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还是女阴象征?何星亮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考古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是“氏族的徽号”①。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②。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  相似文献   

2.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鱼纹”和一些“人面鱼纹”图案(图1-6),其后又相继在陕西临潼县姜寨村,宝鸡北首岭,汉中西乡县何家湾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遗址中的陶器上也发现了“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图7-14)。后者的“鱼纹”虽然没有半坡遗址中的鱼纹那样多姿多彩,但“人面鱼纹”却极为相似。这些遗址的“人面鱼纹”图案一般都是圆圆的脸盘,头上戴有“非”字形的装饰物,眼、耳、口、鼻等五官形象是用直线,曲线或空白等简单线条表示,如鼻子用  相似文献   

3.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示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并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或称“半坡文化”。在这之后,又陆续发掘了好些这一类型的遗址,重要的有: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阴横阵、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地。在这类遗址出土的众多的陶器纹饰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的彩陶盆上所绘的“人面纹”和“鱼纹”,它们是这一类型遗址中最有特色的典型纹饰。  相似文献   

4.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原始文化之一,人面鱼纹则是这一文化中极为引人注目而又颇具神秘色彩的陶器图案。三十多年来,学者们为求谜底曾多次进行探讨或论说。《江汉考古》1989年第三期发表李荆林《半坡姜寨遗址人面鱼纹新考》一文,认为该图案“是一幅完整的原始婴儿出生图”。在此之前还有二十个观点。计有:老武的水虫形象说;石兴邦的魔术征验意义说;石兴邦的氏族成员盛饰和图腾纹身形象说;朱狄的巫术面具说;蒋书庆的太阳神崇拜说,钱志强的原始历法说;叶複山  相似文献   

5.
仰韶文化半坡与庙底沟两类遗存是平行发展关系,还是前后发展关系,是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反映在彩陶纹样方面,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半坡类鱼纹和庙底沟类花卉纹研究上。表面看来,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纹样,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承袭关系。但实际上,鱼纹和花卉类纹样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而是有着密切的演变关系。本文从仰韶文化鱼纹的时空演变入手,对庙底沟期彩陶的起源再做探讨,进而认为仰韶文化半坡期与庙底沟期是同一文化前后相继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期彩陶鱼纹纹饰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延青 《丝绸之路》2010,(14):35-37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类型,鱼纹纹饰则是半坡类型彩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纹饰,在半坡类型文化早期多为单体鱼纹。对于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本文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一种全新的解释,认为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体现了半坡居民对鱼在水中游的这一自然现象的渴望、向往以及对水底世界的好奇。  相似文献   

7.
在对大溪文化的探究中,四川大学历史系林向同志提出:“仰韶半坡氏族人种据颜訚先生研究认为近于南方蒙古人种,且其图腾为鱼,并有那个著名的人面鱼纹,……口里含着两条大鱼,不禁令人联系起大溪M3(墓主人)口含两条大鱼的奇妙葬俗,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信仰习俗上的一致。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包括人种、习俗、乃至图腾、文化上的亲密关系是不容怀疑的”①。对于此处所认为大溪遗址M3用鱼来随葬的习俗,是大  相似文献   

8.
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由于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这一类型的典型遗址而得名。庙底沟类型碳14测定的年代,为距今5230±100年。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发达,花纹繁多,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是考古界一致公认的植物纹,如花瓣纹、花叶纹、豆荚纹、旋花纹等(图一)。我经过多年的反复比较和研究,认为庙底沟类型的花纹并不是所谓的植物纹,而是由半坡类型的鱼纹演化而成的组合鱼纹或变  相似文献   

9.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的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准确地说,应当作鱼形纹样,它是构成鱼形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单元。无论在哪儿发现的半坡文化彩陶,鱼纹都会保持惊人的一致性,从而作为区别于同时期其它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规定了该社会诸方面事物的分类形式,那么,半坡文化社会赋与了彩陶鱼纹一种什么样的分类形式?这样的分类形式是否有着一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伍弱文 《文史月刊》2013,(12):22-23
1955年,陕西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出土,震惊世界。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一个标本,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大量的彩陶、雕塑饰品,其中人面鱼纹盆最为珍贵。  相似文献   

