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时期的财政经济改革,广开财源,加强了对财经工作的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财经纪律和制度,对惩治贪赃枉法和偷税漏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中唐以后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经济保证。但是,唐代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则使财政经济改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历史证明,任何财政经济改革都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保证,政治腐败是永远解决不了财政经济危机的。  相似文献   

2.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12,(1):43-53,159
俄国一直面临着既要保证税收又要减少酗酒的艰巨任务。俄国预算中酒税收入举足轻重;而俄国人酗酒成风,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俄国为了保证稳定的酒税收入,交替运用国家垄断、包税制和消费税形式,其中酒垄断因简单易行和效果明显而历时最长。政府热衷于酒税收入的同时,也助长了酗酒。1894年财政大臣维特实施的酒销售垄断,名为解决酗酒问题和恢复良好民风,实为增加国家岁入。税收目标和社会目标实难两全,这是认识和评价此次酒销售垄断的关键所在;而数百年来俄罗斯人沿袭下来的饮酒习俗则是滋生酗酒的土壤,解决酗酒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已颁布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采购集采购政策、采购程序及采购管理于一体 ,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共同构成了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基本框架 ,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个治本之策。财政贫困县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对缓解财政困难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财政贫困县实行政府采购的重要意义财政贫困县实行政府采购 ,首先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俄国的对外和对内战争频繁不断,预算支出居高不下。在这种形势下,政府不断调整税制。19世纪下半期,俄国税制的阶级性特征被打破,但农民阶层的税收负担仍很沉重,废除人头税导致直接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俄国间接税改革主要出于财政动机,导致直接税和间接税进项出现严重的失衡。19世纪俄国税制改革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税收的阶级性和剥削性,但新元素的出现标志着税制发展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年国家财政收支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基本上步调一致,规模由少到多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财政的实力不仅越来越强,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反映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财政的特点,体现了财政转型的发展轨迹。财政支出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促进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预算公正、公开、细化、透明,以及经济分析与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因应裁厘需要,开始正式征收营业税。依营业税法规定,该税本应由税务机关直接征收,但当时,地方政府及工商团体却不顾中央禁令,私下签订包征协议,普遍由工商团体代征甚至包缴营业税,以稳定裁厘后的地方财政,使包税制呈现出"团体包税"的新形态。此种情形虽然不单独存在于营业税的征收过程中,但以营业税包征最为普遍。这一现象的内在成因十分复杂,涉及中央、地方、工商团体间的利益纠葛及平衡问题,亦说明国民政府建立现代税收国家的努力遭受顿挫。  相似文献   

7.
天宝十四年,唐朝爆发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与财政危机。由于安史之乱破坏了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和以人丁为主的租庸调赋役制度,再加上唐中央政府用于平叛所支出的巨额军费,这使唐朝的财政体系面临着崩坏的境地。为了摆脱来自于政治和财政两方面的困境,增加唐朝的财政收入,也为了削弱地方藩镇的势力,唐政府在旧有的财赋制度不起明显作用的前提下,在唐德宗时期实行了两税法,除此之外,在附加商业税方面还对茶征收了税赋,榷茶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乔慧 《沧桑》2010,(1):88-89
天宝十四年,唐朝爆发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与财政危机。由于安史之乱破坏了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和以人丁为主的租庸调赋役制度,再加上唐中央政府用于平叛所支出的巨额军费,这使唐朝的财政体系面临着崩坏的境地。为了摆脱来自于政治和财政两方面的困境,增加唐朝的财政收入,也为了削弱地方藩镇的势力,唐政府在旧有的财赋制度不起明显作用的前提下,在唐德宗时期实行了两税法,除此之外,在附加商业税方面还对茶征收了税赋,榷茶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张福顺 《史学月刊》2008,(10):61-69
19世纪末20世纪初,С.Ю.维特相继担任了俄国财政大臣和大臣会议主席。出于对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敏感,维特较早地看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症结,建议尼古拉二世实行土地改革。面对皇帝的冷淡和同僚的反对,维特积极倡导改革,主张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1905年10月以后,政府各部门就如何进行土地改革形成了多套方案,在维特的推动下,以确立份地个人所有和扩大农民土地占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政策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三产业体制改革的动力、路径与基于效率提升、快速增长、跨越赶超的工业改革不一样,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三产业体制改革的动力源于就业压力,主要措施为放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的限制;8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动力转换为增长压力,即通过第三产业改革带动国民经济更快发展;进入90年代,改革动力变为财政压力,财政收入占比的持续降低,使原由政府包办的第三产业开始进入市场。改革动力的变化使各阶段改革的重点与措施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必须对第三产业改革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