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将当代加拿大华人精英的参政情况概括为五种模型:选举型和委任型、全国型和地方型、象征型和实在型、主流政党型和华人政党型及华人选票型和非华人选票型,并运用这五种参政模型对当代加拿大华人精英的参政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认为华人精英无论采取何种模型参与加拿大政治,只要能成功进入主流社会,对改善华人在加拿大社会的公共政治形象,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都十分有益,对华裔新生代未来参与政治的热情也是一个激励。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2007年本尼朗选战为起点,分析了澳洲华人新获得的中产阶级地位及其对政治参与意向的影响,包括2007年大选以来出现在澳洲华人社区的参政、议政诉求,华人参与澳洲政治生活的各种形式以及影响他们参与的若干因素。认为在澳华人已经成为澳洲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力正在显著提高,并且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保守党能否突破前两次胜选的瓶颈,一举拿下稳定的多数执政?在这个问题上,华人选票将成为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厦门被逼开放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两方列强蜂拥而至,竞相争夺鼓浪屿为租地。他们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并于1903年5月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从此时开始至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鼓浪屿,整整42年,鼓浪屿都处在工部局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统治之下,形成了鼓浪屿特有的租界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这一期间,鼓浪屿的华侨华人社刚组织,议政参政,对提高华人在租界中的地位,争得并维护华人应有的权益,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文利用最新加拿大官方权威统计资料,即2011年加拿大全国家庭调查和加拿大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当代加拿大华侨华人群体的人口特征进行系统梳理,进而剖析了该群体的人口特征演进以及加拿大华侨华人社会的结构变迁。研究发现,加拿大华侨华人群体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适应等方面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其社会融入过程中所遭受的结构性障碍,就其本质而言,与早期加拿大华侨华人的经历并无显著差异,而取决于加拿大本国利益需求的"旋转门式"的移民政策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的新移民法在 2 0 0 2年 6月 2 8日起开始生效 ,这一新法是进入 2 1世纪加国第一次对移民问题的立法。新法做了很大的修改 ,它将对约一百万名华裔社群 ,以及每年成千上万梦想移民加国的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文分析了加拿大华人移民构成的变化和地理分布、加拿大多伦多华人商业发展与演变及其理论与社会意义,并以"劳动力市场排斥论""文化差异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社会学理论解释了为何在多伦多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华人经营的商业最为发达、自给程度最高。华人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华人商业出现了与30年前迥然不同的经营模式,既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而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加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传统的、单向的"归化"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新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相互融合"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形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由原来的相对散漫而少有华人参政,转变成为华人主动集会结社投身政治.本文认为,这种转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由华人社群与澳洲主流社会的变化互相激荡而产生的.本文利用公民社会理论来建构一个看待移民社会政治参与的参考架构,用海外华人的视角来审视澳洲华人发展史,讨论九十年代后期澳洲极端派反移民势力的兴起,以及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澳洲华人社会这个转变提供了一个华人参政的良好典范,即以少数族裔身份在公民社会中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改变主流社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郑天华诸多"开先河"的记录,将让他青史留名。在加拿大华裔参政史上,被誉为"一代英杰"的郑天华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知名人物。作为华裔参与加拿大国家事务乃至投身政坛的先行者,在其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中,郑天华创造了许多"开先河"的纪录:他是加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前夕,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代表团代表200万欧洲华侨华人,赴北京参加盛典。对此我感触良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初,全欧华侨华人总数不过区区万余,加之散居在英、法、德、荷、意等十多个国家,更是微不足道。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从香港、印尼、印支三国等地辗转移居欧洲的华侨华人有所增加,但处于当时东西方冷战高压下,欧洲华人大多只能局促于当地经济缝隙中艰难谋生,对政治噤若寒蝉。  相似文献   

12.
13.
周有恒 《文史天地》2010,(10):72-76
在美国享有“华裔第一参政人”美誉的邝友良,是一位人生经历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物,在美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都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英国华侨社团是维系当地华人社会的支柱。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前后, 受列强出卖中国利益的冲击, 英国华侨在民族主义风潮的影响下掀起了组建社团的高潮。抗日战争中, 华侨社团也积极支持了祖国的抗日运动。二战后, 土生华人的成长及香港新界移民改变了旅英华人的构成, 传统宗亲会、同乡会得以复苏, 同时出现了专业性社团、跨国性社团联合及华人社区中心。在当今英国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下, 部分华人社团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部分社团却随着第二代华人的本土化而面临着衰落。  相似文献   

15.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庄国土教授等人的新著《近30年来东亚华人社团的新变化》已于2010年11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厦门大学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系列图书之三。全书共分16章45万余字,分别介绍了社会资本视野中的华人社团研究,早期东亚华人社团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中国软实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至今未见有从华侨华人和侨务工作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研究成果。论文着重探讨了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影响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开展民间外交、中国国情和发展模式的宣传介绍以及对中国国家政策和行为的理解、支持和解释等方面,而机制在于通过华侨华人的个人行为和方式、海外华人传媒、华文教育以及华侨华人社团等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华侨与华人的不同身份对中国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如何在新时期开展侨务工作,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友衡 《文史天地》2011,(5):73-77
吴振伟的成功,在于他"从不抱怨什么,不管处于怎样的劣境都会积极对待"。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自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华人的生存与发展谱写了一部不断变化着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华人遭受种族歧视的困扰,被排斥于主流政治生活之外。直到进入  相似文献   

18.
“80/20促进会”与美国华人参政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 0/2 0促进会”是以华人为主导的一个美国亚裔参政组织 ,它是针对 2 0 0 0年美国总统大选而成立的。本文拟就该组织成立的原因、目的和宗旨 ,总统候选人的确定、行动与争议 ,在大选中的影响力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简单介绍 ,并对当代美国华人及亚裔参政这一新策略作一评价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的移民及其后裔的文化认同变化为例,说明在多民族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逐渐融合。不论华人祖籍国政府或华人居住国政府采取何种政策,都无法阻断这一交流和融合的趋势。因此,企图强制消灭华人的文化传统或要求海外华人永远保持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单一性或纯粹性,都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