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勇 《文物世界》2014,(3):44-47,66
<正>一、沁河流域的概念沁河是黄河左岸三门峡以下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南麓的二郎神沟。干流流经山西省的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泽州等县,穿越太行山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五龙口出山谷进入平原,流经济源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于武陟县方陵村汇入黄河。干流全长485.5公里,其中山西省晋城市境内全长197.6公里。丹河是沁河的最大支流,干流总  相似文献   

2.
宋惠 《沧桑》2014,(3):106-109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沁河古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为依托,以上庄古村为例来描述关于沁河古堡群文物保护的调查状况的成果,通过对部分沁河古堡的探究来探讨关于整个沁河古堡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并以此提出关于上庄古村规划开发以及整个沁河古堡群规划开发的意见与建议,是在项目深入了解和探究沁河流域古堡文化、历史遗迹、名人逸事、自然风光等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云:“谒戾之山,沁水出焉。”沁河,古称洎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全长460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沁河,蜿转于太岳、太行的群山之中,在晋城市境内的沁水、阳城接壤处留下了一片沃土,造就了一方富庶。在众多历史遗存中,沁河流域的堡寨建筑构成了该地区传统  相似文献   

4.
沁水下游的夏文化与先商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沁水下游的夏文化与先商文化杨贵金沁水源出山西沁源县北部绵山诸谷,向南蜿蜒流经安泽、沁水、阳城、晋城等县市,穿出陡峭耸立的山峰,折而东南进入河南省的济源、沁阳、温县、博爱,在武陟县注入黄河。在河南省西北部这一段称为沁水下游。全长一百公里左右,其流域地势...  相似文献   

5.
上党居山西东南,西依太岳,东有太行,漳河、沁河纵贯其间,白晋公路穿通南北,中间有广阔平原,故有“上党盆地”之称。我党通过抗日统一战线组织领导的上党银号,就活跃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6.
古钱     
"皮氏"、"济阴"、"平备"圜钱皮氏(今山西河津南二里)、济阴(今山西荣河境)、平备(即平原,今河南济源西北)三城本为魏邑,后入秦,三种钱都是秦占领后所铸。三种圜钱均无内外郭,背平素。皮氏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济源县位于豫北西部,其南临黄河与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山西为邻,扼晋、豫孔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我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两块明末碑、碣,现介绍于下,并对碑碣中反映的明末农民起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布政使司右参议荆之琦》碑(以下简称《碑》): 该碑现存济源县王屋乡阳台宫玉皇阁东侧,高约2米,宽仅0.68米,厚0.18米。该碑圆首正中楷书“钦差”二字,两侧阴刻双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旅游》2020,(1):70-73
山西东南部晋城的沁河沿岸矗立着许多古代城堡建筑,其建成年代久远,空间形式独特,文化脉络完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古堡群之一。沁河是山西省内第二大河,它出自晋中南的沁源县,流至晋城市端氏镇才折南而下至润城,此段沁河古时又称洎水。  相似文献   

9.
正郭壁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南40公里外的嘉峰镇沁河西岸,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背山面河,村前有沁河缓缓流过,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郭壁村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是明清  相似文献   

10.
豫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即冀鲁豫边区第四行政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河南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豫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包括清丰、南乐、濮阳、昆吾、高陵、滑县、卫南、内黄、浚县、延津、长垣等县,还有道口、濮阳两市。它北至漳河,西到京汉铁路,东和南均以黄河为界,豫北平原的广大地区尽在其中。它不仅西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沟通与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联系。而且  相似文献   

