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魂古北口     
生命的历险在于学习,生命的目标在于成长,生命的本质在于改变,生命的挑战在于征服,生命的精华在于关怀,生命的机遇在于服务,生命的秘密在于勇气,生命的多彩在于交友,生命的美丽在于付出,生命的乐趣在于相爱。这是一首流行于互联网的诗行。此行的古北口之旅就是一次生命的历险……  相似文献   

2.
我们太需要精神来牵引我们走向一个彼岸未知的生活——地.是如此让人着迷。我们想找寻到历史的重要线索,把我们带到那里去完成生命的一次次体验。那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是我们想拥有的世界。那里森林密布、溪流潺潺、山岚静默、生命安然……那里的生命享受尊敬、令人仰止。  相似文献   

3.
陈健 《炎黄春秋》2007,(4):35-40
王唯真的生命之火,在几度明灭之后,终于在2006年5月6日熄灭了。他生命力之旺盛,令人惊叹。多少次了,觉着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出奇般地又回到亲朋好友之间。他患过癌症,两次开刀;他有肺病,长期服药;还有心脑血管病、小脑萎缩病等等,无数次住院治疗。由于从热带潮湿的东南亚移植到风沙干旱的黄土高原延安,因气候水土的关系,使他终生患一种名为鼻甲的病症,十几次做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
重塑灵魂     
重塑灵魂文/时和昌……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我却在金钱、邪恶中沉沦;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和政府给的,是监狱的干部再塑了我的灵魂。虽然这再塑的历程艰难而漫长,但我在这所特殊的学校,尽情吮吸生长的乳汁,享受阳光沐浴。我们的管教干警,是特殊学校的园丁.是他们...  相似文献   

5.
珍惜生命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在电视机、电脑前成长起来的, 对生命缺乏真正的了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电脑游戏中的主角会有若干条命,失去其中的一两条可以通过能量补充使生命得到延续,彻底死光后能重新开始,更有秘笈可保主角拥有不死之身。现在的孩子, 哪个没玩过这类游戏?  相似文献   

6.
马静 《神州》2012,(13):341-341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这就告诫我们,幼儿幸福的保障就是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盛夏到了。山林中柔嫩的春绿已在不经意间悄悄褪去。放眼望去,层层叠叠远远近近满是绿,碧绿,青绿,草地绿,苔藓绿,各种苍翠欲滴在一年中最热烈隆重的季节竞相绽放,燃烧着生命的活力与热情。还有它们,同翅目、蜻蜓目、直翅目、鳞翅目等等的大小昆虫们也在树枝上、草丛中、水草间、甚至泥土里忙碌起来,开始精心准备一生中第一次或许也是唯一一次的登台展演。"朝生夕俱死",生命的欢唱只在今朝,在最美一刹那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福柯提出的生命政治内涵得到不断发展,近年来对人文地理特别是政治地理的研究起重要推动作用。生命政治为政治地理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探讨地理实践中以生命为对象的权力的运行机制,能够更好的解释在地理实践中权力与人的互动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生命政治一词的来源及涵义,并梳理出由真理的权力、治理技术与主体化构成的权力运行框架;进而从生命与权力的不同关系出发,归纳出生命政治的三个分析视角:对生命的照料、对人口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赤裸生命的排除;并基于此提出了生命政治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三个应用主题,分别是人口安全与可计算空间、人口规训与生产空间以及人口排斥与例外空间;最后,从全球和跨国、全国和次国家三个尺度,分别提出生命政治理论在我国政治地理领域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于伪民俗、民俗主义、民俗化等现象,学界和社会长期持批评的态度,将之与造假、腐蚀、抑制、疏离、僵化等特质相关联;也有开放而宽容的学者尝试将民俗的不同形态理解为民俗生命进化的不同阶段。这种本质主义和直线进化论的民俗生命观有待修正和补充。立足于河北涉县娲皇宫景区的田野研究,细致考察了社区内部的神话传统(所谓神话的"第一次生命")与旅游产业生产的神话主义("第二次生命")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与密切互动,进而提出了"循环的民俗生命观"。这一观念主张:民俗与伪民俗/民俗主义/民俗化/类民俗、神话与神话主义,无法截然区分和对立,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民俗的生命发展阶段并非简单的直线进化,而是相互影响、彼此互动,呈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大病初愈     
“生命无Take Two”是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劝人不要吸毒或醉酒驾驶的广告口号,意即染上毒瘾或醉驾是一条不归路,后来成了香港的一句流行谚语,引申成如有意外,生命只可好彩一次,再没第二次机会。  相似文献   

