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经学化是郑珍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郑珍文学创作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郑珍文学经学化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表现方式,揭示了经学与文学在郑珍诗文创作中的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经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论其如何被表述,理论基础始终是汉代经学。  相似文献   

3.
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经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论其如何被表述,理论基础始终是汉代经学。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汉代文化的重要构成,汉代经学与文学对此均有讨论与表现,二者传递的审美理想并不相同。经学视阈下的音乐之美:以德为本质与归趋;表达欢乐平和之情。汉代文学中的音乐之关,表现为:重视娱耳目乐心意之用;情感悲凄,曲调婉转、急促;乐器以丝竹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皇侃《论语义疏》加入了很多玄学和佛道思想。尽管如此,儒家思想在《论语义疏》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儒家思想主体表现出越来越开放包容的趋势,玄学和佛道思想被主动引进,而又没有改变儒家体系,这是儒家主体成熟和自信的表现。关照现实是儒家思想区别于玄学佛道的鲜明特性。《论语义疏》中关于“忠”“孝”“礼”等问题的阐释,既植根于六合之内的孔子之论,又针对当时振兴儒家道德和完成礼制建设的社会现实进行议论发挥。它既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无源之水,也不是没有任何指向的抽象空谈,而是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的有机结合。因此,皇侃《论语义疏》具有鲜明的儒家特性。《论语义疏》大力阐发儒家经典的义理,使经学在思想理论形态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柏《诗疑》蕴涵着丰富的学思想。这不仅体现了宋代《诗》学发展的新特征,而且充分反映出南宋后期经学与学的交融互动。《诗疑》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诗》学自身学化发展思路的传承以及南宋后期论思潮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东汉经学史上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经学大家,他们不但在当时名重天下,同时对后代的学术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贾逵约略代表了东汉前期的经学成就,马融代表了中后期的经学成就,郑玄代表了后期的经学成就,贾逵和马融基本上属于古文经学,郑玄则博采众家之长融今古文为一体,为经学之集大成者。比对三大家的经学特点,可以总观一代学术之传承,亦有助于对两汉经学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王晓燕 《神州》2013,(21):43-43
本文以清代汉学考据派戴震、钱竹汀为例,结合有清一代文士所面临政治地位不公的困境、文字狱的迫害与压抑、反理学与专制政权的思想动因,以及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末清初士人复归儒家的思想旨趣,指出,清代经学考据之盛的根底里包含着深刻的重溯传统儒家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窈窕”作为审美范畴在《诗经》中指高大健壮的视觉美感。感性美是其主要基因,在汉代文学中获得承传。汉代经学家则为其注入伦理道德内涵,主要体现于经书笺注及用以干预现实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唐初黄釉俑,明确此类陶俑产自洛阳,并论证其与安阳隋代瓷俑联系密切。进而以黄釉俑为切入点,指出洛阳唐初墓葬在随葬品与形制方面均可见对北齐以来关东地区墓葬文化的继承,且这一现象可能与唐初人口流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是举世瞩目的封建王朝。唐代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以及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亚洲邻国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竞相派遣遣唐生前来学习。本文从唐代周边国家和地区派遣遣唐生的规模、遣唐生教育形式、体制等方面,探讨唐代遣唐生教育发达的原因,研究遣唐生教育在唐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折冲府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经原、罗振玉、谷霁光三家曾利用各种文献与出土的金石、墓志等对唐代折冲府予以补校和研究,而后,随唐代墓志的大量出现和整理,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此问题,并相继发表了一些相关论文。笔者继之,据新刊唐代墓志及所见文献等,依前人之成例,对唐代折冲府略做补考。  相似文献   

13.
在隋末唐初的乱局中,岭南因为僻处南疆而未介入中原逐鹿的大战,从而显得相对平静,但这不过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因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多样,岭南的割据局面之复杂,并不亚于中原地区。本文运用政区地理和政治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复原了隋末唐初岭南地区的政治形势,将众多的地方势力一一勾勒出来,并考证出诸多史籍记载不确和不全之处:前者如被夸大的邓文进、宁长真、冯盎等割据势力;后者如实力强大却广被忽视的李光度,以及南康州周边地区晦暗不明的陈氏集团等。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官员赐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官员赐服是在特殊情况下或有特殊功绩,由皇帝亲自颁赐紫绯常服、玉金腰带或鱼(龟)袋,是官员权力地位的象征。促使皇帝赐服的动因,有国家运转的需要,张大国威的要求和笼络权贵的必要,亦有官员自身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到治理国家的政治实践中,确立了以经史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唐代科举考试中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促进了历史教育的传播,推动了历史教育的发展,对当前历史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怛罗斯之战的背景及经过,指出怛逻斯之战虽然是边将个人素质不高引发的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唐朝与大食两大势力在中亚角逐的必然反映,是唐朝西域政策的必然结果。指出唐朝西域政策的重心是确保葱岭以东地区安全,防止吐蕃与西突厥等联手侵犯此地,唐在中亚的统治及对付大食的挑战,则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闭结构的城市向开放式转化,城市中工商业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逐渐世俗化,并最终导致市民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发现了我国唐至五代时期名门望族范阳卢氏一支的家族墓地.墓地共出土墓志两方,一方为卢真启墓志,一方为其子卢价墓志.其中卢价墓志已发表,而卢真启墓志史料价值也颇高,为了解和研究唐至五代时期卢氏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统一新罗并合了朝鲜半岛上旧属三韩的地域,没有也无意于北上占据本非三韩的高句丽故地。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主体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渤海国仅据有一部分高句丽旧地。所谓“统一新罗与渤海国的相互敌对很像一个被分割国家的南北两部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对历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但是这种层层管理的"统府三分格局",到高宗乾封二年发生突变,随着邕府和容府的建立,原统府消失,遂形成并立的"五府格局"。可是,最迟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在此前后,岭南选补使、岭南按察使、岭南采访使等陆续出现,在人事、监察、民政等领域,对岭南道全境实施管辖权。因此,"盛唐"的岭南道,表现出明显的"归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