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玉敏 《攀登》2022,(1):42-48
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21世纪初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个发展历程不仅显示了中国在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念与方式上的不断升华,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将对以人民内部矛盾化解为主的社会治理从重点到思路再到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规划了更具现代蕴意的运行逻辑和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诚 《风景名胜》2020,(2):0298-02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工业企业。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在工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在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文论述了厌氧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时间跨越近70年,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察近70年历史过程,可以看出五年规划具有几个显著特点:这一治理方式是与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相生相伴的,从一开始就是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治理方式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一同起步,为推动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军 《史学集刊》2012,(2):17-18
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尽管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的交替,但伴随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自秦汉王朝形成汉人居中心,少数民族居边疆的格局后,历代民族分布的大格局基本因袭不变,中原与边疆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经历了由羁縻统辖到中央集权直接统辖的发展历程。如何认识这个历程,如何划定古代中国疆域,历代王朝对郡县以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作为是否属于边疆治理,不仅外国学者的看法不同,我国学者的观点也有很大分歧。这直接关系到古代中国边疆如何发展为今天的中国边疆,古代众多边疆民族如何结成今天的中华民族这个重大的命题。这组文章是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基点出发,从边疆经略、政治统治、人口迁移、民族关系、军事防卫、经济开发、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中国历代边疆治理问题,其中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也有具体问题的研究,力图从多角度加深对中国历代边疆治理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区域,在我国生态环境演变中具有典型意义。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进行系统治理的河流,也是第一条从立法层面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河流。新中国对淮河的治理,从提出“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到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从关注行蓄洪区群众生产生活到脱贫攻坚,从治理污染到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对治理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治理方略不断演进,为探索河流治理、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积累了宝贵经验,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中国网络治理迈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2012年至2015年、2016年至2018年、2019年至今三个阶段,在特征上体现为从基本形成网络治理体系到网络治理实践不断向深入化和精细化发展,在此过程中不断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当前,中国已基本形成行之有效的网络治理体系.面向未来,中国需要不断加...  相似文献   

7.
黄颖达 《风景名胜》2021,(4):0336-0338
碳球粒产生于工业高温燃烧化石燃料,是一种典型的工业高温燃烧产物。湖泊沉积物中的碳球粒可以反映一定区域的工业污染历史。本文以湖南省安乡县珊珀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钻孔的获取,210Pb 和 137Cs 年代序列的建立,基于地球物理化学、碳球粒、社会经济等多指标,重建该湖过去 150余年来流域工业污染历史,揭示显著人类活动干扰前工业污染程度的本底值,结果表明:(1)通过 210Pb 和 137Cs 年代计算,得到珊珀湖 SB4 沉积岩心中深度和沉积年代具有较好的正比关系,利用 CSR 模式得到珊珀湖质量沉积速率,1850s 以来沉积速率不断增加,沉积速率峰值出现在 1933 年,人类活动强度对湖泊沉积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安乡县养殖渔业有关。(2)湖泊沉积物中 SCP 来自高温燃烧化石燃料 ,SCP 在沉积岩心中的富集浓度与火力发电量呈正相关,可用来揭示与安乡县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其他高温化石燃料相关的工业污染历史。珊珀湖碳球粒总体以表面粗糙不规则型为主,表明经过火力发电厂高温充分燃烧。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形复杂,山川、河流众多,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从根本上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注重地灾治理工程的推进,将此项工作上升为关注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高度,尝试在地灾治理工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措施,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地灾治理工程的实际功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地灾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加强与改革地质防治工作的具体对策,从而保证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蝗灾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1949~1956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对防治蝗灾高度重视,广泛动员民众,积极推广药械治蝗、飞机治蝗,改造蝗区生态环境,使这一历史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蝗灾是党和政府治理社会积患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拥护,而且受到了国际关注,促进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相似文献   

10.
高虹波 《神州》2012,(26):42-42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为此环保部门就已经从管理的工作中入手,相应的建立了很多管理制度和管管理的办法,进而推动了水污染治理的进程。但是从我们近几年的监测来看,水环保的状况不是很乐观的。本文就是对我国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病的流行和蔓延给疫区民众的生产、生活等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血吸虫病疫区的党政部门和群众根据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及地区特点,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性生态环境治理与改造,普遍采用了查杀钉螺、管理粪便、管制水源和查治病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消灭血吸虫病的方法,使新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疫区生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为后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正>方盛举著《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全书共34万字,分九章。该书在详细考察和分析中国陆地边疆的基本概况和特点、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的内涵和客体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别从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的环境分析、价值追求、制度设计、公共政策规划、治理模式创新、陆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专  相似文献   