11.
秋风 《文史天地》2006,(5):23-28
卢德铭,一位从四川自贡走出去的有志青年,一位被孙中山寄予厚望的黄埔学生,一位我军早期的高级指挥员、继南昌起义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他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只有22年;他的生命是那么地恒久,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寒冷、饥饿、缺氧,还有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青藏铁路第三代建设者从2001年9月第一次采访铁一院以来,我一直想采访青藏铁路第三代“总体”李金城。我知道,李金城和他的战友们,为了找到一条更为科学合理地翻毯唐古拉山线路方案,多次进入唐古拉山南北的“无人区”,吃尽了千辛万苦不说,还有好几次险些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3.
敬畏生命     
正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应当恭敬与珍爱地对待生命。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勃勃生机,呈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漠视生命,肆意践踏人类性命的暴行,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正义的严  相似文献   

14.
徐树春 《旅游纵览》2017,(9):100-101
正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河道,第一次见到成群结队逆流而上的青海湖裸鲤。那是怎样的一幅壮观场景啊!密麻麻,黑压压,相互簇拥着,几乎占据了半个河道,它们时而迎着飞溅的水花奔腾跳跃,时而潜入水中寻找上升的机会,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冲击,不放弃,不停歇,向着它们延续生命的产卵地艰难地前行。这是一场励志的展现,又是一曲生命的壮歌。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地区的特有物种,也许像青海湖一样古老,在经历岁月的磨砺和大自然优胜劣汰后,最终适应了青海湖高盐碱度  相似文献   

15.
论生命     
生命就是一个从始到终的过程,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秒一秒……慢慢走向终点。生命只有一次,一遭失去就永不再有。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说生命里必须经历一件事情,那么,请选择一次高山赏花之旅吧。因为没有什么能让你的心在花朵的绽放中,体验生命带来的震撼。在高山之巅,花朵的春天极为短暂,清明节前后,北半球大部分地方迎来了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向荣。在花红柳绿的时节,高山  相似文献   

17.
喉堵症成为《日光流年》里阎连科笔下三姓村村民难以挣脱的宿命,活不过四十岁像魔咒一样紧紧箍着这些从出生起活过一天便少一天的三姓村人,时时提醒,刻刻紧逼。他们逃不过四十而死的宿命,但是三姓村人追寻生命,热爱生存,他们以生命喂养生命。正所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为生而死,死生不息。想要活下去的欲望使得他们每一次坚忍不拔的自救最终成为一次次由领导带领众人上演的悲壮闹剧,却也由此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寻找生命原初意义的精神旅行。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读到一本旷世奇书——王小平的《第二次宣言》。为什么叫第二次宣言?王小平说人类有两次宣言。第一次宣言是宣告人类从何而来。古猿在大自然的灾害和凶禽猛兽的威逼下,为求生存和发展,冲破樊篱,在劳动中实现生命的飞跃,进化为人类。劳动创造人类。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  相似文献   

19.
世人往往赞赏生命的多彩,而不屑于生命的单一。其实单一的颜色并不单调,它是一种至纯至净的境界,善用这种单一,可以将自己裹挟得单纯而又醒目。单纯一点好,单纯得一如竹林七贤,一如柳永。他们将单一的红色涂满了人生,红得纯粹,红得激情四溢。红色对于生命,张扬而又不失内敛,沉稳而又不失激情,它给了生命最大的张力,它是生命的一种最狂放最率真的状态。生命于人仅有一次,如果手握七彩调色板,为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涂色,我会将它简约成一种红色。就如同竹林七贤如同柳永一般,任激情在血液里沸腾,任鲜红的旗帜在风口上猎猎作响。没有其他颜色能像红色那样,如此强烈地象征着中国精神。人们用它来涂抹最庄严的宫墙,装饰最喜庆的节日,表达最强烈的情感。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也存在着一些以红色系为主的美丽景观,不管你是单纯的视觉主义,还是对红色有特殊的感情。下面这些地方,都等待着你用身体中的血液来呼应这片热烈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发动过两次北伐,但都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北伐是孙中山生命中最后一次亲自督师的军事斗争。探讨其发动这次北伐的动因,有利于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同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