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书法地理的地域空间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慧平 《人文地理》2001,16(2):93-96
书法地域空间研究是书法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对书法地域空间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①书法地域差异性研究;②书法地域比较性研究;③书法地域空间扩散研究;④书法地域空间变异研究。意在丰富、充实书法地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服务业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坤  申玉铭 《人文地理》2013,28(1):48-55
服务业地理学是以服务业活动的地域系统为核心、探索服务业空间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围绕服务业地理学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文章认为:目前服务业地理学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在理论上需要吸收服务业经济学、地理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丰富和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质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在研究内容上应深化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选择、服务业微区位、服务业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服务业地域综合体等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创意产业从业者地域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依靠知识和信息的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应运而生,它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带来广阔的就业领域。在这一浪潮影响下,广州市创意产业中也得到快速发展,创意产业从业人数也大量增加,并呈现出特有的地域分布特征。以广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为根据,从地理学空间的角度以微观层面探寻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空间分布特征,通过从城市整体空间、城市地域结构空间、不同创意产业行业分布空间三个空间层面的对比分析研究,追溯出广州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地域分布规律,对并试图总结出它的发展趋势。并尝试对其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总结出它的分布规律。鉴于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的现况,这一研究不仅能丰富国内外创意产业就业研究的空间尺度和实证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广州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道齐  崔功豪 《人文地理》1996,11(Z1):49-61
中国城市地理的兴盛时期始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进入历史以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体系、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以及各期城市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政策。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则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特别是70年代中期借助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复兴,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殷洁  罗小龙 《人文地理》2013,28(2):67-73
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是当前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和治理重构的热点理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分析,对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阐明了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研究认为,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过程,当资本为了克服危机而在地域组织上进行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时,地域组织(城市和国家)也同时发生了尺度重组,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资本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岳庆平 《史学月刊》2000,(4):139-142
汉代岭南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体现在时问、农作物、农业技术以及特定地域范围等众多方面。汉代岭南地区按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东部、中部和西南部三大地域。东部地域主要指南海郡,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域,其中尤以番禺一带更为突出;中部地域主要包括苍梧郡、郁林郡和合浦郡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西南部地域主要包括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和今海南岛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域。  相似文献   

7.
略论我国居住文化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兆明 《人文地理》1989,4(4):37-42
居住文化,它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条件,为满足人们自身的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造的各种居住形式。它既有时间系列的区別,又有地域上的差异。同时又因各种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所以表现出交叉叠置的复合特征。我国的居住文化,因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差异大,以及外来文化和内部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纵横交错的特点,需要我们认真在这两方面进行规律性探讨。以期更适合人们的生活、休息、娱乐、健康;同时对中国文化地理学建设,亦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基因再现及人本观转基因空间控制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与人才成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才成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指出人才成长有一个地理优势问题,论述了地域文化优势、地域经济优势、地域传统优势和地域自然环境优势等地理条件对人才成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乐 《丝绸之路》2009,(20):47-49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山丹地域文化特点、主要体例、形成原因等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分析研究,以期引起各方对山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2,17(2):86-89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受到特别重视的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文章讨论了西方和苏联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情况,和在我国得到特别发展的条件,认为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特别的关系。文章对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回顾,列举了这个学科在基础理论上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认为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包括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区域化等。文章认为,我国丰富的区域经济生活实践将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学科在跨学科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正理念"首议的"新区域经营"管理思想,从空间公正角度创立了将其耦合到区域发展规划的系统理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区域学科出现了"社会公正"转向探讨的系列"新"前沿理念。地理学提出了新人文地理学逻辑,社会行政的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新公共管理逻辑。将空间公正与社会公正耦合到区域生活空间单元体系,为此"新区域经营"提出了"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原理。论文以新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基础,阐述了"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机理、原则与控制性路径;其次,论证了其构建的价值体系响应及构成因素响应结构;最后,论述了新区域经营观对生活质量价值统一的两个层次控制规划规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是地理科学与经济科学在解决"经济区域(系统)"的发展问题过程中交叉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区域经济学则是二战后形成的新兴学科,但两门学科有着共同的思想发展特点,与区位论的发展紧密相联,与区域问题相伴而生,并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越发具有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在思维方法、研究侧面、学科层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但两门学科在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上越来越靠拢,在学科性质上也日益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视角,可以深化对区域蔬菜史的认识。清代陕西夏秋瓜茄菜豆蔬菜格局尚未完全成型,园蔬和野蔬的区域分布、食用频度、收获早晚及商品化程度存在鲜明的区域差异。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热量、灌溉、土壤等自然因素,交通、市场、城市、政策等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和文化、心理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a scholarly domai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at applies analytical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o understand and address urban, rural, or regional problems. We conduct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8509 articles published in six regional science flagship journals (including the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Regional Science Policy and Practice, and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from 1958 to 2021. The analysis presents an objective data-driven and unprecedented visualization of the field's intellectual, social, and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trend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It also provides a rich portrayal of the epistemology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illuminates matters related to region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e find that regional science has moved well beyond its origins, shifting away from a heavy focus on theory and abstraction to modeling/simul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olicy research.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people” in regions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roblems, and some important shifts in the regional science community itself,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patterns of collaboration and the geography of scholarship.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r regional science.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方志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学科。同时,自然科学对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方志学和这些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这些学科又有所区别。方志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General earth science, or general physical geography, is viewed as one of three synthetic physical-geographic disciplines, the two others being landscape science, or 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and paleo-geography. General earth science is concerned with the earth's geographic or landscape envelope as a whole and with its general patterns: the laws of zona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landscape envelope, the circulation of matter, rhythmicity, polar asymmetry and other regularities.  相似文献   

18.
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超 《人文地理》2012,27(5):1-5,61
理解空间思想的演变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可将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的演变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阶段。康德从哲学角度第一次系统地界定地理学为专门的空间科学,抬升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赫特纳-哈特向承袭康德的空间观,将空间科学的抽象规定与方志传统的实际历史结合,把地理学研究对象归约为区域。其后,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想出现了四次重大转向,分别是空间几何学、人文空间性、激进的空间、空间的生产;它们体现了人文地理学与数学、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紧密关联与交叉。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现代空间思想某种程度上契合康德空间观,但在哲学理念和侧重点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不同空间认识论都有其价值,价值大小也难以评估,所以人文地理学学科地位与身份问题的争论已趋于淡化,这提示了人文地理空间研究可采取多重面向。哲学和其他学科在为人文地理提供依据和工具,使得人文地理学身份陷入迷离的同时也为其增添了活力和魅力,这是人文地理学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侯甬坚 《人文地理》1992,7(3):56-63
运用空间地理规律探讨历史区域的空间发展过程,在古代中国具有十分良好有利的客观条件。本文基于较大空间尺度和较长历史时限,针对区域地理诸多分异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系统阐述了这一规律的三个方面(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省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在不同区域或地带空间发展过程中突出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孟召宜 《人文地理》2002,17(2):74-77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区域活性是对区域发展状态的一种模糊综合评判与描述。文化观念以发展主体为载体,影响区域活性各侧面,成为活性动力源。在具体时空环境下,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概而言之,区域文化观念在影响区域发展主体的同时,以区域发展主体为载体和中介,影响区域活性、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综合力,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循环,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