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杜鹃花     
在世界屋脊青海高原的高山峻岭上,生长着青海境内唯一的一种常绿灌木植物,这种植物的家族很大,形态各异,青海不同区域的人按这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和当地的习惯叫着自己认为最能代表这种植物、也最好听的名字,河湟地区对这种植物中叶大枝高的种叫做冬青或枇杷,叶小个矮的叫香柴或黑香柴。这种常绿灌木在植物学上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杜鹃。  相似文献   

2.
陈颖 《丝绸之路》2013,(13):37-38
到达拜城县时,我心中还翻滚着许多东西像一只惊弓之鸟,戒备着,怀疑着,试探着。秋色渐浓,冬姑娘正在远处的山尖上试穿洁白的裙子。阳光很好,倾洒而下,把丰收的喜悦映照在人们脸上。远方的客人到拜城后,有必要去看看这里的世外桃源——拜城原始生态村。在前往原始生态村的路上,车出问题了。几个男人围着车,往水箱里灌了十几瓶矿泉水,车还是不停地喘着粗气,故障灯久久不灭。司机抬头看了看天,转身对大家说,回吧,天不早了不去了。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部农业区田野的沟崖、山坡、地塄坎边和干旱的黄土丘陵上,生长着一种被人们称作白刺的灌木,与田野中其他植物相比较,再没有比它更白的植物,白色的枝体上长满棘刺。与生长白刺相毗邻的河滩和荒山坡上,还生长着一种树皮发黑,在田野里也找不到比它更黑的植物,它的树枝也带有又硬又黑的针锥一样的长刺,人们称其为黑刺。这两种灌木凭借自己身上锐利的刺的保护和顽强的生命力,在黄土高坡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4.
清代宫廷衣饰皮毛习俗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宫廷服饰中皮毛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为满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狩猎民族,皮毛的使用贯穿于生活诸方面。本从满族衣皮的历史渊源、宫廷衣皮等级标志、宫廷衣皮形式的阐述,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尚带有较原始衣皮习俗发展为封建典制的宫廷衣皮服饰,它既保留了古老民族的原始风貌,又体现了多民族化的融合,是满族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5.
绘身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风俗习惯,它是用矿物、植物或其它颜料,在人体上绘成各种有规律的图案,代表着当时原始人类特殊而复杂的精神世界.这种风俗习惯曾广泛流  相似文献   

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的一个土族朋友家祝贺婚礼,发现了一种让人吃惊的待客习俗:十多人在羊圈里围成一圈,坐在地上的麦草上,在用墙板支起的简陋桌上吃饭,餐具都是木制品,如木碗、木勺、木盘、木碟、木筷(采自当地的一种灌木)等,显得十分朴素,这种习俗我平生第一次见,顿时好奇地问:“待客怎么没有桌子和凳子,坐在地上,是不是太困难啊?”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七八月间,在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等地的山林地带,不少植物时常被动物啃食得残缺不全,唯独有一种植物却丝毫无损。这种植物茎间疏生着反曲的短柔毛,叶片形状似伏毛铁棒锤,叶子稠密,一串紫色的花长在主干顶端。若挖出它的根,你能发现黑褐色的一个或两个纺锤状圆柱形的根,这种植物就是传说中的"铁棒锤"。  相似文献   

8.
正在墨脱,有一种植物叫小果紫薇,当地门巴人称之为"沙那给不信",汉语译为"猴子哭树"。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称谓,心里非常好奇,一种植物怎么会用动物名字来命名呢?带着心中的疑问,我找到了米日村的一个村民,询问为什么称这种植物为"猴子哭树"?村民含笑告诉我,"这种植物"树干光滑,猴子若想爬到树上去,特别困难,所以面对"这种植物"时,猴子是哭笑不得,想爬又爬不上去,气的似乎要哭了,所以称之为"猴子哭树"。听完之后,我恍然大悟。十分钦佩当地的群众对小果紫薇这形象而生动的认知和命名,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中文学名:裂毛雪山杜鹃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aganniphum var. schizopeplum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1~3米。叶片卵形或阔椭圆形,背面毛被较薄,灰白色变褐色。伞形花序有花约12朵;花冠漏斗状钟形,长约3厘米,粉红色变白色,具深红色斑点。生活习性:花期6~8月。喜湿冷,喜酸性肥沃土壤。中国特有植物。产于西藏东南部和东部,多生长于海拔3500~4600  相似文献   

10.
当妈妈将那件羽绒背心拿出来的时候,我实在不想穿——橘黄色的羽绒皮,胸前翘起的线随处可见,更可气的是连袖子都没有!"我才不穿这么丑的衣服,这谁的呀?"我没好气地问道。"你不记得啦?"妈妈笑着道来,"这是你前  相似文献   

