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民族发展和社会现代文明的冲击,滋养传统民俗文化的乡土也在不断消失,那些土生土长、饱含民族情感的民间民俗和传统文化形式正在悄悄的淡落下去.本文通过对宁夏满族民间艺人纳幸元先生对满族谚语说唱形式采访实录,透视并赏析宁夏满族谚语中的民俗文化特色,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给研究满族谚语的专家们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俗是植根于民族地区的广大人民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俗的研究和了解,更能使我们了解该地区、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对沟通各民族及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将过去调查所得的苗族同胞的饮酒习俗作些介绍和分析,保存一些民族文化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主体也是多元的,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为了维护文化自主权,让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提供这种选择的手段和方法.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保护文化多样性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精神归属.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涵,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于包容多样中增进认同,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虽经人们着意或不经意地选择,也经过时间的筛选剪裁,仍能保存至今,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说明了它同时兼具传承力和创新力。历史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根深叶茂、有魂有形的历史文化是社会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只有经过竞争与挑战才有希望走向未来。文明在发展,历史文化在更新。饱受磨难与摧残而能承续不断,历…  相似文献   

5.
王晓霞 《神州》2012,(9):195-19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精髓的途径之一,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英语的方法,更要让学生了解外国语言中所记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语言教学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教育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习得一种民旗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就是我们在学习汉语时,也习得了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因此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6.
宋瑞欣 《旅游纵览》2023,(16):122-125
伴随旅游发展的热潮,学界关于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民族旅游和文化变迁的概念、民族旅游引发的民族文化变迁、关于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变迁影响的不同态度,以及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民族文化良性变迁的主要思路这4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要深入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本质,可从对民族文化事象、民族文化性情、民族信仰文化的记述入手,借以明了民族文化在整部志书中的地位,使志书有更深刻的存史价值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由各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所创造的,因此也体现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习惯,风俗特征等。与动物有关的习语也因其与生活息息相关,精简而备受语言学习者亲睐。本文特选取"蝙蝠"作为文化意象,深入探析中西文化中"蝙蝠"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不仅如此,本文还引用与"蝙蝠"相关的习语并加以分析,以此对相应的翻译方法予以总结归纳,希望本文所得出的一些译法能给广大语言学习者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廖玲 《敦煌学辑刊》2012,(1):113-120
中国西南的羌族与彝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密切的文化联系,两个民族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都是古羌人后裔,其独具特色的传统宗教都以信仰鬼神、崇拜祖先、注重仪式、巫祭杂糅等为基本内容,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羌族“释比”和彝族“毕摩”都是专门从事宗教活动、处理人们信仰事务的宗教神职人员,他们对各自社会起一定的影响作用,渗透于本民族生产、生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其极高的地位.因而,二者有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同时,各自也有其特点.此文试从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宗教活动与传承惯制及经书等诸多方面,对“释比”与“毕摩”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对民族宗教学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人们追求更高层次上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在这种新形势下,纪念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建设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纪念馆是一个民族成百上千年文化积淀的彰显,不仅有利于完整保存古迹文化,更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1.
毛蕊  马克  倪妮 《旅游纵览》2012,(4):6-12
<正>色彩被称为城市的"第一视觉",也是构成城市文化个性的基本条件。城市的色彩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品位。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看看城市的色彩,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句话的深层内涵是:因为每一种色彩都可以代表一个丰富的含意,而城市的色彩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审美智慧、艺术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从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锋中开始的。人类社会也是人与自然相互拥抱、相互冲突的产儿。然而,不同的民族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民族更关切社会,有的民族更关切大自然,以及如何去把握各自的关系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该说是世界审美文化大流中特征鲜明、独树一帜的一支了。  相似文献   

13.
承德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文化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融汇地带,南北经济类型交错,多种文化因素荟萃,而文化交错必然会产生更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民族文化。本文概述了承德民族文化遗存的丰富多彩,论述了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复原或者再现濒临危险的非物质文化我们还必须保护那些传承人,尤其是保护传承人的艺术精神,而这些艺术精神必须让表演者体验并生活在原初的环境中。但仅仅圈地或者通过音像和文字的记录以及专家学者的研究就能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吗?如何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传统文化优秀的品质,获得可以让当代人领悟和鼓舞的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唤起全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和认同感,唤起公众对我们伟大传统的热爱和尊重,认识到真正文化遗产的价值,摒弃文化糟粕。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产权合理安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单纬东 《人文地理》2004,19(4):26-29
文章从目前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仅仅以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和生态博物馆等方式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保护问题。根据产权理论和文化资源的本质,文章提出解决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应从产权合理安排方面着手,改变以往不合理的产权安排.论述了合理的产权安排能从本质上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是处理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基本前提。提出只有让少数民族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得到最大的利益,成为自己资源的真正主人,才能从根本上激励他们合理保护自己的文化资源,使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而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也就是“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者也称“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当然,“心理素质”包括的内涵要更广泛、更抽象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鲜明地提出"文化润疆"战略,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文化在实现稳疆兴疆中的基础性地位,其对于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8.
在清风细雨浸润、绿意尽染高原的七月,似乎没有比绿色更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季节给予我们的喜悦和希望。很显然,这是一个让人心存美好梦想的时节。而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第四届青海省土族文学研讨会在彩虹故里如期召开,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就关心的少数民族文学话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神州》2014,(14):111-111
钢琴是在17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尽管钢琴起源于西方,但是经过我国多为艺术家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现如今已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优秀的演奏、作品方式,也形成了各门各派。本文从民族钢琴文化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我国民族钢琴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的建构方式,希望为我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吕薇 《风景名胜》2020,(2):0017-0017
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是国之文化瑰宝,是营养民族一代又一代后人情趣情感情操的佳肴珍品,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传家宝。国人喜欢、了解、欣赏、表现、陶醉音乐文化,理当首先喜欢、了解、欣赏、表现、陶醉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职校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艺术,职校音乐教学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在职校学生中倡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让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环境中被浓厚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氛围所包围、所熏陶,让他们自信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珍贵,让他们被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陶冶品行,让他们做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了解传承的倡扬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