11.
人面鱼纹.在多处陕西境内的仰把文化遗存中屡有出现。它以其特殊的组成.精巧的结构,艳丽的色彩.神秘的内涵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从50年代首次出士至今人们已相继提出二十余种不同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了。本文力求对图案的组成及结构的理解,略还管见,敬请方家赐教。人面鱼纹在器物上的布局可分为A、B两种形式。A式的人面国纹与鱼相间排列.鱼和人面鱼纹对称于陶器内部.它给人一种祥和、静溢的气氛。B式为独立的人的纹.一般饰于器物的外壁。人面鱼纹由人面和鱼及“非”于形饰物三个元素组成.它的结构为人面处于正中.鱼时称于人…  相似文献   

12.
试析姜寨出土的一幅彩陶图案──兼谈半坡类型鱼纹消失的原因袁广阔姜寨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揭露面积最大,出土文化遗迹、遗物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它的科学发掘对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姜寨第二期文化遗存出土的尖底罐(T5M76:8)上绘的彩陶图案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地湾、原子头等遗址出土的一类特殊彩绘图案的解读,确认了早期彩陶中广泛存在的"斜向轴对称"构图法和"阴阳组合"的构图思想;同时又通过对该构图法和构图思维在中国早期彩陶文化中产生、传播等情况的研究,解决了彩陶科研历史中多年未决的"人面鱼纹含义"、"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内涵"、"石岭下层鲵鱼图案意义"、"庙底沟类型繁复图案构图方式"等诸多的特殊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李卫东 《南方文物》2013,(1):185-187,199
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魏继印 《考古》2012,(12):59-69,1
宝鸡北首岭遗址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少量的老官台文化遗存。其仰韶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庙底沟类型期、半坡类型期以及早于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仰韶文化早期遗存是北首岭遗址最主要的一类遗存,可称作"仰韶文化一期北首岭类型"。它发展为"仰韶文化二期半坡类型",年代在公元前5100~4500年。  相似文献   

16.
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至少可上溯到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时期。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塑中,除去所塑的鸟兽等动物形象外,还有一件陶塑的人面,虽然表现手法比较稚朴简单,但这是仰韶文化的人们用雕塑形式来表现自己形象的作品,因此是弥足珍贵的。甘肃省东部亦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址,近年来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形象生动的仰韶文化的人像陶塑,这是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后期,磁山、裴李岗两个遗址的发掘揭开了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序幕。实际上,类似的遗址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发现,1959年,北大考古专业在陕西华县、渭南调查时发现了老官台遗址,并且在元君庙发现明确早于半坡类型的灰坑,出土陶器同老官台的相似,这从地层上证实了是早于半坡类型的新石器遗址。后来提出了“老官台文化”。近年又有人对此类文化提出其它命名,诸如“大地湾文化”,“白  相似文献   

18.
半坡仰韶人面鱼纹含义新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发现和发掘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以其丰富而绚丽的彩陶闻名遐迩.在它们当中,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网纹、鹿纹、蛙纹和蟾蜍纹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因而,它们既赋于古人和今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7,(6)
<正>3.动物纹动物题材的纹样虽然在瓷器纹饰中并不占最主要地位,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麟、凤、龟、龙,这四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祥瑞之兽,谓之"四灵"。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其次,像鱼纹、鸟纹、马纹、鹿纹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动物纹饰。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然而在史前文化时期,艺术品中的人物造型,并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的刻板描绘,“它是插着原始宗教(或巫术)的翅膀降临人间的。”当时,远古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作出了一个个他们所需要、所敬仰的人物神灵,并尽自己的技艺和能力,给作品输入了较强烈的神韵和美感。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物舞蹈纹,1982年发现于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第411号房址内的舞蹈状人物画,以及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等,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