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关铁锁古浪峡张奋武古浪峡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从兰州经永登、天祝、古浪至武威一段的必经之地。因其位置扼控河西,哨卫金城,故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史有“秦关”、“雁塞”之称,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铁锁”。古浪峡两山夹峙,南北走向,东西二山为乌鞘...  相似文献   

2.
五道峡     
五道峡地处荆山主脉翠屏山(大石脑)北麓,海拔600~1450米。人们知道,峡乃“山”、“夹”二字组成,有两山同向平行而立直指蓝天之意,因此,许多峡区有“谷底仰视一线天”奇观。而步入五道峡,途经五道石卡,头顶一线天的奇观一现再现,和其它山峡相比,奇妙之感更胜一筹。山里人常说:“山高水长”。此地有着充足而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包括可口的清泉和可供沐浴的温泉。游人站在状若水帘银花的温瀑下沐浴,既可使肌体得到疗养,又可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为了开发利用五道峡,1995年,保康县委、县政府投资50余万元,在这里开发旅游景点30…  相似文献   

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从成都起步,经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到西安.古人要通过上有绝壁万仞、下有千丈滔滔江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明月峡是非常困难的。明月峡是古往今来北上南下的必然通道。随着时光流转,明月峡汇集了不同朝代,不同建筑技术,不同建筑风格的各种道路,有水道、纤夫道、栈道、碥道、驿道、国道1...  相似文献   

4.
漂流黑山峡     
黄河自兰州以下至宁夏的中卫县属于险峻的峡谷区,“鬼门三峡”之名早有耳闻。所谓“鬼门三峡”指的是这一段黄河内的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三个峡谷,因峡深水急而闻名。今天我们要漂流的正是“鬼门三峡”的最后一峡———黑山峡。黑山峡连接甘肃、宁夏二省,起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止于宁夏中卫县小湾村,全长71公里。漂流黑山峡,这将是对我们胆魄与意志的一次考验。早10点半,队伍自靖远县大庙村起程,直奔峡谷而去。出大庙村,即见右岸悬崖上有一庙宇。据老乡介绍,此为当地百姓为纪念一书生而建。据传,古时候有一浙江书生,科举失意,行至此处,又财资耗尽,内外交困之下,遂投河自尽。百姓嘉其书生意气,故立庙以感怀之。初进峡谷之时,河道已颇为逼仄,两岸亦颇险峻。不意至峡之内约10公里之处,峡谷再度陡然变窄,山崖亦更显峭然,峡内逞阴森之相,暑气顿消。水流至此愈急,筏行甚速。“不需轻舟与短棹,浑脱飞渡已须臾”(“混脱”即羊皮筏子),此时,我才感知到诗句形容之贴切。两岸山崖上除零星成簇的蒿草之外,别无绿色之物。可是,就在这样的穷山恶水之间,亦未绝人迹。峡谷与河水的夹缝间常有青青枣树数株,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偶而还有小屋依峡而筑,小屋的筑法,或者直接挖开...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三川地区的中川乡,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那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更引人注目的是那里长约五公里的有着“小三峡”之美誉的禹王峡(原名寺沟峡). 民和县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个县,而位于中川乡峡口村的禹王峡,则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道峡口.穿过禹王峡,黄河彻底告别青海,义无反顾地东流至甘肃境内.  相似文献   

6.
宋初铁母说     
北宋初,四川、陕西等普遍行用铁钱。铸铁钱所用之模,称之为“铁母”。四十年代戴公葆庭曾专去四川重庆收集“铁母”月余,均无所获。有意思的是宋元通宝与太平通宝“铁母”都在外省发现,而川省不可得,“西南之钱而出于东北之地斯亦奇矣”。  相似文献   

7.
位于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三峡———寺沟峡、刘家峡和盐锅峡,是黄河流域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中盐锅峡以世界最大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出名,刘家峡以“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水电站而名扬天下,寺沟峡则以拥有与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齐名的炳灵寺石窟而闻名世界。  相似文献   

8.
东莞龙舟月     
《神州民俗》2007,(8):19-19
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载:“东莞有彭峡,五月时,洪流滂濞,放于百里。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龙舟长十余丈,高七八尺,龙髯去水二尺。额与项坐六七人。中有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柑者,不下七八十人。竞渡则惊涛涌起,雷雨交驰。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18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便以英文发表《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此一定文虽未引起当时西方世界的响应,但却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利用西方战时大规模的机器设备和人才技术发展中国实业的愿望。1921年此文以中文出版之际,随更名为《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第二计划第四部“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节(《孙中山选集》P265~266,人民出版社,1981年IO月第二版)中有如是描绘:“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  相似文献   

