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海结盟     
郭健 《四川文物》2002,(4):111-111
地处大凉山的四川冕宁县,山高路险,地形复杂。千百年来,强悍勇敢的彝族人民一直繁衍生息在这里。每年五月,这里鲜花盛开,满山的索玛花装点着彝族人民美丽的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那就是被传为历史佳话的“彝海结盟”。  相似文献   

2.
梳子是中国古代妇女重要装饰品之一,在敦煌壁画中主要以不同的插梳方式来表现,包括在前额上方正中插一把梳或插一对梳;在前额上方与头两侧各插一把梳;在前额上方与两鬓上共插三对梳;在后脑插一把梳或多把梳等.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插梳画像提供了重要的古代社会习俗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怜悯予谁     
王西子 《南京史志》2022,(Z1):45-46
<正>有一句俗语:“鲜花插在牛粪上。”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事物最后与污秽在一起,是人们的怜悯——对鲜花的怜悯。可谁曾想到,那令人排斥的牛粪为鲜花提供了养料呢?默默奉献的牛粪,最后只有被嫌弃的份儿。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可怜的猪——“好白菜不能让猪给拱了”。人们只觉得猪很低贱,  相似文献   

4.
家的感觉     
家是灵魂的居所,家是心情的港湾,家是思想的原野。一只古色古香的长颈花瓷瓶,插满了五颜六色盛开的鲜花,飘散着一缕缕馥郁的芬芳,我把她叫做温馨的家;一只玲珑剔透的豪华型鱼缸,游动着可爱怡然穿行的鱼儿,绿茵茵的水草翩翩地起舞,我把她叫做美丽的家;淡淡的炊烟,用浅蓝色的绸带,镶嵌着静静的小村,我把她叫做质朴的家;向阳的窗口,飞来几只鸣唱的小鸟,轻轻地梳理着羽毛,落在树枝上,我把她叫做诗意的家。那屋檐下叮咚吟咏的风铃,  相似文献   

5.
很久很久以前,弥渡坝子是一片汪洋大海。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满山遍野的果树,真是美极了。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或是那果实累累的金秋,龙宫里的姐妹们便偷偷上岸来,赏花摘果,呼吸人间的自由空气。在这汪洋大海四周的群山之中,散布着一些彝族泰子。格者寨子有位名叫阿昌的青年,他勤劳、勇敢、善良,以打猎为生,从小练就一身武艺,又喜欢帮助人做事,人们有什么苦衷都愿意告诉他,不论大小事情都  相似文献   

6.
鲜花即“情书”鲜花象征美好。云南的哈尼族青年男女 ,在谈情说爱之初 ,都把鲜花当作情书来传递。鲜花 ,成了表达爱情的一种隐晦的方式。如果一位男青年看上了另一位女青年 ,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 ,就先给她送上束鲜花 ,鲜花必须是红色或黄色的 ,扎花束的线必须是黑色。姑娘接到鲜花后 ,先是嫣然一笑收下花束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 ,又回送一束鲜花给男青年。如果自己还没有朋友 ,而且也看中了对方 ,就送回单数的花朵 ,表示彼此可以相互接触、了解、结交为朋友 ;若是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或是不喜欢对方 ,就送回双数的花朵 ,表示谢绝。因鲜…  相似文献   

7.
威宁板底裸戛彝族“撮泰吉”活动的民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当前兴起的傩戏热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彝族的“撮泰吉”活动,是颇为引人注意的。这项活动虽一直在当地流传,过去却为人们所忽略,研究很少.现在,以它独特的民族形式、新颖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将促进对于彝族这一活动的研究工作的开展。1987年11月,笔者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观看了彝族的“撮泰吉”活动.现根据个人的初步认识,把“撮泰吉”活动在民族学上的意义:“撮泰吉”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习俗,在彝族社会中的产生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由杨继中、左玉堂、芮增瑞合著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有多种价值的书。全书以三十二万字的篇幅,把流传在楚雄地区的彝族民间文学作品和书面文学作品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对其从远古直到当代的发展脉胳作了较为系统的勾勒和论述。它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地研究楚雄地区彝族文学的文学史,它的编著出版不仅是楚雄地区彝族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彝族文化界乃至民族文学界一件值得道贺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每当人们谈到彝族文字,便自然而然地讲起彝族文字由来的传说。彝族文字是怎么来的呢?在千里彝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造天造地的最后阶段,人们开始在大地上生息繁衍。创造天地的祖宗们,各自带着一个支系,奔向东西南北,到天涯海角继续创造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那时,人们只会劳动,没有一种共同语言,想互相谈谈话,把见到的、心里想的事情告诉伙伴们,也只能在白天造地劳动之后,晚上围着火堆跳舞,用动作来表达心里想说的话。但是,动作总表不尽心里话。为了寻找一种能说清意思的话和能记下事情的宇,人们不知派出了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泥土     
泥土养育了小草,鲜花,大树,让我们茁壮成长。泥土也养育了人的心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土地,它可能是善良、希望等美好事物的成长乐园,也可能是这些事物的坟墓。小明把一朵鲜花栽在母亲坟前,让母亲看到自己正像鲜花一样成长。他栽下的是善良的花朵。小亮把死去的小猫埋在泥土里,让它到遥远的天国里去,他栽下的是爱心的花朵。小红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纸上,埋在土里,让理想之树生根发芽,她栽下的是希望的花朵。泥土没有让他们失望。小明的善良之花无比艳丽,小亮的爱心之花散发着芬芳,小红的希望之花也在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古代彝族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把热爱劳动当成最高的道德准则,并从人类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实践中寻求道德的起源。古代彝族以家支为本位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孝贵和。古代彝族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伦理思想与原始宗教、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受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化的影响,其伦理思想具有多层次民族化信息的内容;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12.
裕民的阿克乔克草原,那是天上仙人的宫殿飘落在草原上的一块精美的地毯.每年从春天来临,前来赏花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蓝天白云下的草原在空气里缓缓的流淌着青草和鲜花的气息.清晨的太阳,从草原的山峦边上冉冉升起,把自身的光芒全部洒在了开满鲜花的草原上.那缕缕的炊烟里伴随着牛羊的叫声,弥漫在整个草原的天空里。  相似文献   

