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皇宫的女性以宫女居多。当时清政府规定:"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也就是说每三年一次八旗选的是秀女,主要为妃嫔、贵人等,有的也为宗室子弟选福晋;每年一次内务府属旗选的,官书也称秀女,实际是使女(后来也称宫女),她们主要从事服侍、洒扫、杂役等粗活。据《宫女谈往录》记载:女孩子长到十  相似文献   

2.
宫女小史     
止敬 《文史天地》2003,(9):40-41
宫女是宫廷里供使唤的女子。乍听,还以为是美差,实则是葬送女子青春的地方。宫女的来源,最初是从战败国的女俘中挑留。汉代的君主嫌这个面窄,要在民间选宫女,又叫选秀女,由朝廷派出大批人“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  相似文献   

3.
在金黄色的沙丘环绕中,塔里木河水静静地流淌,在一汪汪碧蓝的水中,倒映着金黄色的胡杨树。在这片胡杨林里,你会感受到一次生命的强烈震撼,一次心灵的空间静谧,一次美丽的视觉盛宴。同荒凉地貌的反差,河边片片挺拔的胡杨美丽得让人心旷神怡,金黄的树叶在蔚蓝的天空浸洗,不由得心醉了。她是大自然的精灵!  相似文献   

4.
周舟 《黑龙江史志》2021,(6):41-43,61
宫女是古代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深居后宫,其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大量唐代宫女的墓志拓片,是研究唐代宫女的重要材料.这些宫女墓志有着明显的格式化书写方式,这种书写方式体现出唐代后宫的管理制度,也反映出唐代宫女身上共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清末时期,我亲身经历了清宫的有关逢年过节之类一些风俗习惯,这一切都为讨吉利。因此,都离不开封建迷信的小框框。(1)除夕说过节,首先讲一年之末的除夕。在当时,把这一天叫作“大晦日”或叫作“大年三十”。因为它是旧年之终和新年之始,一般家庭对于这个节是很重视的,当然清官中对此也不例外。在除夕这一天的下午,照例都要顶戴花翎、蟒袍补褂地装扮起来,先向天地四方、神佛祖宗上供烧香,还须各如其份地行“一跪三叩”或是“三跪九叩”之礼,然后就是对皇帝、太妃行“辞岁”之礼。皇帝在南府(掌管宫中演戏、行礼奏乐的内部单位)太监奏乐之下跪  相似文献   

6.
清朝从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几代皇帝都是在长大成人、具有较为丰富的学识和阅历后才登极称帝的。在他们作为皇子的时候,就受到了许多严格的训练。读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课。康熙(玄燁)自幼读书必至三鼓,凡所阅览之书,必期以融会贯通,“行之既久,  相似文献   

7.
清宫茶具     
茶具一般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有时也称做茶器、饮具等。从古至今,中国的茶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檠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8.
清宫茶具     
栾晔 《收藏家》2010,(3):71-74
中国茶文化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为无数古人所奉行和崇尚,而且中国茶风遗惠当代,泽披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清代帝王承袭中原地区传统饮茶风俗,并融人满族、蒙古族等游猎民族的茶饮习惯,在其大力倡导下,宫中饮茶之风浓厚,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清代特色的清官饮茶文化。  相似文献   

9.
~~晚唐宫女“■娘”墓志@王锋钧 @李喜萍  相似文献   

10.
正"百子图",又叫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百子戏春图,是从婴戏图衍变而来。它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子孙满堂"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祥瑞之兆,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上至皇帝、士大夫,下到百姓,这一题材都被广泛地使用,因为大家相信,愿望好的结果一定会好。所以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自古以来,结婚嫁妆中,有百子图的锦缎被面的被褥,用来蕴涵喜庆和祝福,同时祝愿新娘早得贵子、子孙满堂、阖家和美。在陶  相似文献   

11.
清宫做钟处     
一、清宫做钟处的产生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政治上的需要,都设有皇家工厂。到清代这种皇家工厂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宫廷制造厂及一整套管理机构,这就是养心殿造办处。“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凡制器之作十有四:曰如意馆、曰  相似文献   

12.
雍正时期(1723-1735年)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从景德镇青花瓷器看,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13.
清宫珐琅彩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华 《收藏家》2000,(9):54-59
清宫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在故宫旧藏的档案和器物的原始标签上都是这样称谓的。中国古代彩瓷从广义而言,包括“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以及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四大门类,具体地讲有青化、釉里红、素三彩、五彩、红绿彩、金彩、墨彩、珐琅彩等品种。最早用彩斑装饰瓷器釉面始于西晋的褐斑青瓷,此后经隋、唐,历宋、  相似文献   

14.
付超 《收藏家》2012,(11):33-36
我国现有的关于人造花最早的文字资料是《建康实录》该书记载: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这也是头花用于装饰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桑颖新 《收藏家》2010,(9):53-60
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由来已久。《物原》中有“禹作屏”之说,这种说法虽然最早,但没有确切证据。到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早在战国时期已有。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2,(5):52-52
路透社(6月27日)北京电,紫禁城溥仪寓所,夜半起火,损失甚巨。溥仪最先发觉,虽经中外人扑救,也没能将古迹保全,现幸并无死伤。紫禁城内之有名三殿均被毁,失无价之美术品甚多,如历代御像等。  相似文献   

17.
清宫剧场考     
宫廷演剧的历史久远,还在戏曲处于雏型期就已经开始了。宫廷演剧的剧场不同于民间的商业化剧场或赛社祭庙式的演出场所,虽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剧场的建筑样式受到民间剧场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民间剧场的演变),但其发展仍然是自成体系的。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宫廷里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戏剧机构,却并未建立专门的剧场,中国戏曲表演对于场地需求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使宫廷里的戏剧演出可以一直停留在汉代厅堂庭院演出的  相似文献   

18.
自康熙后,历朝清帝都是鼻烟嗜好者兼鼻烟壶的收藏爱好者。初到中国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觐见皇帝时,也往往以鼻烟为见面礼。鼻烟壶由于具有艺术及经济价值,也成了行贿送礼的重点。不仅如此,甚至还成了敲诈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特使团访华,随员中有位叫威廉·亚利山大的画家助手,根据一路见闻,画了一组图并于1814年正式出版,叫《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该图鉴共50幅画,48幅为人物画。人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谈谈在清末时期我亲身看到的清宫的有关逢年过节之类风俗习惯的概况。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都为讨吉利。也许现在的人们看了之后,会觉得好笑,会感到离奇或怪诞不经,不过当作酒后茶余的消遣来谈,倒是可以的罢。先从过节谈起。首先从一年之末的除夕谈起:在当时,把这一天叫作“大晦日”或叫作“大年三十”。因为它是旧年之终和新年之始,一般家庭对于这个节多是重视的,当然清宫对此也不例外。在除夕这一天的下午,照例都要戴花翎,蟒袍补褂地装扮起来,先向天地四方、神佛祖宗上供烧香,还须各如其分地行“一跪三叩”或是“三跪九叩”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