11.
我的村庄     
张永平 《中国土族》2010,(Z1):74-75
一四川有一个地方叫卧龙,那里到处生长着大片的竹林,是中国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而我的家乡叫龙卧,是青藏高原极其普通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这里长满了耐旱的柳树、沙棘、灌木。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友善。这里没有南方的炎热,有着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这里没有诱人的蔬果,却有着养人的土豆和白菜;这里也没有可爱的大熊猫,却有着机灵耐寒的麻雀和孤独的苍鹰。  相似文献   

12.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极其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彩陶的装饰纹样,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形式,也不管其装饰的意义在哪,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器物的外在形式美感。但是,在它的原始创作中也有着某种象征的意义,这种意义既体现着最初的审美意识,也为之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作了基础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一、树影“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句俗语。在大树的影子下无论寒暑,无论风吹雨打,你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庇护。但是自然界中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凡生长在其他树影下的植物终究不会长得太高,就像雨林中参天大树下的矮小灌木。如同自然界,当今社会上也有年轻人喜欢躲在父母前辈的影子中,就像那些灌木,他们注定是很渺小的。灌木的矮小与这些年轻人的渺小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野草     
我有一盆可爱的植物,清秀的身骨,拇指般大小的叶片轰轰烈烈地长满了枝条。一度地等它开花,白色的花。我不识这花的学名,却只认是盆名贵的品种,就小心地照料,至少某次电视上是这么说的。就等啊,等啊。弟弟来了,我老要把他赶得远远的,怕这小祖宗狠狠的小爪子扒光了它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原始畜牧业及其与农业的关系窥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畜牧业,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业发展而来,是原始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术界有一种传统的说法,似乎我国先发展原始畜牧业,由于牲畜饲料的需要才引起种植谷物的原始农业的发展。这主要是根据摩尔根提出的,并为恩格斯所引用的理论:“十分可能,谷物的种植在这里首先是由牲畜饲料的需要所引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人类食物的需要来源。”这种理论是以东大陆的野蛮中级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还没有原始农  相似文献   

16.
淡淡蘘荷香     
正曾经在如皋岳父母家的农贸市场看到一种植物,外形有点像紧实的荷花苞,外表呈紫红色,里面的嫩叶是青绿色,感觉像是百合。老婆却说不是,说是一种如皋话读作"ráng he"的植物。我老家在泰兴,和如皋临近,却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植物,更不要说吃了,便对这种植物有了兴趣。回家后,岳母留心,过了几日,弄来了一些,将其洗净,在开水中焯过,快速捞出、晾过,细细切成丝,拌上盐醋,撒上白糖,淋上麻油,一盘炝"ráng he"就上桌了。夹起放入口中,细细品尝,感觉有股淡淡的清香,但药味浓厚,有一丝苦涩,初次入口有点不太能接受。多吃了几口,慢慢便适应了,有种特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始建于清朝末年,因出产制作陶器的白色土壤而得名。这里有清溪茂林、秀丽幽深的兰河谷,有溶洞暗河、层叠陡峭的千层皮峡谷,有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龟王山,更有可观茫茫云海、朝霞日出的三塘盖。昔日闭塞寒苦,今日风水宝地三塘盖距离重庆市区有60公里左右,从乡街远眺,山势横天,最高处白云缭绕,宛若仙居。上山的路有10多公里,乘越野汽车弯来转  相似文献   

18.
“没有艺术可以一挥而就。我不太相信‘才华横溢’这种东西。‘没有窍门,就是这样’,这是雷蒙德·卡佛说的。写作对我来说,就是诚实的劳动”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 装饰品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及功能的复原是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民族学观察结合模拟实验复原装饰品制作工艺的研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一直为考古学家们所关注.上世纪上半叶开始,在欧洲、南非及东亚地区的史前遗址内陆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鸵鸟蛋皮装饰品,这些原始艺术产品都被认为是有关原始人类艺术创作起源的考古发现和史前人类行为的最早记录.近年来,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域以及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逐渐成为古人类学界和旧石器考古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也都致力于寻找新的材料和测年证据来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上世纪二十年代,欧美一些学者就根据颜色、外形、钻孔尺寸、磨圆等鸵鸟蛋皮装饰品不同生产阶段的特征,对鸵鸟蛋皮串珠的生产过程尝试进行复原,并取得了一些突破.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鸵鸟蛋皮串珠的一些研究手段与方法才被引入到亚洲,并迅速地被东亚地区一些学者所接受与仿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认真执着的植物爱好者,但是到了南非以后,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卉令我眼花缭乱,尤其是到了南非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作为世界六大植物区系之一的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分布着8500多种植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特有种。植物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整个园区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