13.
<正>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济火是水西彝族历史上颇有影响和具争议的名字。在汉文史志记载中,济火因佐诸葛亮南征有功而受蜀汉政权册封,“令世长其土”,从而开创了水西安氏家族。然而,济火是谁?佐诸葛亮南征有功受封的又是谁?这两个问题在学术界至今尚无统一认识。考证清楚济火的问题,对正确认识水西彝族历史乃至整个彝族的历史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牵涉到古代彝族的迁徙、彝族历史的分期断代等诸多问题。正因为如此,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原所长余宏模先生才由衷地指出:“对济火其人的判断,又涉及到研究彝族迁徙、分期的历史科学结论。”①在我从事彝语文教学多年…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我国一个人口比较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根据考证彝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居住在西南地区,与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西南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有十七个市县,彝族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在昭觉、布拖、美姑、金阳、普格、雷波、甘洛、越西等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多的文化遗存,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笔者在这里仅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在复制彝族古代建筑过程中所接触的材料。谈一点看法,以供研究参考。(一) 彝族民居建筑的选地定点。凉山彝族解放以前,主要居住在高寒的山区,地势的高低悬殊很大,社会经济是农牧兼营,  相似文献   

16.
久居拉萨,深知藏族同胞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一年四季与鲜花相伴。在这伸手就可以触摸蓝天的地方,大自然把温暖的阳光播撒到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阳光和鲜花就像是一对姐妹,把这座城市装扮得更加亮丽和温馨。每当盛夏,当你随着虔诚的朝佛人群走进举世闻名的八廓街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的窗台上,在大街小巷的庭院里,在“日光城”宽阔的马路两旁,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与其他古代民族一样,彝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宗教信仰。彝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没有产生一个全民族统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基本上还处在“万物有灵”为基础的原始宗教发展阶段上,存在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信仰形式,这些宗教信仰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本拟根据彝典籍对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彝族的婚俗,既有共同性,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婚俗中神秘的一面,就表现在地域色彩上。彝族的青年男女,一般是在火把节、赶山节等彝族传统节日相互认识,然后通过串寨、对歌等活动相互交往,发展爱情。彝族姑娘和小伙,从相互了解到谈情说爱,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待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会先“私定终身”,然后才请媒人,正式定亲。彝族婚俗中,有不少神秘的因素,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是“杂空”,二是“跳菜”。“杂空”是流行于凉山一带彝族中的婚俗。“杂空”是彝语,译成汉语就是绝食。婚期来临时,新娘就开始“杂空”。在“杂空”期内,不…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宋兆麟漆器是中国的发明之一。远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使用了漆器,商周以后漆器有重要发展,还利用天然漆在青铜器上粘结绿松石,西周时期利用漆在建材上防腐。宋代出现了漆雕。至今在我国民间还使用、制作漆器,其中以凉山彝族的漆作最...  相似文献   

20.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是大姚县云台山彝族人民传统的“服装节”。这一天,当地彝族群众家家杀鸡宰羊、饮酒欢歌,四周的彝族群众也从十里、百里之外赶来参加这一节日。这是当地彝族妇女专门进行服装比美的日子,谁的服饰设计精巧,花样出众,谁就能赢得人们的赞誉。在“服装节”上,刺绣珍品真可谓琳琅满目:飞禽走兽、流水行云、山花野草、缠藤蔓枝,各种大自然的奇异景物几乎都被融汇到了彝族妇女们巧夺天工的刺绣之中。三台街上,姑娘们穿着自己精心刺绣的彝族服饰,三五成群,如彩蝶纷飞,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她们似乎是在向人们显示自己漂亮的服饰,又象在选购着自己心爱的东西。小伙子们则一边欣赏着姑娘们的花裙子,一边在挑选着买一块花头巾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