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说起近现代史上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黔军将领王天培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其一,王天培与他的第十军数次与北洋军血战于最前线,作为贵州部队的第十军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在北伐战争中立下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其二,这位作战勇猛的北伐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内部政治斗争。他的死开了蒋介石枪杀高级将领之先河,而他的死因也一直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王天培是贵州天柱人,生于1888年,原名伦忠,字植之,号东侠。8岁时,他因跟随父亲去为天柱巨富龙大楷运粮而被龙大楷所看好,在龙的帮助下,王天培顺利升入天柱官立小学堂就读。年少时的王天培受时局的影响,颇有壮志,他发奋考入贵州陆  相似文献   

2.
在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蒋介石因指挥失误,徐州一战失利,使他陷入了下野的危机中,为了摆脱这一危机,他将责任推给了王天培,并将其秘密杀害。王天培在临刑前写下了《宁归歌》,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忠心及为实现国家统一而献身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他对蒋介石之流奸诈行为的愤恨之情。  相似文献   

3.
说起王天锡,年稍长的贵州人尤其是天柱人大都知道,他是王天培的胞弟,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副军长兼二十八师师长。  相似文献   

4.
天柱,2002年4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文化先进县”。这里山川毓秀,地灵人杰,才人辈出。在军界,昔有北伐军长王天培,抗日骁将吴绍周,今有新四军老战士、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龙贤昭。在文艺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涌现出天柱籍“侗族作家群”和“画家群”,知名作家有张作为、粟周熊、滕树嵩、袁仁琮;著名美术家有杨长槐、杨抱林、龙开朗、杨念一。然而,另有一位天柱籍文学老前辈却鲜为人知。他,就是中国文坛现代苗族作家吴绍文先生。一、抗日烽火撰檄文吴绍文,原名益新,字见卓,号紫沫,1911年生于天柱县瓮洞镇客寨村,乃国民党十二兵团中…  相似文献   

5.
正耿丹(1892—1927),字仲钊,1892年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城关镇,1901年入读武昌普通中学堂,后转入湖北陆军小学堂。1910年,耿丹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组织革命团体竞存社、黄汉光复党,不久加入共进会。1911年参与共进会和文学社的联合大会,筹划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耿丹率陆军中小学生参战。汉阳保卫战时,耿丹任战时总司令参谋,协助黄兴布置汉阳防务。1912年,  相似文献   

6.
刘树英,字端甫,号茂材,清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八日(1889年2月7日)出生于贵州仁怀县鲁班场之桃佳寨,其父刘汝芳为武举,他行四。茂材出生时,中国封建王朝已经走到了它的最末阶段,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康梁变法。给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巨大的震动。茂材自幼英敏好学,攻读经史,拟从科举入仕,以求救国之道,但因清廷废科考,便改习武,以图实现其远大抱负。19w年,他与五弟等园老太贵州陆军小学。1909年又一道升入武昌陆军三中,学习期间参加辛亥革命起义,毕业后分发山东烟台关东部队当排长,1912年又与弟同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  相似文献   

7.
谷正伦(1890~1953),字纪常,贵州安顺人。谷自幼就有习武当兵的愿望,早年入贵州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陆军中学。1908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入振武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谷正伦回国参战,出任起义总指挥部科长、少校副官。“二次革命”失...  相似文献   

8.
正蒋介石手下众多的高级将领中,大多出身豪门贵族,而出身贫寒的夏斗寅,虽非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却被蒋介石格外器重,当上了国民党陆军上将、中央委员、湖北省政府主席、成都行辕上将总参议等要职,原因何在?这可能与他效忠蒋介石并最早积极反共有关,但其好运并不长久。夏斗寅,1886年出生在湖北麻城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13岁时母亲也因病离世,他不得不背井离乡独自谋生,浪迹至武昌后,进入一所普通学校半工半读,不久加入同盟会,毕业后考入湖北新军三十二标队从军。  相似文献   

9.
1926年8月9日,王天培将军在洪江莲花池操场举行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就职典礼,誓师北伐。这时湘中前线告急,身兼左翼前敌总指挥的王天培要到前线指挥作战,临行之前,命令二十八师副师长罗秉权完成两个任务:第一、高冠梧参谋长结核病突发,准于洪江就医,不能随军北伐,你务必到天柱请李世荣先生来接替他,共谋北伐军机;第二、到锦屏九寨调处彭金德和张冠英两家的纠纷,弥除影响,以便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0.
正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字择生,一八九四年诞生于广东省惠阳县鹿颈乡的一个农民家里。一九○九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当时革命党人邓仲元等在这里从事秘密活动,培养革命力量,对邓演达的聪明好学较为器重。辛亥革命时,该校学生多参加革命行列,邓演达也随军北征。一九一四年进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一九一六年冬毕业,翌年升入保定军校,一九一九年毕业后,派往通州边防军入  相似文献   

