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抚宁县邴各庄汉墓发掘简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邴各庄汉墓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城东北4公里处,西距洋河约2公里。墓地距邴各庄村500米,京秦高速公路抚宁县下道通过墓区(图一)。1996年4—6月,为配合京秦高速公路的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秦皇岛市和抚宁...  相似文献   

2.
1954年在淮阳县九女冢出土一件东汉陶楼明器,它上下共三层,下部为粮仓,门口站立有守护俑;在通向仓门的台阶上还站有拿粮袋的背粮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涿州陆续出土了20多件汉代陶楼,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仓储合用陶楼、居住用陶楼和仓储用陶楼三类,现均收藏在涿州博物馆。这些陶楼为研究汉代北京周边地区建筑形态、风格特点及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4.
襄阳出土汉绿釉陶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2)
1977年10月,在襄阳县伙牌公社张元大队发现的东汉砖室墓中,出土一座绿釉陶楼(图三)。该陶楼出于墓室头箱的东南角,通高56、宽为28厘米。共分二层,上层门口有守门人,周围有栏干。栏干外的屋面上有蛇、龟等动物。在两汉时期的陶楼中,这种造型是较别致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博物馆展室内,有一件绿釉三层陶楼,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奇特的装饰,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及有关专业工作者的关注。(一) 该陶楼1954年出土于河南省淮阳县九女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二年冬,距县城约七十华里的宋湾公社河扒大队林场西20米左右,发现一件东汉陶水榭,保存较完整,造型美观,是一件重要文物。水榭为青黄釉陶质,通高0.52米,下盘水池圆周为1.37米,雄伟的陶楼,屹立在水池的中央,池沿架着一座小桥连接陶楼。池内有鱼、龟、船各三件。它的周围沿上站有双双相伴的鸳鸯和乌兽。池沿周围还有骑着战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三峡库区建设,山东博物馆对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陈家坝街道晒网村晒网坝的糖坊墓群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发掘面积3200平方米,清理墓葬12座,其中M11保存较好,出土陶、铜器等30件(套),出土有典型的东汉晚期陶楼、陶器皿等明器,并有铜耳杯、铜足漆案、陶座铜摇钱树、铜人物俑等,丰富了三峡地区东汉时期墓葬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云梦周田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的砖室墓,出土了随葬器物三十余件.其中绝大多数为陶质模型明器,如:楼、井、仓、灶、磨、碓、鸭、狗等;其次是生活用具,如:四系青瓷罐、方枚半元乳神兽镜己即陶勺、陶耳杯、陶案、陶壶等;还出土了驽机、刮刀等兵器.尤为重要的是这座墓出土了一件作为地主庄园组成部分的建筑模型器——陶楼.这座陶楼的建筑结构新颖,造形完美,是目前少见的出土文物,其建筑工艺颇费匠心.适似一座宫庭建筑,价值不可低估.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反映本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陶楼是建筑明器的特殊门类,考古出土的汉代陶楼在展示汉代建筑风貌的同时,也是古人“事死如事生”丧葬习俗的体现。本文以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陶楼为例,从分类、建筑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湖北襄阳东汉—三国蔡越墓出土的相轮陶楼,在建筑形制上为汉式陶楼和印度式相轮塔刹的结合,在装饰母题上同时兼有汉地神仙瑞兽与印度—犍陀罗式有翼天人的图像,明显带有佛教初传时期汉、印文化杂糅的特点。本文在讨论陶楼形制的过程中,分别联系同期北方墓葬中出土的陶楼明器和汉晋之际江南地区的佛饰堆塑重楼魂瓶进行类比分析,证明这两类墓葬明器都与文献记载的"浮图祠"相关联。在佛教初传汉地时,由"仙人好楼居"的汉式重楼过渡到高层佛塔,浮图祠是初期的标志,襄阳蔡越墓陶楼或可看作是浮图祠的标准器。浮图祠用作明器进入墓葬,反映了汉地民间埋葬方式因佛教传入而起的新变化,并在随后长江中游六朝砖墓的建造中留下了印记。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到了今年《文物》第一期发表的《刊登砚史资料说明》一文:"希望各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能够提供更多的实物照片和科学记录资料,为将来编辑砚史创造条件。"个人读后有所启示,特将河北地区发现的几件汉砚资料作一介绍,以供参考。一、双盘龙三足石砚一件,1955年6月出土于河北沧县四庄村东汉墓葬中。同出的有绿釉陶壶、魂瓶、陶楼、井、奁、甑、盆、鼎、罐、十三连灯、陶俑、动物模型等这件石砚今藏河北省博物馆(图一、二)。此砚分底和盖两部分,通高15.5、直径16  相似文献   

