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器数量众多,在考古学方面研究成果不少,但通过科技考古研究其产地的却不多。为研究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通过对广州出土西汉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试,与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出土同时期青铜器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西汉中晚期各地青铜器合金配比情况基本趋同。且根据含砷等微量元素这一显著特征,认为与广西合浦出土同时期青铜器矿料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测试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其矿料应该来自同一个地方。分别与广东、贵州、云南、陕西、河南等地战国至西汉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进行比对,发现与广东、贵州、云南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同属一个大的成矿区,与河南、陕西等地明显区别。验证了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认为岭南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产自本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实土卫所,被视为与府、直隶州、土司同等并列的行政区划单位,府州境内的卫所,则被视为非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四川永宁地区卫所、土司、州县的疆界分野状况,展示出另外的状态:位于永宁宣抚司境内、与宣抚司同城的永宁卫,拥有独立的行政辖区,虽不管领境内土民,仍可视为实土卫;以往被视为纯粹实土卫所的赤水卫、普市所,政区形态与永宁卫相同,皆可视为永宁宣抚司辖境内的卫所。由此,明代军事政区系统并非与行政系统泾渭分明,实土卫所可以存在于府州土司境内,与传统政区既并立又重合,是为"准实土"卫所的典型。《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在贵州境内的赤水卫、普市所,以标在四川永宁宣抚司境内为宜,准实土卫所的概念或可据此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明初,在黔蜀边界设立永宁卫、乌撒卫,分别与永宁宣抚司、乌撒土府同城而治,卫所隶黔,土司隶蜀。明后期,永宁和乌撒地区出现了疆土纷争、土官日益骄纵不法、土司拖欠协济粮饷、黔蜀矛盾突显等问题。地方官将其归因于两地"司卫同城分隶"之旧制,不断有官员提出将永宁宣抚司和乌撒府改隶贵州的建议,但均未得行。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隶事关多方利益,牵涉重大,明廷难以轻易决断;此外,祖制不可违也是未能实现改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贵州私铸钱币的问题十分严重。根据《清实录》的记载,乾隆55年(1790年)4月贵州巡抚额勒春奏:“黔省接壤滇、粤、川、楚,深山密箐,每有奸民藏匿私铸。”又奏:“奸民私铸,须搀入铅斤,铜少铅多,因以牟利。”①乾隆59年(1794年)六月清廷诏谕:“至云、贵、四川本系出产铜、铅之地,取携甚便;而湖广汉口地方为云、贵、四川总汇,奸民杂处,私贩私铸诸弊丛生。”“各省小钱在在充斥,尤以云、贵、四川为甚”②嘉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彝族文学史上,余家驹是一位以自己鲜明的个性,杰出的才能作出卓越贡献的诗人。余家驹(1801-1850)字白庵,贵州毕节人,道光诸生。晋末时其先祖墨遮扯勒曾在今四川省的古蔺、叙永、贵州省的赤水、毕节一带建立了雄据一方的彝族地方政权,其后便世长其土,称扯勒家。元初入于版图,明初为永宁宣抚使,以奢为汉性。明天启年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与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因征辽事起兵反明,兵败后奢崇明之子奢震为避祸遂改名余化龙,余家驹系余化龙之第七世孙。其侄余昭曾在《时园诗草》(余宏模编注)跋中对他的生平作了些介绍…  相似文献   

6.
西汉龙纹铅饼自1913年首次报道以来(图1),迄今已有整九十年了。这些年来在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湖南及北京等地铅饼屡有出土和发现。由于在汉城故址、西汉墓或汉四铢半两同时出土,所以,铅饼存在的年代也与西汉同期是可以成立的。但铅  相似文献   

7.
清前期贵州大定府铅的产量与运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春来 《清史研究》2007,5(2):65-74
矿业深刻地影响着清王朝的货币与军器制造,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成为康乾盛世的表征之一。当时矿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铜与铅的开采和冶炼上。本文探讨清代最重要的铅产基地——贵州大定府的铅的产量、分配与运销,以期揭示偏僻的西南一隅在改土归流之后是如何影响到整个王朝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全国省市以上档案馆馆刊协作会于1996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档案》、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上海馆《档案与史学》、江苏馆《江苏历史档案》、北京馆《北京档案史料》、重庆馆《档案史料与研究》、贵州馆《贵州档案史料》、云南馆《云南档案史料》等各主要档案馆馆  相似文献   

9.
《岭南文史》2007,(1):F0002-F0002
3月20日至25日,由北京、上海、广东、安徽、贵州、内蒙古等六省区市文史研究馆共同发起,中央文史馆指导,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中华魂”文史研究馆书画名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  相似文献   

10.
正考入黄埔军校"梗夫"更名"更夫"陆更夫,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后任红四师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1932年在广州壮烈牺牲。陆更夫,原名承楠,号梗夫,1906年10月16日出身于四川叙永县叙永镇窝铅街。陆更夫在永宁中学堂读书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每试皆名列前茅。在校期间,陆更夫曾赴泸州参加中学生运动会,住宿于川南师范学校,较早地接受了恽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岁月     
我的老家是贵州省关岭县永宁区一个布依山寨。父亲十六岁时,就被拉兵离开家乡,在军中度过半辈子。他经历了战乱、动荡不安的年代,从贵州的关岭走到广西百色、广州韶关,在滇军第一师警卫营当勤务兵。1922年滇军战败,他被国民军收编在第三军八师二十三团二营五连当勤务兵。1926年随军北伐到福建漳州,经推荐到总指挥办公室当勤务兵,总指挥是何应钦,贵州兴义人。  相似文献   

