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冬——1949年冬,建在贵州边远山区榕江的国立贵州师范(简称“国师”),其办学特点为“教育即生活,生活要生产”,因而曾名闻全国。该校的前身是贵州省立青岩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秋,前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接任校长后,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939年冬,便将学校迁往当时尚未通公路的榕江,改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1940年春,国师在榕江设师范部(高师3年制)简易师范部(4年制)、初中部(3年制)开始招生。1940年我从榕江县城区小学转入国师与榕江县政府合办的联立小学,1941年春,考入国师初中部。我在国师及其小学读书的四年(1940——1943),正是校长黄质夫按照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2.
“夜郎自大”成语,讥讽了两千多年前的古夜郎国国王,也使贵阳、贵州蒙受历史尘垢。然而,它也使贵阳、贵州名播古今中外,吸住人们的思绪和目光,构建起神秘的历史帷幕,让人总想窥探寻胜。这,就是夜郎文化迷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师范大学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其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校时即设立了史地科,1943年升为史地系,1952年分别成立历史系、地理系,涌现出周春元、王燕玉、项英杰、吴雁南等一批学养深厚的学者。2015年3月,经学校批准,正式成立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2009年成立的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中心现为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贵州省史学会、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  相似文献   

4.
萧文灿,1898年1月生于贵州赤水。少年时期就读于贵州省立贵阳师范学校。受校长尹笃生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影响甚深,学习中品学兼优,尤喜数学。1915年毕业后返乡,在赤水小学任数学教师。1921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数学系,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他边教学边著述,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翻译的《威斯两氏大代数》,为许多  相似文献   

5.
欣闻 《贵阳文史》2005,(2):25-27
贵州师大附中创建于1901年,现为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国首批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教师现代化教育实习基地。100多年来,学校经过达德学堂、正谊中学和南明中学、省立贵阳二中、贵阳师院附中、  相似文献   

6.
1941年重组的贵州银行按照股份制公司形式组建、依照现代银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该银行总行设于贵阳,在省内外共设立了30多处分支机构、办事处与通汇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业务网络。贵州银行虽仅经营数载,但对促进贵州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为现代技术的运用、为贵州经济的发展及转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历史上的今天》,很有感触。它用高度浓缩的手法,集中每天发生的大事,从一天上溯几百年,从一事展示中国和世界,使人跟界宽阔,受益非浅。我也盼望,贵州、贵阳有这样的电视,这样的书,可惜,我无能为力。岑永枫“深深地爱着贵阳”,他用了将近20年时间,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在2004年6月8日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写成了《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相似文献   

8.
饱读儒家经典的华家三代人,敢为天下先,靠在边远的贵州经营盐业和成为西南巨富后,捐资近10万两白银创建学校;当教育缺书时,1898年起投资20万两白银创建贵阳文通书局;当书局缺纸时,投资60万块银元于1918年建成贵阳永丰抄纸厂。抗日战争期间,增建编辑所,文通书局成为中国七大书局之一。  相似文献   

9.
1902年清末“新政”之初,遵照朝廷相关谕旨,贵州巡抚邓华熙等官员决定将贵阳旧有三大书院之一——贵山书院改而创办的贵州大学堂,既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所正式以“大学堂”命名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国内创办较早的省级大学堂之一。它是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开拓发展的重要标志性里程碑,在整个贵州教育史暨贵州开发、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1期(总第28期)卷首论坛与时俱进办好(贵阳文史》林城新貌今日林城气象新—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巡礼抓住一个根本、搞好三个结合云岩区普陀办事处社区建设纪事创业之路科技创新的带头人—记贵阳新天药业公司董事长、市政协委员董大伦史海钩沉一张珍贵的白条子贵州陆军小学堂与贵州光复文化长廊春华秋实—走近林城优秀女演员李珊刘祖良及其(壶隐斋联语类编)林城诗三首教育春秋贵州大学堂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文昌阁与贵州科举文化委员风采为我市的蔬菜生产的发展尽心竭力—记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高级农艺师罗芳恒王选才/l 师龙/4中共贵阳…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文史》2012,(2):9-10
1917年3月4日贵阳成立"群益社" 背景:1917年3月4日,由贵州政界有权力的人士发起组成了一个拟发展贵州实业的政治团体——群益社。选举时任财政厅长张协陆、黔中道尹王伯群、督军署秘书长兼贵州中国银行行长熊铁岩、省议会议长张彭年、文通书局总监理华延厘、政务厅长何季刚、黔东道尹陈稚书、原达德学校校长凌秋鹗、黄齐生等9人为理事。群益社在贵阳曾发展社员达9000多人。  相似文献   

