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前的许多日常用语和现在不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上课叫“上堂”,下课叫“落堂”。同学称为“书友”,拍拖的对象称为“拖友”。三年级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纸胶”,唱歌叫“歌咏”,学校仪仗队用的鼓叫“洋操鼓”,算术题的答案叫“得数”。后来,我读钱穆先生回忆录,钱穆先生也说“得数”,于是知道旧时这样的说法,并不限于百粤。  相似文献   

2.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3.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2,(41):19-19
@周新颖:【武汉地铁2号线备站点冠名?】江汉路叫“周黑鸭江汉路站”,广埠屯站叫“口腔医院广埠屯站”,洪山广场站叫“工贸家电洪山广场”,中南路站叫“中商集团中南路”,王家墩东叫“花园道王家墩东站”。还有……欢迎爆料……网友:冠名费收够了,票价应该低点儿吧?  相似文献   

4.
泡妞叫“转马达”,打架叫“开片”,这些连如今的广州人也听不懂的广州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鸽子的羽毛颜色有黑有蓝,为什么没有人叫黑鸽、蓝鸽呢?广州的莲香楼酒家为何不叫“荷香楼”?为什么称苦瓜为“凉瓜”、“猪肝”为“猪润”? 土话——市井生活的缩影,隐藏着幽默,双关,暗示,说起来另有一种味道。  相似文献   

5.
我姐有一个闺密,名字很是好听,叠字“弋弋”。她的哥哥,叫“戈戈”。他们的妹妹,叫“笺笺”。“戈戈”的儿子,叫“戎戎”——看上去就是一家人。我曾跟弋弋姐开玩笑,她要是生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周子信 《文史春秋》2014,(10):33-34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稍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的推动下,于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相继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称不一,有的叫“中国共产党”,如上海;有的叫“共产党小组”,如北京;有的叫“共产党支部”,如湖北。其他地区党的早期组织也都离不开这三个名称,但没有一个叫“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09,(2):71-71
在明朝,北京房子可分成三类。一类叫“大房”,盖在北安门、宣武门、海子桥、钟鼓楼附近,共有443间;一类叫“小房”,盖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附近,共有329间;还有一类叫“中房”,盖在西直门内,共有29间。当时说的“大房”、“小房”和“中房”,指的显然是豪华程度。  相似文献   

8.
西越 《湖南文史》2014,(12):53-54
学习刻苦而成绩不好,那叫学呆;学习刻苦而成绩尚可,那叫常人;学习不用功成绩好,那叫天才;学习刻苦且成绩优异,那叫学霸。学霸不一定是天才,但肯定天资聪慧,是“汗水+智慧=成功”的典范。古代正式的科考有三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第一名称会元;殿试考第一名称状元。这三场考试中,都得第一名,叫“三元及第”,如果连续考第一,就叫“连中三元”。  相似文献   

9.
“上天人地,古今中外,东长西短,七嘴八舌,麻麻咋咋,无话找话”,这叫“摆龙门阵”;“翻江倒海,春去秋来,碰和吃杠,赢来输往”,这叫“打小麻将”。成都人最常见的乐子,就是喝茶、摆龙门阵、搓牌“三合一”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蒙特利尔西南20公里有一个小镇叫LACHINE,翻译成中文的名字叫“中国”。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奇隆,“中国”的英文名称不是“china”么?的确,一直以来西方就以china来称呼中国,与“瓷器”的英文单词是同一个。  相似文献   

11.
提起老艺术家盖叫天,热爱戏剧的人们都知道这一称谓———“活武松”。童年学艺盖叫天本名张英杰,1888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盖父务农,生子五人,盖叫天排行第五,由于那时河北连年荒旱,民不聊生,不少贫家子弟只得卖身学艺谋生。盖叫天的大哥张英甫学演武旦,艺名“赛阵风”,盖叫天8岁时也与四哥张英俊一同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戏。因这个科班是梆子、京剧、昆曲“三下锅”,所以盖叫天对这几个剧种都有一定的基础。科班生活艰难,训练严酷,幼小的盖叫天受尽煎熬,吃的是“三黑”(黑色高粱面做的疙瘩,黑黍面做的饼和粥),逢年过节才吃到一顿…  相似文献   

12.
林鹏 《文物春秋》2001,(6):71-74
我家在易县南管头村,隔河有个北管头村。老人们告诉我,北管头村从前叫郎山庄,南管头村从前叫什么不知道。后来读《水经注》:“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三源即野刹一源、七峪一源、甘河一源,它们在南管头汇合,这一“涧”就是南管头。南管头村南的西坡头,至今还叫“涧头”,可见“一涧”就是南管头。据此推测,南管头原来应叫“涧头”,后来图省事,写作“间头”,“间”与“官”草书相似,久而久之就写成了“官头”,最后成了“管头”。南管头现在是个镇,从前是个小山村。南管头村的耕地都叫台,有南台、北台、东台,可见从前耕地…  相似文献   

13.
孙维世是朱德挚友孙炳文烈士的女儿。孙炳文牺牲时,孙维世才6岁。其母亲任锐当时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孙维世从小活泼可爱,嘴也甜,见了长辈就叫,周恩来夫妇叫她女儿,她也就甜甜地叫周恩来夫妇为“周爸爸”、“小超妈妈”,成为周恩来夫妇的养女,被称为“红色公主”。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10,(9):56-56
我姓鸡,请帮忙起个名吧 给儿子征名结果是:“鸡蛋”、“鸡低批”、“鸡屁股”,这名字怎么叫得出口。 有人姓鸡,他为儿子的名字愁坏了。他在网上发帖,“我姓鸡,孩子该叫什么好?”  相似文献   

15.
我在伪满时期的学生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学生时代是在伪满统治下的大连度过的。当时,大连的街道不叫胡同、巷,而叫“町”,我上的小学叫“土佐町”小学,“土佐”这个词就是从日本的地名沿续过来的。小学的校长、班主任,都是日本人,但老师和同学都是中国人(除教日语的老师外)。 开学第一堂课学的是“人”、“口”、“刀”、“工”、“手”,可是第二  相似文献   

16.
李辉 《名人传记》2018,(1):66-73
时间过得真快.没有想到认识冯骥才先生已超过三十年了。他送我的第一套书是《冯骥才选集》,时间为1986年7月7日。我们熟悉后,我不再叫他“冯先生”,而是叫“大冯”,一直叫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1969年初.我们在“群专”的人员统统被打发到“五七”干校。大同市有两个“五七”干校.党群系统在离城6公里的同家湾猪场,叫“一干校”;政府系统在离城10多公里的奶牛场。叫“二干校”。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曾经给人开出40本英文书单一全是成书。求钱钟书开英文黄书的是吴组缃。” “徐志摩有个姑表弟叫金庸,还有个表外甥女叫琼瑶,徐志摩他表叔是沈钧儒。”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是历代向朝廷纳贡的贡品.旧社会许多山东的青壮年,为了发财,经过千难万险,从山东跑到黑龙江林区来挖参.林区人挖参有许多“山规”,他们根据时节的变化分为“三市”,把四周青草长嫩叶叫“放芽草市”,五月参地新绿叫“放青草市”,立秋到白露前后叫“赶榔头市”.“赶榔头  相似文献   

20.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8,(2):F0002-F0002
在民族传统节日成为文化热点之前,萧放是国内惟一以“时间民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俗学者。曾经有学者认为,把自己固定在这么“窄”的一个领域,往好处说叫“大材小用”,往不好处说叫“不思进取”。可是,没过多少年,时间民俗成了传统文化热潮中炙手可热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