12.
也谈“奢安起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天启年间,黔、川、滇三省发生一件震动明王朝的政治大事。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奢崇明,趁明廷募兵援辽时起事.占据重庆,震动四川;随即进陷遵义,围攻成都。翌年,贵州水西宣慰使安位的叔父安邦彦.利用安位年幼而操持军权、挟持安位响应著崇明起兵、自称“罗甸王”攻陷毕节、安顺、平坝、龙里及云南的沾益等地,并围攻贵阳十个月未下(城中原有户十万,缺粮,升米值二十金,后城解围仅存二千余人),被新任贵州巡抚王三蓄率兵击退。安邦彦派部下陈其愚诈降王三善,在明军从水西返回贵阳途中的内庄(…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仲夏,尽管热得令人挥汗如雨,但我们还是冒着酷暑寻访了“贵州会馆”。据朱启铃先生的《重修贵州会馆记》(《贵州文献季刊》1937年版)说,贵州会馆位于北京的樱桃斜街,康熙己未年(1715年)由先贤周渔璜先生捐金置建,“其正栋大厦五楹,合为南北厅事用,供燕飨;厢房三楹,宜于治事;次进神堂三楹,为祀奉先贤之所;西编室五楹,杂莳花为宾从游憩之地,余为门、庭、廊、舍、库群屋等,都为六、七十间。器用供张,设备称是。综计公款为银元一万四平有奇。”据此可知,北京的贵州会馆是颇具规模的。从康熙己未年迄今,已是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14.
民国年间,太虚大师曾于贵州弘法办学,其事却鲜为人知。他在黔中高僧大德创办贵州高 峰佛学院、又亲至贵阳黔明寺宣讲唯识学,由其创办的著名佛教刊《海潮音》月刊亦由湖南迁至贵州编辑 发行,其弟子印顺、慧海等亦在黔中弘法利生。这些活动对地处西南边陲之地且佛法相对落后的贵州来 说,无疑给贵州佛教的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永宁是云南省宁蒗县北部一个行政区,现辖忠实、开坪、温泉、八株、拖支、洛水、拉伯、托甸、加泽九个乡。前六乡位于永宁盆地和瀘沽湖周围①,后三乡分布在金沙江沿岸。永宁盆地为永宁区重要组成部份,面积约三百余平方华里,平均海拔2670公尺,气候较冷,霜冻期较长,盆地四周高山深壑,江河阻隔,交通十分不便。永宁主要居民为纳西族,自称“纳”,汉族称为“摩梭”②。据一九五六年民主改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上,贵州产盐鲜少,食盐依赖川滇粤淮等地输入。清朝时期,清廷推行盐政改革,川盐逐渐成为贵州最主要的食盐供给来源。民国时期,贵州沿袭清朝以来的盐政管理办法。1912年至1935年间,贵州政局纷繁复杂,先后经历了滇系军阀唐继尧,旧兴义系军阀刘显世,新兴义系军阀王文华、卢焘、袁祖铭,  相似文献   

17.
张基伟  贺林 《文博》2012,(2):71-75,40
永宁门(南门)位居西安城墙的重要位置,该门瓮城上复建箭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了解箭楼原貌,作者根据收集到的箭楼历史照片、文献史料、现存遗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东、西、北三门箭楼现状做对比分析,基本推出永宁门(南门)箭楼平面、梁架结构、外形特征等。作者认为:永宁门(南门)箭楼复建的前提,一是要有依据;二是要做深入研究,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再现箭楼原貌。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贵州在远古时期是渺无人烟的荒野之地。但是,考古发掘证明,贵州是最古人类的分布区,从旧石器早期起,也就是从猿人阶段开始,贵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而这些活动在贵州地区的早期猿人,很可能就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祖先。一、处于原始人阶段的早期旧石器文化贵州早期的旧石器文化,可以从黔西的“观音洞文化”说起,1964年,在贵州黔西县沙井地区发现的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的观音洞文化遗址,是长江以南最早、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观音洞猿人用隧石或硅质灰炭及火成岩等作原料,制造比较粗糙的石器,在出土约四仟余件石器…  相似文献   

19.
《明季水西记略》一卷,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李珍(玉峰)著。此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十二册第七六三至七八零页标点。作者生平待考。原文为抄本影印。《明季水西记略》系统记述了天启元年至天启十年间,奢、安二氏在四川、云南特别是贵州同明廷的战争,生动描绘了长达十月、无比惨烈而又精彩的贵阳攻守战等各次重大战事,揭示了战事的因果,评论了主要当事人的表现。此书未见著录,乾隆以来史志均未见引用,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很可能是海内孤本。其内容表明,它曾参考《明史》、康熙《贵州通志》等史籍,并对它们有所补正;它的某些函龙点睛之笔,也有胜于乾隆《贵州通志》。因予校点,或可供有关人士参考。只缘校点者学识浅陋,更兼影印本有些字模糊难辨,此校点本必定还有错误,尚希高明指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外国传教士及学者与贵州民族研究、客籍文士及黔中文人与贵州民族研究、地方志与贵州民族研究等视角,论述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贵州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