12.
商各庄遗址位于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商各庄村南台地上。2013年4月—7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唐山市文物研究所、丰润区文物保管所对商各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灰坑、灰沟、瓮棺葬、陶窑等遗迹,出土了一批陶、铁质遗物。发掘证实,该遗址文化内涵上限为西汉晚期,下限不晚于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13.
江陵出土焊有五铢的东汉和平二年铜斗1981年5月江陵城草市唐家山东汉晚期墓内出土一件铜斗。铜斗底铸一直行阳文“和平二年堂狼造”,两旁各焊东汉五铢3枚(如图,为原大1/3)。此器形制与成都西郊出土的西汉铜斗基本相似,和故宫博物院陈列的东汉铜量几乎相同。东汉和平二年(151年)正月,桓帝改年号元嘉,是年即为元嘉元年。故宫另一件东汉“建宁三年”双鱼洗也铸有“堂狼洗”,此铜斗应为东汉器。同墓尚出有五铢等。(《文物》1992年9期王毓彤)江陵出土焊有五铢的东汉和平二年铜斗@王毓彤  相似文献   

14.
抚宁出土一批东汉铜器图一:1、FN472图二:1、鼎FN4662、簋FN4682、FN4703、FN471(1/10)3、壶FN469(3为1/20,余为1/10)1991年6月,抚宁县安庄村农民给农田放水时,在博于干渠本村段内,发现渠内冲出器物。我...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物》1983年第一期发表的《武陟出土的大型汉代陶楼》一文,在描述陶楼的形制时,称“(陶楼)三檐歇山式建筑……。”仔细观察发表的陶楼照片,发现楼顶不是歇山顶,而是四阿顶(明、清时称庑殿顶)。房顶是中国木构建筑的最重要部分,它决定着房屋建筑的形制。在古代,按照封建统治者所规定的制度,屋顶的形式是有严格等级差别的,不允许随便乱用。通常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明长陵棱思殿等。重檐庑殿(四阿顶)以下的  相似文献   

16.
西汉“君侯之印”义释及凿印工艺初探李人俞1989年10月,徐州市郊下淀乡陶楼村小凤山发现了一座古墓葬。考古工作者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定该墓为西汉武帝时期的竖穴合葬墓。墓中出土古印四枚,其中银质“君侯之印”,是一件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汉代珍贵文物。银...  相似文献   

17.
汉代陶楼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五省区联合举办的汉唐丝绸之路文物展中有一件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陶楼(图版叁:2),颇引人注意。这件文物1959年出土于陕西潼关吊桥杨氏墓群。红胎绿釉,四层楼阁式建筑,四阿顶,通高1.17米。楼下是一个完整的院落,左右宽35、前后长40厘米,三面环墙。正面  相似文献   

18.
广东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出土随葬器物33件,有陶器和铜器.其中陶器包括鼎、陶屋,铜器有铜镜、钱币等.为粤东客家地区东汉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凉山州昭觉县好谷乡两次发掘出土汉代石刻11件,其中石表2件。为东汉当朝公文摘要,还有石碑2件、底座、石条、石羊等。在石刻出土处发现有3处卵石铺就的方形基础。石表、石碑上有"光和四年"、"初平三年"等纪年,可断定其时代为东汉晚期。据这批石刻文字内容可推测,东汉末年成都至邛都的主要通道已由耗牛道改为经过好谷的"更由安上"之道。  相似文献   

20.
四川渠县出土的东汉石辟邪钱树座1981年3月,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该县土溪乡城坝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一件石辟邪钱树座.经实地调查后,发现出土处乃是一早年被盗的东汉砖室墓.墓已坍塌,距地表约0.9米,好砖已被取走作它用,遗留的残砖为花边砖,一律为美形几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