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建志 《神州》2012,(32):245-245
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目前的森林生态环境,政府加大了对植树造林以及林业管理的工作力度。由于植被有涵养水源以及净化空气和美好环境的作用,因此加强现阶段的植树造林以及林业管理工作对改善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营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做好现阶段的林业工程发展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山西地区的植树造林及其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 ,山西地区曾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植树造林活动 ,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当时推行植树造林的目的不是要扩大山西的森林植被 ,改变山西的生态环境 ,而是借此机会充分利用山西的人力、地力增殖财富 ,以便增收赋税 ,解决财政困难 ,因此对于在植树造林过程中的造假舞弊行为不闻不问 ,不重视调动地方官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也没有组织专业培训和投入较多的经费。  相似文献   

3.
龙君华 《风景名胜》2021,(1):0154-0154
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机遇,但同样我们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由于部分重工业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污染环境。因此退耕还林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开展不仅可以净化生态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帮助国家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生态脆弱 ,加之人为的破坏 ,使原始植被很难恢复。因此 ,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农 (牧 )民以政策性补助。鼓励农 (牧 )民改善自己居住的生态环境 ,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此 ,在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解决好认识不足、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不足等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陈来生 《攀登》2000,19(9):66-67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加之人为的破坏.使原始植被很难恢复。因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农(牧)民以政策性补助。鼓励农(牧)民改善自己居住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此,在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解决好认识不足、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不足等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宋迎 《风景名胜》2020,(2):0052-0052
目前我国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国民也都认识到植树造林所带来的优势,植树造林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际造林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技术落后以及对森林经营管护不当,影响林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使植树造林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使森林经营管护工作更加科学化,文章将对植树造林技术以及森林经营管护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济南自古以“七十二名泉”享誉天下,本文从历史 地理角度分析了历史时期济南泉水的水文状况及其演化过程。济 南泉水在历史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偶有异常喷涌现象。现代 在南山水源地范围内依托河道修建大型水库导致济南泉水水源 的减少,南山森林植被的破坏不是济南泉水衰竭的直接原因,从 长远看南山植树造林工程有助于改善济南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但 是对济南复泉工作的近期和远期效用应该作出合理的评价。另 外,作者呼吁要发挥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优势加强对历史地下水的 研究。  相似文献   

8.
谭哲筠  栗世邓 《风景名胜》2020,(2):0129-0129
森林资源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所以社会大众都非常重视。现阶段,我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近几年,我国重点推广了植树造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植被的覆盖率,我国在森林经营管护中实施各种措施,为实现森林价值提供有力条件,可以有效地优化森林资源,解决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森林经营和管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吕志祥 《攀登》2013,32(4):77-82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点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西北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三赢"。这不仅使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落后观念、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生态依然非常脆弱,生态补偿工作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明清时期广西经济开发与森林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汉族移民迁入广西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阶段,汉族移民的足迹从广西东部逐渐深入到西部,从平地、丘陵的耕作发展到对山地的垦殖,在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经济开发的同时,也导致了近600年来广西生态环境的大变迁。这一时期,不管是在开发较早的桂北、桂东和桂中,还是在开发较晚的桂西和桂南,森林植被的变迁都十分巨大,对广西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孢粉组合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毛乌素沙地位于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由半干旱向干旱、植被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易变。最近一万年以来的地层记录表明,植被景观和气候的干湿冷暖变化是多旋回性的。本文通过对全新世地层的解剖分析,试图  相似文献   

12.
植被种类及分布调查是湿润地区开展墓葬类遗址保护的基础工作之一。桃花岭墓地是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桃花岭墓地乡土植物种类及分布,采用"群落学—生态学"方法对桃花岭墓地保护范围内植被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经调查,汉墓范围内数量较多且影响遗址安全及景观环境的植物共有30科64种,大致可分为5个植被型。在分析樟树、构树、篌竹、芒箕、一年蓬等12种主要群落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利用长沙乡土植被优化墓地所在山体环境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力求在保护文物及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遗址周边的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金一代女真人对境域内的长白山、护国林、医巫闾山等森林资源加以保护,同时积极鼓励植树造林,大力发展人工林,使金朝境内山林资源免遭破坏,保证了山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生态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风沙严重,沙漠戈壁面积大,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续修自然地理志,记好生态环境,为治理生态环境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时社会、生态环境的较大变化,宋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其中主要有:设置其管理、保护机构,进行生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制定其保护法令,禁止乱砍滥伐森林,不得非时、违法捕猎鸟兽,不许向朝廷上贡珍禽异兽,鼓励植树造林,营建保护性的林带、园林与苑囿,重视森林防火与防治虫害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时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或在局部地区继续恶化的现象,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3)
<正>中国人将绿化植被提到国家层面,要从孙中山先生说起。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便设立农林部,随后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在他的倡导下,每年清明时节,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都要有组织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国民政府特别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植树节改到了他逝世的那天,也就是3月12日,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7.
贵州历史名人郑珍并不是一个只知穷经吟咏的士人,他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他的《樗茧谱》就是农业科学方面的专著。他生长在山区,比一般当时的士人早就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开荒破坏植被的危害性,他有《黎平木赠胡生子何长新》: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讯     
《旅游》1999,(6)
一片森林一份爱心1990年3月31日,瑞士航空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员工在大兴县的麋鹿苑种植了一片“瑞航森林”。这片森林共育100棵银杏树,占地面积达1440平方米。此次活动发起人是瑞士航空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史玛库先生。1998年夏天,部分地区洪水泛滥给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把在郊区植树造林定为今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鼓励每一个市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共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首都北京,更应走在前列。瑞航北京办事处的员工把这一小片亲手栽下的树林命名为“瑞航森林…  相似文献   

19.
大富裕沟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山区,20世纪40年代以前,这里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较好。六七十年代,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村民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90年代以后,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以逆转。该村生态环境由好变坏的原因:其一是人口增加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受极限,其二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相对应的生活方式在人口达到环境承受的极限后成为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模式。该村生态环境由坏变好的原因:其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引发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从而减轻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其二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大减少了人类活动对资源的索取,其三得益于70年代开始的对生态环境的不遗余力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薛寒  胡琛  邱悦 《神州》2013,(21):271-273
退耕还林政策提出以来,在我国西北地区虽然取得了一些生态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失效的现象。为了研究退耕还林政策失效的具体原因,对政策进行改善,以更好地推行该政策,本文创新性地将公共政策评估的“生产率模型”和“目标导向评估模型”相结合。首先,在第一个模型中通过生产率公式分析各个影响因子对投入要素的影响如何,得出各个影响因子对投入存在影响的结论,进而确定影响因子;再通过第二个模型明确政策目标,并将各项目标的预期取得值和实际取得值进行对比得出政策失效的结论,最后将影响因子进行文字上的转述得出退耕还林政策失效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