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在有关加拿大中国移民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移民经济适应行为的视角,对移民群体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机会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一个移民自主创业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将移民自主创业行为区分为四种模式,即族裔经济、一般企业、海归企业和跨国创业。随着市场环境、母国政策及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不断变化,移民企业家的经济活动可能表现为在几种模式之间的过渡或跃迁。对移民经济行为的研究,需要突破传统的族裔经济的视野,把移民的经济参与放在一个社会经济日益开放、国际社区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的人口由土著居民、17世纪以来的移民和定居者的后裔、新移民三部分构成。据2001年人口普查,3000万加拿大人口中土著居民占3.3%,在国外出生的居民占18.4%。后者在加拿大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一事实反映了移民对加拿大的重要性。此外,加拿大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还将继续依赖新移民。  相似文献   

3.
王红艳  王文庆 《民族译丛》2002,(2):75-80,F003
20世纪大批移民涌入加拿大,他们对加拿大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带来了人口的变化和加拿大民族结构的改变。本文根据加拿大政府1996年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回顾了20世纪加拿大外来移民 的状况,着重论述了近期外来移民的类型及其分布、就业、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并展望了移民对加拿大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论文概述了美国印度裔族群艰难的移民历程,分析了其族裔人口在新时期快速增长的原因,并着重探讨了它近年来的经济成就和成功的动因。作为当今美国的一个新兴少数族裔群体,印度裔族群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华人的第二大亚裔族群。尽管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启于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案的出台,但它却在短短四十余年间逐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并在收入、商务、个人发展等方面得到了清晰的展现。美国印度裔族群杰出经济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与它族裔整体上的精英特性密切相关,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平稳融入。  相似文献   

6.
论文基于美国洛杉矶华裔和韩裔经济的个案研究,从社区的视角审视国际移民创业的效益,剖析移民创业对社区建设的影响。论文认为,国际移民创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创业者个人的经济收益及族裔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在非经济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溢出效益。移民创业有助于强化族裔社区的机构完整性,吸引同族中产阶级回归,营造一个独特的族裔社会环境,从而促进族裔资源的再生产,支持族群成员的社会融入。创业对移民的向上社会流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文梳理了加拿大华人和印度人政治地位的变迁历程,以2015年和2019年两次联邦大选为观察对象,比较分析了加拿大的华人和印度人在选举参与和政治融入方面的状况。研究发现,加拿大的华人和印度人的参政状况都有明显改善,在最近两次大选中取得可喜成果,这与移民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密切相关。比较而言,华人的政治代表水平、政治融入程度和政治影响力与印度人存在较大差距。族群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是导致两者参政效果差异的核心变量。华人缺乏熟谙选举规则和竞选话语策略的政治精英、高效动员力和宗教凝聚力的族裔组织、较强政治效能感的族群成员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准确把握和运用,这些因素制约着华人有效参与加拿大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文评述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世宝在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认为他在华人新移民、华人社团、移民的外国文凭认证、文化多元化与高等及成人教育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其中在华人新移民研究方面有两项理论创新:在华人新移民融合研究方面提出了"三重玻璃效应"理论;在华人新移民回流研究方面运用了"双重离散"理论。  相似文献   