10.
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刘正刚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在明末清初因屡遭战乱之洗劫,造成其人口极度下降,社会经济严重瘫痪。“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①。这是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全面巡视四川各地后发出的哀叹...  相似文献   

11.
禹王峡之行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雪域之地汹涌而来,向渤海奔泻而去.大美青海是黄河流经九省区中的第一省,而地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的峡口(也叫寺沟峡、禹王峡),则是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峡.随着2002年喇家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峡口这个貌似普通的地方再次将考古者的目光聚焦.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曾是大禹“斧劈积石,疏导大河”的圣迹!  相似文献   

12.
甘酒石及其咏颂诗张奋武祁连山东端,乌鞘岭北麓,有峡险绝,名为“古浪峡”。古浪峡南行7公里,有巨石卧于道左,其色青白,其质坚硬,其形凹凸不规则,今人称为“甘州石”。据古浪县志记载,此石原名“酸酒石”,后由明朝恤刑郎中陈更名为“甘酒石”。此二名,皆谓可...  相似文献   

13.
《宋史》卷三七○《刘子羽传》(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载:“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在点校者看来,“蜀”如同梁、洋,俱为地理名词。实误!“四蜀”为南宋时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当连标专名线。南宋“四蜀”,首先继承了北宋以来“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即《元丰九域志》卷七、八中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等四路的地域。其范围如《宋史.地理五》所载:“盖《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为多……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辖地相当于今川渝、贵州大部、云…  相似文献   

14.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与湖南、重庆接壤,比邻湖北鄂西,素有“黔东重镇”、“黔东门户”之称,交通便利,风光旖旎,有被称为“人类基因库”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十里锦江、乌江山峡、思南石林等自然风光,还有被称为“黔东第一汤”的石阡温泉,“黔东奇观”九龙洞和堪称“地下长城”的中国“汞都”遗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军阀统治是近代中国的一大特点,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更是军阀混战的温床。在辛亥革命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四川军阀之间发生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争,而二刘之战则是四川军阀混战的高潮。所谓二刘之战是四川军阀刘湘与刘文辉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刘湘与刘文辉都是四川大邑县人,二人是堂叔侄关系,刘文辉是刘湘的么叔,但刘湘却要比刘文辉年长六岁。刘湘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川系军阀中属于“速成系”。刘文辉毕业于保定军校,在川系军阀中属“保定系”。刘文辉投身戎武之时,刘湘早已是少将旅长,刘文辉虽不在刘湘系统中任职,但…  相似文献   

16.
漂游小小三峡挡不住的诱惑绿洲巫山小小三峡,是大宁河小三峡的一条支流,由三撑峡、秦王峡、长摊峡三段峡谷组成,长约15公里。因浩浩长江上有名扬四海的“大三峡”,悠悠宁河上有晓喻五洲的“小三峡”而得名。她奇峰多姿,山水相映,风光旖旎。峡内幽、秀、奇、翠、怪...  相似文献   

17.
卢作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重庆市合川人。1893年生,1952年卒。卢作孚早年任成者《群报》、《川报》记者。1925年集股创办民生公司,任总经理、经营长江内河航运。曾任国民党政府重庆峡防局长、川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四川建设厅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1934年卢作孚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杜重远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组成会”,主张办“流动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普及教  相似文献   

18.
罗平 《巴蜀史志》2013,(4):22-23
2013年5月,四川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这必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意识和创业激情,极大地促进思想解放、作风转变和力量凝聚,为四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作为广安地方志工作者,践行好“中国梦”“四川梦”“广安梦”,就是要想方设法推动广安方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并为之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9.
一二刘相争局面的形成和二刘大战刘湘(1890—1938年)与刘文辉(1895—1976年)是四川军阀史上的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者是“速成”(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系的首脑,后者是“保定”(保定军官学校)系的头目。四川军阀派别虽多,但能势均力敌,长期抗衡者则只有“速成”与“保定”两大“学系”。四川现代史上长达18年之久的军阀割据与军阀混战(从1917年刘存厚与罗佩金、戴戡之战起直到1935  相似文献   

20.
四川、重庆两地汉墓陆续出土几种类型之“胡人”或日“非华夏族”图像,过去之研究有所涉及,以为与佛教早期传播有关。本文试对此类图像资料加以分析,讨论其主要发现情况及一般表现形式、“胡人”图像研究之核心问题(图像辨认与身份鉴定)、“胡人”与“胡人”图像之间关系以及巴蜀地区“胡人”图像之特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