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殷莎 《神州》2012,(14):212-212
从古典时期17-18世纪的英国风景画到当代绘画的发展过程,涌现出许多杰出大师的优秀的作品。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我对乡镇风景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助房屋使我对乡镇有了赞美和讴歌的机会,这是一种对城市生活的宣泄,让我感到一种清新、宁静,同时也感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结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时空艺术风景画、中国的所谓"山水画",是用绘画艺术的手段再现三度空间的自然风景于二度的平面画幅上,是在平面上经营空间。诗文则用语言、文字描写空间。被西方称为"自然式"、"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但是空间的现实,更是空间的艺术描写,是一种艺术空间。在舞台上,喜剧的表演不禁使  相似文献   

3.
吴小刚 《丝绸之路》2013,(14):51-53
水粉画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绘画体系。水粉风景画不仅是绘画的一种体裁,而且是人物画创作中衬以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台背景、装饰效果以及其他工艺美术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水粉画学习中,进行风景写生练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11)
正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描绘东方风物、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等题材,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与广州口岸对外贸易息息相关的外销商品制作过程,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内容,甚至包括相关的交易场面和出口情景,都是外销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反复地出现在各种形式的绘画中。他们多以水彩画或水粉画的形式表现,通常批量生产,成套上市,每套从12张到数十张不等,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也有少数画作以油画的形式创作,在同一幅画面上展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  相似文献   

5.
安赟 《丝绸之路》2014,(24):54-55
一幅风景油画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构图、色彩、表现技巧等因素的高度和谐与完善。作品内涵的表现是指这些画面构成因素的具体而充分的发挥,以及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再现。风景油画写生创作有别于摄影,它在忠实于自然景象的同时,在作品中渗入画家自己的感受,将感兴趣的景色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本文是对风景油画写生创作取景与内涵表现的具体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喆 《神州》2013,(32):221-221
街景水彩风景画创作首先是要创新思考。在作画实践创作中,我创新地研究和探寻表现手法,不仅要注重技巧,更要注重"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本论文从气势的构图、拙朴的造型、淡雅的色彩、写意的笔法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论述。水彩风景创作构图是为了表现主题思想和视觉美感。拙朴造型艺术是善于表现形体的,这是其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淡雅与色彩是指色彩的淡雅色调给人以简约、优雅、大气、温润之感。街景水彩风景画创作的笔法写意,就是要赋予城市建筑的色彩与形体以画面生命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流动感。  相似文献   

7.
姚念达 《世界历史》2020,(3):90-105
在美国人追求文化独立的19世纪前期,哈德逊河画派以风景画为基础开创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绘画风格。该画派不仅创作了大量令欧洲艺术评论家赞赏的绘画作品,而且为美国人提供了建构身份意识的艺术素材。画家们借助风景画建构起一套美国地理空间形象,并且将其与美国在宗教、政治上相对于欧洲的优越性联系起来。哈德逊河画派的作品与美国当时的政治理念相互呼应,将荒野的文化含义可视化,在文化层面对美国的共和制度和西进运动提供支持。同时,绘画将美国地貌压缩成地理符号,激发了美国人对共享地理空间的想象,成功地增强了美国人的地理归属感,有助于美国人对国家身份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藏》2009,(1):88-88
吴明娣与乌兰哈斯在《中国藏学》2008年第四期上发表文章,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内地及西藏画家所表现的西藏主题绘画,着重从宏观上对西藏主题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分析,揭示西藏主题绘画的内涵和意义。西藏主题绘画前后经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孕育,五六十年代的发展,至70年代末进人重要转折时期,80年代创作不断趋向繁荣,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珊珊 《神州》2013,(1):194-194
优秀的水彩风景画作品既有自然风光的艺术体现,又有创造新识所带来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创新意识具体体现在水彩风景画的选题、构图、语言、意境等方面。水彩风景画创作中,画法有利于展现画家的主观意图。因此水彩风景作品的选题布局处理。决不是简单的照搬景物,而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水彩风景画中选题、布局,与色彩、笔触的运用,目的都是为了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水彩风景画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总之,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实践中强化创新意识,才能使我们更好的提高创造能力,积累艺术经验,在水彩艺术领域不断开拓和创造,画出具有个人独具特色的水彩风景作品.  相似文献   

10.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组汉代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克鲁  贺西林 《考古与文物》2004,1(5):74-80,F002
20世纪早期,中国盗墓贼盗掘的一组绘制精美的空心砖,经过从中国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漂泊,于1925年最终落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并对公众展出。这是学者们首次贴近如此高质量的汉代绘画。砖上表现有高尚的妇女、有德行的男子以及凶猛的动物,这些精湛的绘画作品修正了中国中古时期对汉代绘画的偏见,那时视汉代绘画是粗糙、简陋的,正如9世纪张彦远所认为  相似文献   