13.
杨方洲 《区域治理》2022,(16):68-71
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工业现代化发展实际速率显著提升,大量污染物违法排放促使大气污染愈发加剧,对此,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从本质层面贯彻和落实环保绿色理念,防治大气污染现象,我国提出多方面实际治理措施,从原有单一实际防治方法逐步转变为以确定污染主体实际治理模式来获取较佳的治理成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干...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阐述了中国与国际移民组织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加强与国际移民组织合作关系的内外因素。认为从中国与国际移民组织关系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不断推动深化两者之间合作关系。这一行为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内部因素才是最根本原因,即借助国际移民组织提供的多边舞台既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全球移民问题治理上的话语权以推动中国参与未来全球移民治理规制建构的战略需求,又有助于满足积极提高中国移民治理能力以形塑在国际移民问题治理上的负责任国家形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明代大运河的启用,使黄淮运交汇区域成为治水的关键区域。官方为了维护运河的畅通,采取了使水系结构与水情产生变化的措施。明前期的河道基本上沿袭了元代河道多股并流、迭为主次的特点。随着运河、淮河与黄河的治理,特别是筑堤的兴起,黄河各水道有一个从面到线,再从一线到清口一点的集中过程。第一阶段是黄河北流断绝,第二阶段是徐邳河道与上游固定于一线。黄河固定集中于徐邳一线以后,嘉靖年间河多决于徐州的上游,嘉靖四十四年以后,河多决于下游。黄运合一区域的河道治理,从一个跨越南北的扇形面,发展到南部半个扇形面,再集中于一线,最后集中于清口。总体的治理过程,基本上为保运服务。从面到点,从大区域的治理到小区域甚至于一点的工程治理,这是明代黄淮运水利工程的水流控制特色。这种随水环境变迁而进行的治水工程调整,充分体现出古人大区域地利用水环境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宗族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合一、国家与社会合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点,宗族关系与国家权力在基层行政运行中的辩证属性,是基层社会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发挥因时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梳理分析这一问题,是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重要方面。秦汉是中国统一王朝建立和大发展时期,是历代统一王朝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模式的奠基时期,宗族力量与国家力量经历了分与合、合与分的历史过程,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秩序与统一国家建立.  相似文献   

17.
许冰杨 《沧桑》2014,(5):76-79
社会矛盾治理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难症。地方政府陷入维稳"成本递增收益递减"的怪圈,表明社会治理思维和模式亟待革新。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道、法、势、术既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从上至下、由高到低的逐步具体化的治理过程。在社会矛盾治理中,明道、抱法、取势、优术四者并举,能够标本兼治,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湖南邵东为案例,从社会文化视角阐释中国一个内陆新侨乡的形成及其跨国网络治理的建构机理。邵东新移民的阶层构成及营商特征,使其在移民海外后仍与家乡保持着频密的联系。在侨乡政府与海外移民双向互动过程中,构建了以人员流动、慈善捐赠和文化认同为治理主线的三大跨国网络,呈现出制度化、组织化的机制特点。同时,邵东侨乡在跨国网络治理中形成纵横两种体系。横向上,侨务部门与海外移民共同构成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二者通过合作交流构建伙伴关系;纵向上,通过省、市、县、乡、村不同层级治理单元的协调与配合,使海外移民有效参与到侨乡治理中。这一纵横交织的治理体系构成邵东跨国网络治理的脉络,是侨乡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启动阶段。从70年代初起,北京市以消烟除尘工作为中心,由空气污染调查入手,将空气污染治理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根源治理推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综合治理,北京市空气污染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回顾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理解中国空气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群众性消烟除尘会战是空气污染的末端治理、运动式治理,而从源头上综合治理空气污染才是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21,40(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息息相关,而文化作为国家治理的价值引领,是把握国家前进方向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更加凸显着文化作为国家治理的导向作用。从文化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国家治理中的精神内核,明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文化挑战,发掘文化独特的社会治理功能,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