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传统聚落是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文化空间结构认知研究,发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徽商为徽州传统聚的落形成、发展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极具特色的风水术的应用展示了徽州传统聚落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建筑与精神文化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2.
张茹 《风景名胜》2021,(4):0379-0380
本文以审美意象的崭新视角来重新解读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文章探究了审美意象的思维过程,继而建构审美意象视角下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体系。最后以徽州传统聚落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基于建构的审美意象体系下,解读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意识构造、物象表征和意境感知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陕西窑洞传统乡村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构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聚落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聚落形态,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在陕西渭北地区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泛。本研究基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相关研究,以陕西31个窑洞传统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按照“单个窑洞聚落、多个窑洞聚落、特定研究区”三个层次,构建了窑洞聚落的典型院落图谱、空间序列图谱、院落模式图谱、排列模式图谱和空间格局图谱五大类型图谱体系。通过分析窑洞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基本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构建窑洞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旨在丰富景观基因组图谱层次,推动景观基因研究向区域层面发展,并为窑洞聚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修复及景观基因区域识别系统构建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为保护与发展窑洞聚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最  刘沛林 《人文地理》2008,23(6):13-16
南方地区环境生态因子多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聚落景观。研究其所隐含的景观基因,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聚落景观基因的概念、识别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基本信息单元及其提取方法,并对建立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技术思路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最后,展望了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西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探讨陕西三大地区乡村聚落宏观分布的基础上,对各地区传统的农业乡村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空间类型、原因作了比较研究,同时,总结了目前乡村聚落的一些空间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6、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和城乡聚落体系潜能指数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综合利用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等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内部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分异。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并结合道路等级和长度计算流域内城乡聚落体系间最短时间距离来分析城乡聚落体系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据此分析石羊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变化及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红波  张小林 《人文地理》2012,27(4):103-108
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系统梳理了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动态,将其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起步、初步发展、拓展变革、转型重构四个阶段。对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集中在聚落布局、聚落形态与分类、聚落景观、聚落用地、聚落生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近今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的人文社会化和乡村重构的研究趋势。以期能对国内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湘西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定量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西29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或传统村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构建了物质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相似性的指标体系,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制定了指标数据量化策略,应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文化景观进行相似性聚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区。结果显示,北部为土家族聚落景观区,中部和西南部为苗族聚落景观区,多民族混合型聚落景观区在研究区中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呈条带状分布;土家族文化景观区的标志特征为吊脚楼;苗族文化景观区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建筑以干栏建筑为主,其非物质文化景观以鼓舞和柳巾舞为典型特征;混合景观区主要表现为汉族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本文在简述国外乡村聚落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也分析了研究存在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国内乡村聚落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区位、规模、类型与分类、体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演变等方面。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乡村聚落体系与职能的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乡村聚落演变趋势预测研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尺度和不同地形下的乡村聚落研究;乡村聚落转型与重构研究;乡村聚落理论研究和跨学科多元化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国硕 《南方文物》2022,(2):174-180
聚落、城市聚落、都邑聚落的区分与判定是聚落考古的重要课题,应采用相应的理论方法加以深入探讨。在考古实践中,制订聚落的认定标准、划分聚落等级、对聚落断代,是早期聚落研究的基础。城市聚落研究的焦点在于认定标准,研究的重点是对各类防御设施的辨析。早期都邑聚落具有独特的认定标准,研究过程中应注意都邑的建造顺序、延续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国文物地图册·陕西省分册》所提供的资料对陕西仰韶文化聚落群进行研究。陕西仰韶文化聚落群共 74个 ,聚落遗址 1 91 8处 ,可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 ,展示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等级结构。尤其是以庙底沟类型为主体的聚落群 ,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性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村落四川凉山州美姑县古拖村彝族传统瓦板房聚落的调研和测绘基础上,用凯文·林奇对城市形态的意象解析模式,从通道、边界、区域、中心节点和标志物五元素对瓦板房聚落进行解析,归纳提炼瓦板房聚落的建筑艺术特色和景观意象特征,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古拖村科学规划和合理保护策略,延续村落和建筑物质形态特征的完整性和传承民族精神文化的原真性。  相似文献   

13.
发现区域聚落形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也是令人振奋、挑战智慧的工作。区域考古学看来总是会产生新的、始料未及的洞见,它具有持久的价值,并对不同规模的其他研究是基础性的,而且它也是(或者说应该是)遗产保护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水网泾浜化的发展,促使太湖东部平原聚落的形成模式逐渐归于两种,即低乡与高乡。低乡地表水充沛,聚落营造的原则以开浚河浜、排除积水为先,宅随浜而就,交通以行船为主,因而房屋沿泾浜分布,具有集村产生的条件。高乡地表水量不足,人们开凿河浜的首要目的在于引潮和蓄水,随之形成以屋宅为中心、浜随宅就的聚落格局。由于高乡河道浅窄不利于行船,住宅与河浜呈离散性分布,聚落形态以散村为主。本文研究证明,除社会经济因素的阶段性影响外,地势、河流水性、潮汐等地域性自然要素,对于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塑造具有本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聚落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历来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而交通对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日益加深。以皖北的埇桥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在县域尺度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斑块之间和乡村聚落景观与其它类型景观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的景观廊道;乡村聚落景观面积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交通是影响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重要因子,且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交通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同;国道、省道和县道与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布有正相关性,铁路、高速公路和农村道路与乡村聚落景观分布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将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37个聚落群,并根据每个聚落的大小,分别区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宏观考察,对黄帝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传统堡寨聚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绚  侯鑫 《人文地理》2006,21(6):35-39
针对"传统堡寨聚落"这一重要的人类聚落形态,文章选择相关遗存丰富的陕西地区作为研究重点,以典型实例为依托,分别从"自然地理"与"社会人文"两种角度展开分项类型研究,归纳总结各类型的聚落结构特征。揭示出堡寨聚落物质硬防卫与精神软防卫的双重性格。最后,强调指出类型多样的堡寨聚落及其丰富遗存成为陕西地区的特色,应及时针对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展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金涛  张小林  金飚 《人文地理》2002,17(5):45-48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的探索,旨在引发对现代村镇建设活动的思索。文章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了传统农村聚落建造的相关特征表现:顺应自然的村落用地选址;注重整体架构以传达传统文化意蕴的古村落空间组织;富于变化而形式多样的街巷广场;因地制宜而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传统农耕社会"天人合一"的环境观的内涵,及其体现在农村聚落规划设计中的基本思想,即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观、与传统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形态观、寄托民众关怀生命之情感的情态观、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意态观。  相似文献   

19.
聚落考古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的考古学研究,目的是探讨聚落社会结构、聚落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聚落社会的时空变异,以及聚落社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考古不仅要做好聚落个案研究,而且要研究同一文化、同一时期的聚落群,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同一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同一时期和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聚落变异,从中求证社会群体的演变,观察历史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沣寨的古聚落、古民居和传统红石建筑技术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谓中原地区建筑文化的代表,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临沣寨的文化环境和传统街区,对我们研究中原地域文化和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