达的载体和精神的栖息之地,有着别有韵味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我国的文明瑰宝。我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创作群体、哲学思潮、绘画工具、个人境遇这些方面的影响,使我国山水画有了特别的艺术风貌,并且主导了我国绘画的发展。本文分别从"道"、"象"、"意"、"色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山水画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4.
晚明清初江浙一带一些持才善绘的女性进入了当时文人、书画史家和鉴藏家的视野,在同时期的诗文、笔记或书画著录中留下了有关其事略的直接记述,如作品的递藏、题跋或品评等情况。针对这一美术史现象,本文拟从女画家作品进入当时鉴藏领域的方式和收藏家对女画家艺术的品评两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宇 《神州》2011,(24):61-62,60,63,113
苏东坡说,"论书兼论平生",这是中国式文艺批评的一种方式,因为中国艺术讲求积累,讲求艺如其人,所以这种品评模式就变得非常适合评论中国艺术了。我非常注重一个艺术家的出身,这倒并不是说注重他的身份,而是注重他的艺术与学术的经历与门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学术门径与经历往往会产生独立与独特的艺术观念。说起张维忠,我们最早相识于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世纪书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欣赏是对一幅书法作品全方位地审美、品评,是对书法作品从整体风格、整体结构、笔法笔力、章法布局、文字内容方面去欣赏,也是对书法家精神、气质、学识、修养、品德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和理念,即重表现和含蓄,长于以有限表现无限。中国传统的绘画"留白"技法从形式上预留空白逐渐发展到思想感情表达上预留空白,诗画同源的传统,使得水墨之间的空白在文字间显示出趣味横生、璀璨多彩的独特艺术魅力。本文结合对唐代诗歌作品的解析,来探讨"留白"技法在文学作品鉴赏中传达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坤 《神州》2013,(34):242-242
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艺术生产、音乐艺术活动的产品,即音乐意象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就要首先阐明“物态化”、“音乐作品”“、音乐意象”这几个重要的相关概念,然后揭示其存在方式是感相、意象、意蕴二个层面的组合,而音乐的审美与非审美又是贯穿于这二三个层面的始终,这样,就形成了音乐作品立体网状结构的存在方式,而这个网状结构来源足艺术活动,从事这些活动的主体是人,是饱含着丰富的人类情感的人。  相似文献   

19.
胡小鹤 《丝绸之路》2012,(12):96-97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县民间泥塑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民间泥塑艺术。泥泥狗以黑色为底色,用红、青、黄、白和蓝五色描绘,色彩绚丽,艳而不俗;造型古拙而粗犷、怪诞而夸张、抽象而奇特,这些特征包含着民间泥塑艺术独特的技艺性和审美性。本文通过对淮阳泥泥狗独特的技艺性和审美意蕴两方面的研究.探析泥泥狗蕴涵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画艺术的传世品,灿烂夺目,浩如烟海。其中,真迹、赝品杂揉掺交,错综难分,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鉴别其真伪,辨析准确的时代,品评艺术价值的高低。一般认为,书画作假的手段,不外乎改头换面、挖空涂改和对字画印章跋识著录的摹、临、仿造等等。这些方面,不少专家学者都有论著。本文仅就书画艺术本身及作者的师承关系,对鉴定所起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书画鉴别的关键问题,是书画本身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