11.
赵辉  孙晓洁  张清洋 《文物》2022,(11):4-11+2
<正>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遗址地处沁河东岸台地上,西、南为沁河环绕,东北部至庙坡村西,东南以沁河支流水泉沟为界,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图一)。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过复查。2020年,八里坪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开始对遗址进行系统调查、钻探。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仔细翻检沁河流域的有关文献后,大体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即沁河流域的世家大族,不论是将军还是文职官员,不论是饱读诗书之士,亦或家财万贯的富商巨贾,他们开始在沁河流域发迹,并逐渐走向朝堂、走向五湖四海,变得引人注目,其年代大致可以从宋金元时代算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为配合晋城至阳城一级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泽州和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现仰韶、二里头、两周等多个时段的文化遗存。这是晋城市首次科学发掘的先秦时期居址,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晋东南地区这些阶段文化面貌的认识。首先,和村仰韶时代中期遗存,进一步明确了晋东南庙底沟文化早期的具体文化内涵。其次,和村夏时期遗存的揭露,初步展示了沁河上游地区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面貌,也为进一步辨识这一时期山西漳河流域和沁河流域的文化类型奠定了基础。此外,和村周代遗存弥补了晋东南两周考古居址材料的空白,特别是无足根袋足鬲大量出现,与有足根联裆鬲并存的情况,展现了晋东南两周之际居址材料中别具一格的一面,这也为探讨其与中原文化关系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4.
浚县城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四邻与濮阳、内黄、汤阴、淇县、滑县接壤。现属鹤壁市辖区。浚县古称黎阳,汉高祖刘邦时设黎阳县。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其县治在大伾山东麓,以后至唐大都沿用故城。宋代政和五年置浚  相似文献   

15.
济渎庙     
济渎庙位于济源县城西北四华里的庙街大队,这里现存古建筑六十余间,其中有宋开宝年间创建的济渎寝宫五间、利用有元代斗拱的临渊门三间、明代建筑的殿阁亭台等二十余间、清代建筑的殿宇二十余间,现为济源县保存较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济渎是因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渎是指独流人海的大水。《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沇水即天坛山西崖下的太乙池,伏流地下一百余里,至此复出,名为济水。  相似文献   

16.
韦正 《南方文物》2005,(4):72-75
长江中下游、闽广地区西起巫山、云贵高原东缘,北临长江北岸,东、南两面直达大海,属于我国第三级阶地,为丘陵与平原交错地貌。江南丘陵、罗霄山、武夷山、南岭将这个地理范围分为长江下游平原、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两广和福建丘陵山地五个大的地理单元,长江、湘江、赣江、闽江、珠江是其中最主要的河流,除闽江以外,其他四条大河和它们的支流都有良好的通航性。  相似文献   

17.
图书发行是传统的、久盛不衰的知识传播手段。书刊流通类别、数量和普及程度,是衡量一方一地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五代时期临汾即成为闻名遐迩的图书印制和集散重地。明清两朝,书肆遍布全省。清末民初,以河南济源县人为主的肩挑书贩,游售于城乡私塾和学校,足迹遍三晋。光绪五年(1879),山西巡抚曾国荃与钦差大臣阎敬铭联名奏请朝廷建书店,获准后在太原创办浚文书局,成为山西第一个官办企业。1940年3月,晋绥边区首在兴县建立晋西北新华书店,不久,各抗日根据地的新华书店相继成立。在艰难困苦环境内,担负起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正> 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地带。在西部的南北两侧有两组自西东伸的丘陵,战国时期的赵王城和赵王陵分别座落在两组丘陵的东端。在两组丘陵之间有渚河、沁河、输元河三条小河自西东流,邯郸故城即座落在沁河的冲积扇上。1985年春,在进行邯郸县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十九处,现择典型遗址简报如下。 一、商代遗址 商代遗址有东陶庄、葛岩俞、宿庄、户村、大河坡、蔺家河、牛叫河、大隐豹等八处。  相似文献   

19.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濩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3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阳城县博物馆对境内芦苇河流域进行了系统调查,重点对30多处新石器时代-商代遗址进行了勘查。此次调查采集陶片等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复杂,时代跨度大,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工作和认识上的空白。芦苇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调查收获对于完善沁河中游考古学文化谱系、考察该区域文明演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豫北文/朱良张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先后在豫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长达五年之久,多次亲临林县、汤阴、滑县、安阳、内黄、清丰、濮阳等县指导工作或指挥作战,为豫北地区人民的解放殚精竭虑,出生入死。豫北人民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怀。指挥磁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