12.
正贾功台(1886—1968),原名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人。出生教育世家,父亲系学官(教谕)。他自幼入私塾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自民国八年(1919年)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担任校长开始,他就和志道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共同  相似文献   

13.
晋绥边区的晋西抗战学院、晋西师范学校、党校二部、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四院校(以下简称四院校)是在中共晋绥分局和边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下,根据当时战争发展和革命工作的需要连续发展起来的,是培养革命干部的综合性学校,从1940年2月创建晋西军政干部学校,5月定名为晋西抗战学院,1941年9月奉行署命令改名为晋西师范学校,1942年将晋西三中、民干校、行政干校合并于该校,1943年整风期间改为晋绥党校二部,1944年春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代中期,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先后创建;抗战期间,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湘雅医学院等校迁黔复校,一时间贵州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名家学者基苹于黔,大大推进了一向闭塞落后的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定居台湾的张志韩先生任贵州教育厅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台湾《黔人》杂志,总编辑李永久先生1985年采访张志韩先生的文章,对张氏生平作了介绍,摘叙如下。张志韩先生是贵阳人,生于1900年(庚子年)。早年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在班上是高材生,每试必冠同传,每学期都保持甲等第一名,是南明中学的学生会长。当时正值“五…  相似文献   

15.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16.
《贵阳文史》2009,(1):92-9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00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和贵阳、贵州解放六十周年。为普及历史和自然知识,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本刊特举办“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  相似文献   

17.
《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第四期刊载一篇《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经济情报》的文章。文中给1907年路过贵阳云南布政使刘春霖加了个注释:“清末最后一名状元”。这显然是个小小的误会。晚清时期有两个颇有名气的刘春霖。一个是直隶肃宁人。据朱彭寿(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所著《旧典备征》记载、直隶刘春霖于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考中状元。翌年,废除科举制。这个刘春霖遂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另一个刘春霖是贵州安顺人。据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记载:“刘春霖,字润民,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的科研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科研机构在抗日战争前就已出现过,分贵州地方政府组建。黔籍人士学成归来受命创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部门派人来黔组建和本地学者邀约自建四类,如:农事实验场,贵阳测候所,贵阳地质所等等,其科技活动多属调查、考察、检验及技术推广性质,尚无系统的研究方向任务,科研基础很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贵州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发展较快,一方面沦陷区的一些科研机构迁入贵州,或由迁人贵州的学者及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部门组建办所;另一方面是贵州地方政府建立的科技机构较前增多。抗战期间,贵州的科技机构,包括独立科研机构和院校…  相似文献   

19.
万勉之,贵州省贵阳市人,老同盟会员,贵阳第一批赴日留学生,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北帝国大学,先后任贵大农林学堂教务长、贵州农事试验场场长、北京高等师范农政专门学校、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东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赤水省立一中、遵义师范学校校长。晚年回贵阳任农业改进所秘书、技正、留守主任、接办敬之植物园、贵州农工学院园艺系主任兼园艺试验场场长等。主要著述有《花卉园艺学》、《花卉园艺》、《黔中草木一斑》等。  相似文献   

20.
贵阳近代教育的萌芽和发展,清末明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严修改革学古书院,成立贵阳经世学堂,具有开创性的功劳。严修字范荪,天津人,进士出身。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八月,奉委任贵州提督学政。当时,教育主要是书院制。在贵阳,有贵山、正习(此时已改为学古)、正本三大书院,闻名全省。书院的教学,以八股文、试帖诗为主要课程,所造就的人才不出科举应试一途,对近代新学绝少涉及。严修督学贵州后,对贵州各府的教育进行了调查了解。他通过对上游地区(清代及民国初年,将贵州所辖地域分为上游、下游两大片。上游包括贵阳、遵义、安顺、兴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