9.
论文对加拿大二线城市卡尔加里和爱德蒙顿华人新移民的主要特点、移民动机和融合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移民在加拿大向下层社会流动的问题。研究显示,新移民在经济融合过程中遭遇多方面的障碍,尤其在就业和语言方面。他们在移民加拿大之后,经历了去技能化和以前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贬值,促使他们向下层社会流动,而这种状况反过来又阻碍了他们的融合进程。华人新移民的负面经历可以归因于由玻璃大门、玻璃房门和玻璃天花板构成的"三重玻璃效应"。加拿大政府应采纳融合框架政策,除承认移民的流动自由外,还要保证他们能享有与其他加拿大人一样同等的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拉美历史上四次国际移民历史和趋向的发展变化、非法移民及其原因、移民侨汇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移民跨国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移民在这一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回流北京的加拿大技术移民为研究对象,对回流者的再融人经历展开个案研究,研究显示了回流者再融人母国社会的三个主题策略:心理调适、生活和行为方式本土化以及跨国社会资本的经营和转化。认为无论回流者的实际遭遇如何,他们倾向于对自身的再融人经历做出积极评价。这种积极的主位评价,与当事人的回流期待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程度密切相关。从回流者个体的视角,再融人作为个体内在需求和外界社会现实之间进行持续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以实现自我价值期待为核心的个体微空间的建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伊人 《文史月刊》2009,(1):41-43
美国存在种族歧视,华裔也在受歧视之列。但是,一般说来,华裔同其他所有族裔关系都比较好。华裔吃苦耐劳,守法,重视教育和家庭伦理,不爱惹是生非,所以在少数族裔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旅居法国、意大利的温州移民为例,考察了海外移民从单栖创业到跨国两栖创业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温州移民的两栖创业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祖籍国到定居国的商品流动;第二阶段是从定居国到祖籍国的商品流动;第三阶段是两国实业生产的对接。海外移民创业的跨国动态演变,与定居国的移民政策、产业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祖籍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移民本身的创业网络发展不可分割。温州移民在跨国空间开展创业活动,将祖籍国、定居国和自身都嵌入了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既对接了两地需求,又开拓了新的创业空间。从单栖到两栖创业动态实践是海外移民应对创业环境变化和创业网络成长的主动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详细评介了国际移民的学术定义;归纳其六大基本类别,指出不同类型的迁移可能相互转化;阐述了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并将华侨华人研究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对由于缺乏对当代“国际移民”相关定义的基本了解而出现的明显错误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早先从中国移民加拿大,后又从加拿大回流中国北京的华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双重离散"经历进行理论建构。论文认为,在全球化以及现代通信和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加拿大华人国际化流动的程度日益加深。其跨国移民经历可以归类为"双重离散"——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主义界限的混合型经验。双重离散者具有一系列的双重性:他们既是中国人又是加拿大人,既是离散者又是回流者。他们作为文化与经济中介在中加两国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而这些移民的定居不是最终的,而是多向循环的。"双重离散"理论摒弃了有关离散的原有概念,而将离散视为异质化的、冲突的社会形式,提供了理解跨国移民行为以及展现归属多元路径的另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分析了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澳洲移民政策的演变,认为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改革与转型,主要是在经济理性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并逐渐形成以技术移民为核心的移民选择体系。移民政策转型对华人新移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华人新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地区来源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技术移民比重持续走高、女性移民越来越多、华人新移民地区分布趋向多元化、华人新移民回流潮日趋明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分别介绍了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和主要的来源地及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移民的发展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中国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国并非移民输出大国,"中国移民威胁论"等都是没有依据的渲染和猜测。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将与各国及国际组织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正常人口流动,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阐述了欧盟移民权利观从控制移民到尊重移民权利的转变和里斯本条约后的欧盟政策移民权利保护的途径,并对增强欧盟中国移民权利保护提出了思考与建议。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移民一体化领域的制度有了新的条约基础,在移民一体化法律和政策方面形成了特殊的制度框架。欧盟从以移民控制为主的政策制定的出发点,转变为以尊重移民的基本权利为导向,倡导建立在移民权利观基础上的新的移民一体化政策,为保护中国移民权利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中国移民的国籍国,中国应在与欧盟的移民双边合作及多边合作中以移民权利保护为重心,并加强中国移民个人及移民团体的权利保护能力,重视从国际法的角度保护中国移民,从而促进欧盟中国移民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对二次大战前后奥地利华人历史和经济活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对20世纪80年以来奥地利华人的社群分布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多种华人移民潮和流向相互交错之下,奥地利的华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社群,无论在移民来源地或是社会经济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源于这种多元性,华人社会内部出现了阶层划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东西方冷战结束这两种因素,使奥地利的华人移民景观发生变化。"中国移民新秩序"格局的形成,对中国人的全球性移民造成深远的影响,延及奥地利。冷战后东西方集团取消政治边界,使奥地利成为中国移民在流向西欧﹑东欧或是南欧的旅途中最受欢迎的过道。奥地利因此从非侨乡新移民的临时落脚地转变成中国移民的安身落户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