11.
油画风景写生的整体观念非常重要。其中,整体色彩一直是绘画者研究和考虑的问题。作为评价油画作品的依据,油画风景写生的整体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油画写生创作过程如何表现整体性及其精神内容,使其在绘画作品中发挥到极致,提高自己的素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敦煌画派研究,首先要明确敦煌艺术与中国绘画在表现语言发展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早期,敦煌艺术与中国绘画的表现语言以佛教题材为主,在相互影响、相互改造下,逐步淡化、脱离印度、西域风格而强化中原风格。隋代,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在艺术发展上也呈现出过渡性质。唐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敦煌艺术朝世俗化发展,表现语言在融合和演变的过程中更加本土化、中原化,宗教绘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现实化、生活化。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唐代著名画家对敦煌艺术及中国绘画表现语言发展的推动和影响,使得敦煌艺术与中国绘画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深化,艺术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五代、宋、元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敦煌艺术趋于落寞,中国绘画在"院体画"及"文人画"方面继续传承发展,工笔绘画传承敦煌绘画表现语言,进一步发展成熟。新时期,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框架下,"敦煌画派"的发展应立足于对敦煌艺术和中国绘画表现语言的传承研究,以崭新的、多样化、时代化的要求,思考和致力于"敦煌画派"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女性,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已有体态动人的妇女形象,至今,女性仍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被生动地表现着。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作“仕女画”。早期的绘画,题材分科没有细目化,女性形象揉杂于人物画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赖舒琪 《东方收藏》2023,(1):143-145
阿道夫·冯·门采尔(Adolf Von Menzel,1815—1905)是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本文从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业文明等背景出发,浅析他的油画作品《轧铁工厂》,分析其内容和形式,了解其外在的绘画表现和内在的精神情感。此外,结合当代审美价值取向,将门采尔的绘画表现融入到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当中,并阐明门采尔的劳动者主题对于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精神”相关主题创作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9日至10日,由武汉大学15至18世纪世界史研究所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宗教改革和近代早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和文化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英国报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报业的发展表现在销售数量的不断增长、报纸名称的多种多样以及名称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办报目的与特色的背后是社会观念的进步与商人对社会的深沉责任感和浓浓的人文关怀,报业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因素。18世纪英国报业的发展没有脱离深刻的背景环境,在"对当前历史记录着"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下文简称ROM)收藏有逾三万五千件中国文物,其中绘画作品仅数百件,且缺乏早期作品(宋元)及名家真迹。这与ROM早期收购中国文物的渠道有关。ROM大部分绘画藏品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通过英国皮货兼古董商人乔治·克劳佛斯直接从中国购得。作为一线批发商,克劳佛斯常能以较低的价位为ROM买入大批通俗类画作。尽管ROM馆藏的被传统精英  相似文献   

18.
耶稣会士郎世宁于1715年至1766年供职于清廷内务府期间,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文化融合在一起:欧洲艺术风格是这位艺术家所受的基础训练,中国艺术风格则促成了他的职业成就。本文在分析郎世宁意大利基础训练及绘画知识的同时,也分析了其在清廷的代表作品,以提供这位画家在中国进行文化融合的基本框架。郎世宁的文化融合证明,他所接受的意大利基础训练与其后来作为宫廷画家所取得的成就之间,有着深远的联系。本文讨论了郎世宁全部绘画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动态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的元素主要包含三方面的背景:绘画的、政治的以及感性的,分别与三种绘画流派有关——风景画、肖像画以及通景画,这一点对于理解郎世宁的事业至关重要。从更广义的角度讲,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展示郎世宁的艺术生涯,有助于我们勾勒出18世纪促成中国与欧洲文化艺术碰撞中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9.
景观与绘画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主体心灵与客观世界遇合的成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旅游景观为艺术家的眼睛开拓了一个神奇瑰丽美不胜收的新世界。横跨渺渺几千年茫茫空间,东西方各因自己社会、地域、文化的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在绘画上形成了不同的画种,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等,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光彩夺目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齐白石的《枇杷图》、梵高的《向日葵》、李可染的《西湖风景》等,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绘画作品无一不是作者通过描绘各种人们看到的物象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旅游景观为绘画艺术提供了永恒的创作主题,而绘画艺术更是人对旅游景观与社会的审视与升华。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期以前,大致在18世纪,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期。唐宋绘画的气势雄健,元代绘画的淡雅荒疏,明代绘画的文人逸致,到明末清初“四僧”、“四王”的变古与复古,古典中国画至此基本终结。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画的起点是19世纪后期的海派,这从时间上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合拍的。但作为海派先导的活动于18世纪的“扬州八怪”,从作品风貌来看也完全可以纳入近代中国画的体系。而且古代、近代画家身份的变化(元明清画家多是文人画家和供奉画家,近代画家多是职业画家),以及中国画大规模的商品化,都得从18世纪的扬州画坛算起。所以,百家争鸣、新旧交替当是18世纪中国绘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