12.
陆茂清 《文史春秋》2004,(8):28-32,64
八年抗战期间,昆明赢得了“民主堡垒”的美称,这与云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昆明行营主任、陆军副总司令龙云的开明政治有关。他诚心与中共合作,与西南联大的爱国师生结成了道义之交,由是引起了蒋介石的妒恨,必欲清除这个异己。抗战胜利后,蒋为安定后方以集中力量对付共产党,将蓄谋已久的“倒龙”计划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3.
1895年,邓演达出生于广东惠阳的一个农家,14岁入广东省陆军小学学习。 1920年夏,邓在参加陈炯明讨伐桂系军的战役中立功受奖。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邓演达任教育长,为黄埔军校不辞辛劳。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时,邓任政治部主任,鼓励全军官兵冲锋陷阵,并在农村建立农会配合北伐。进攻武昌时,邓担任攻城司令,亲临城下督战,战马阵亡,他仍镇定指挥作战。终将武昌城攻下,为北伐建立了卓越的战功。 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汪精卫反共势头日渐明显。革命面临危机,邓演达计划组织革命行动委员会以挽颓势,却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
吴奇伟(1890—1953年),是一位出色的抗日“铁军”名将,有“铁军之母”之誉称。 吴奇伟,字晴云,号梧生,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人。出身于贫苦家庭。他十四岁进入黄埔陆军小学,后升入陆军中学。陆军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六期。毕业后,曾在陈炯明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0年8月,孙中山先生为准备北伐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一面命令  相似文献   

15.
蒋孝先,一九○○年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的族孙。一九三四年前曾任国民党北平宪兵司令兼宪兵三团团长,一九三五年授陆军少将衔,黄埔军校一期生。在北平期间,他仰仗蒋介石的淫威,大  相似文献   

16.
汉斯·冯·赛克特(V.Seeckt)陆军上将在1920年至1926年负责组建和领导德国国防军工作。1933年和1934年他作为退役军人两次应蒋介石邀请来中国。1933年5月中旬赛克特到达上海,7月6日离开上海经南方回国,在中国的时间大约两个月。6月30日他在北京写给蒋介石一封长信,并且在7月4日请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将此信转交蒋介石。在这封原稿长达21页的信中,赛克特首先谈到了中国军队的重新组建工作。他认为,中国军队的规模不是太小,而是太庞大。按照他的意见,应该在大量削减冗兵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这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亲手组建一支10万人国防军和此后在外国担任军事顾问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刘 仁静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一大”13位代表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是年只有19岁。这位来自湖北省应城的热血男儿,怀着满腔的激情,投身滚滚的革命洪流。然而,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时间却偏离了航向。在他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曲折和艰辛。 参加“互助社”结识恽代英 刘仁静 1902年 3月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城关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小时候,在应城小学读书,1914年春考入武昌博文书院,两年后升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武昌中华大学在当时是比较开放的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中原大战李何结仇 何成濬,字雪竹,1882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厉山镇附近的一个地主家庭,1902年在武昌两湖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黄兴,1904年公派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毕业回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参与组建南京临时总统府,任陆军部副官长,是国民党军政界元老,曾随孙中山、黄兴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后又得到蒋介石的重用,是国民党“三大”以来的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曾两度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行营主  相似文献   

19.
刘其贤,号思齐,贵州省沿河县和平镇鄢家寨人,同盟会会员。其贤祖籍江苏,明代迁移四川省涪州澧渡。明末避乱,举家迁徙,沿乌江下游上溯至贵州沿河鄢家寨安家,农耕商贸,安稳度日。刘其贤自幼饱读诗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入贵州陆军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入湖北陆军中学,在校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辛亥革命学生先锋队,参加武昌起义,任湖北军政府军事科员。民国九年(1912年)直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学习,1914年毕业,调  相似文献   

20.
胡学亮 《纵横》2011,(2):40-44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威振一方的大军阀,他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因其作战英勇,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故深得冯玉祥的信任。后投靠蒋介石,官至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达八年之久。1938年初因违抗军令、抗战不力并密谋反因违抗军令、抗战不力并密谋反蒋而为蒋介石所杀。由于他的性格、作派和经历特殊,有关他的传说和趣闻一直很多,但多属于演义之类的故事,其真实性颇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