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洋 《区域治理》2022,(13):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既"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努力,锐意进取,成就颇丰.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今在全面实现小康后,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并提出了"民族...  相似文献   

2.
"社会养老"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长期作为社会问题而存在.而就目前"社会养老"的状况分析,社会养老接受程度低下,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更多的在于人们观念上的限制.其中主要分为孝文化、养儿防老以及社会认知的不全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福利的缺陷和养老行业不够规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将重点放在实...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国史工作者正确研究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七一"讲话,有助于我们在以下几个国史研究的问题上进一步明确思想,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驱动:高视野,低重心,关注教师需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园本教研时,我们变"任务驱动"为"问题驱动",遵循以下原则精选"真问题":1.高视野——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航,为了促进发展而研究。2.低重心——不一味追求研究的高起点和盲目创新,而是关注教师的真实需要,从基础的、本质的开始,立足解决本园教师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郭嵩焘和刘锡鸿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笔者着重探讨在郭嵩焘和刘锡鸿的政治思想中最主要的问题意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意识和他们看到的西方有什么关系这类的课题.笔者想强调的是:第一,我们在他们出使之前的所有的文章中能看到他们的问题意识--"士大夫在那时的中国社会应该担负什么任务?"第二,他们从这个问题意识来观察西方社会,特别关注英国的"官"和"民"的关系.并且他们对英国政治的看法之间有思路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期起,西方学术界围绕着"17世纪普遍危机"问题进行了一场论争,促进了对近代早期欧洲史的理解.透过其研究历程,我们从中可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朱地 《百年潮》2003,(2):4-9
我们在今年第一期的新年献词中这样写道:"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谈论创新问题.创新,是历史的火车头.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这段话,用来说改革也是适合的,因为改革实质上就是创新与突破.改革、创新、突破,是社会进化的基本法则,是一部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认识发展史.正如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创新"问题时所指出的:"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正是基于这种睿智和哲理,报告把"改革要有新突破"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向全党提了出来.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讨论和了解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里改革的突破方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高尚全同志.  相似文献   

8.
《孔子家语》“层累”形成说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学术界逐渐摒弃<孔子家语>"伪书"说的同时,仍有学者认为<家语>是由<说苑>等文献经孔安国等人之手"层累"而造成的.通过对比分析<说苑>与<家语>两者互见的材料,将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再认识.同时,此类研究方法混淆了后人主观作伪与客观整理之间的区别,应该启发我们对古籍研究方法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湖北荆州松柏汉墓出土的35号木牍中,记载有"南郡新傅簿"、"南郡免老簿"、"南郡罢癃簿",深化了我们对汉代徭役问题的认识.从松柏木牍三种簿籍来看,汉政府对于新傅籍的人员、因年老而免役的人员、残疾人员分类登记,反映了汉代统治者对于这些特殊人员徭役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石窟雕塑艺术是我国伟大艺术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和介绍这些石窟雕塑艺术,从而探求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规律,对于研究我国艺术史以及雕塑工作者认识和学习祖国雕塑艺术传统:都是非常需要的.温廷宽同志根据他在1955年"文物参考资料"第一期发表的"我国北部的几处石窟艺术"和在1957年"现代佛学"第九期发表的"四川佛教摩崖造像的价值及其状况"两篇文章,补充修改为"中国北部的石窟雕塑艺术"与"大足石刻"两书分别出版,这对宣传祖国文化遗产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我们觉得作者对于祖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相当的研究,所以这两本书在现有同类性质的书籍中,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其中有些认识问题和资料的运用问题,还值得商榷,现拟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我们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读者和作者.一、关于艺术观点问题:我们应该用甚么标准评价艺术作品,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说"中会明确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而且在"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和不同的艺术标  相似文献   

11.
李洪青 《区域治理》2022,(14):5-7,6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主要问题,应该永远把处理好"三农"问题视为我们党工作重点.并明确提出二十字的总目标,其中管理科学是基础,要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主义农村社会管理格局.这符合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现实条件和需要,有其必然性.但由于改革开放后,特...  相似文献   

12.
"封建"问题我没有专门研究过.我是来学习的.会议提供的材料很好,我大致看了一遍,收获不小,大开眼界.今天也主要是来听一听.从材料给我的印象是,封建主义是多种多样.我们今天所讲的封建主义,不一定是有明确标准的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13.
余玮 《文史精华》2021,(1):34-40
"这一天早晨天色阴暗,但是到了8时以后,即有不少游船往来湖上,对我们的会议进行殊感不便.到了9时半以后,天忽大雨,游人均系舟登岸,大为败兴.然而,对于我们倒很便利了.我们很放心地进行了一天的讨论,直到夜晚11时闭会.这一天的会议,除了通过党章外,我们还讨论了对孙中山的态度与关系问题,最后讨论成立临时中央局的问题与选举中...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三年大将吏弩机考>一文中将弩机望山和悬刀上所刻的秦系文字"灋丘"解释为"废丘",是战国秦所设置的县名.王琳先生在<中原文物>2007年5期以<有关"三年大将吏弩机考"的灋丘问题>为题,提出不同见解,这种勇于探讨的精神可嘉.可是,王先生说"将灋丘释为废丘,在音韵学上是难以成立的",并认为"灋丘"是人名,即姓法名丘,进而说"其人很可能是齐人法章的后裔",对于王先生这些说法我们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持续了46年之久的"友人"问题,毛泽东曾四写"友人是周世钊",周世钊却五写"友人可能不止一人",叶君健则写"友人肯定只有一人",郭沫若两次写"友人是周副省长",文物出版社等认为"友人是周世钊"。然而,有人却认为不,我们认为,只能是答诗周世钊。建议《七律.答友人》恢复原题《七律.答周世钊》。  相似文献   

16.
2017年3月,我们从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手中接过河畔村,作为"访惠聚"驻村工作点,从此,河畔村成为我们的"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河畔的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是给予我们衣食住行的源泉.为此,我们对土地、山河和庄稼给予了百般的呵护.在与村民长期打交道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亲如一家,对他们始终怀有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7.
叶昌友 《安徽史学》2005,2(6):69-73
极力主张在中国消灭资本主义、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以及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并力求实现"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晚年基于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三大主义"严重认识偏差所致力追求的目标,而这些认识的偏差和这个目标的追求,正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不少人询问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产劳动教育和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陶先生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和我们今天的"勤工俭学"没有多大区别.我在这个问题方面,发表一些意见,供大家评价陶先生的学术思想时做个参考.陶先生开始提倡生产教育大约在1927年左右.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大家都知道当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大无畏的精神单独  相似文献   

19.
彭富九 《百年潮》2009,(1):27-29
1970年,我被分配到军事科学院任副政委.院长兼政委叶剑英元帅当时被"疏散"到湖南,粟裕和王树声两位大将商定,由我分管战史研究部的工作.九一三事件之后,我们根据叶帅指示,决定立即采访健在的老帅.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向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和萧克将军等老同志请教军史问题的情景,依然历历如新.  相似文献   

20.
李海红 《文史月刊》2012,(Z3):231-232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滞于较低层次裹足不前、思想品德上存在较大缺陷,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这类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我们常常称其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究这类学生的成因和心理问题以塑造他们的心灵、转变他们的思想,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观的、客观的、内在的、外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问题,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