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地区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解放以来在赤峰地区发现了多处辽代的城址,这些城址从性质上看,有京城、州、县、头下州、奉陵邑等不同类型。本文以赤峰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几处有代表性的辽代城址为例,试就其规模、结构、布局等,对辽代城镇建设的基本特点谈几点看法,祈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辽代渌州不在渤海国鸭渌府旧地,已迁往辽东.从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渌州城址应在海、辰两州以西的近海之地.从出土两墓志所见的"辰渌盐院"记载,证明辽辰州(今盖州市)与辽置的渌州合置一个盐院,推断渌州城址应距辰州(今盖州市)不会太远.依定渌州城址的4个必备条件看,将今天大石桥市沟沿镇青城村发现的辽城址定为辽代迁徙后所置的渌州故城址似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头下军州是契丹民族颇具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也是辽朝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历来深受专家学者的关注.阜新地区是契丹族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在阜新地区发现了众多的辽代城址.本文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辽代阜新地区头下军州设置的概况、设置的原因与特点,头下州制度:包括其领主资格、职位的世袭制度、机构设置、官吏的选任、朝廷对头下州的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揭示头下军州在阜新地区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虎城是一座大型古城址,位于吉林省前郭县八郎乡.本文根据新掌握的资料,对塔虎城为辽代长春州和金代新泰州的观点,做了补充考证.  相似文献   

5.
关于辽代铁州故址,在60年代初已有学者作过考证,认为“在鞍山市南约5公里的东鞍山、西鞍山之间,有一个古城址,是辽代的铁州。”其理由是“据《辽史·地理志》记载,铁州治汤池县,在辽阳西南30公里。这个接近汤岗子的古城址(鞍山驿堡遗址,笔者注)和历史上所说位置正好相合,肯定是辽铁州无疑”。笔者通过对田野考古调查资料和大量的文献史料的分析,认为此说立论根据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辽代铁州故址作进一步探讨。《辽史·地理志》:“铁州,建武军,刺史。本汉安市县,高丽为安市城。唐太宗攻之不下,薛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史料,分析城址的规格和位置等信息,对辽中京道内恩州、临都馆、黔州、闾山县、头下穆州、隰州、头下和州、南和州、兰州、回纥城的地望和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京府州县,但契丹民族也因当时历史环境和本民族自身发展进程的需要,有所创造,于是出现了允许私人自建“头下州”的制度。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对于辽代的头下州,目前还未见学术界有更多的研究,有些问题未得阐发。笔者三十几年来先后对一些辽代头下州城进行过实地调查,对头下州的建置及其历史意义有些微小的认识,觉得辽代头下州的建立,对草原牧区的开发与文化的传播,有它特殊的地位。但辽代头下州文献记录残缺不全,甚为混乱,有必要加以整理,因此对上述问题,略作一些探考。  相似文献   

8.
头下制度是辽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头下制和头下军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头下制的渊源 ,头下的形态和性质 ,辽朝头下军州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以及头下军州的制度层面的诸问题 ,并对文献和考古材料中所能见到的头下军州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作者认为 ,头下制渊源于北方民族 ,与唐代的头下户无关 ;头下军州制度早在辽朝建国之初就已创立 ;金朝既不存在头下制度 ,也没有头下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六胡州是唐初为安置突厥降户而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个羁縻州府,由于其在历史研究上的重要意义,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取得诸多进展。但六胡州城址地望长期以来完全处于悬而不决的状态。近年来部分综合交叉研究在定位六胡州城址上取得了创建性成果,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议。本文拟通过历史文献考证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原理和3S技术手段,对相关争论进行梳理,并对其中一些城址进行了再次定位。研究认为,六胡州中鲁州确应在今宁夏盐池兴武营城址处;而匡州城址、故宥州城址和兰池都督府均处于查干巴拉嘎素古城所在,且沿用的是六胡州中的丽州或契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原州释名和州城新筑这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得出的结论是 :原州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状况 ,城址在今宁夏境内 ;北周时修筑的城池是对原高平城在外层空间上较大规模的修筑 ,从而形成内外城  相似文献   

11.
辽代懿州考     
辽代懿州之沿革,诸家争议已久,然由于对材料和辽代制度的理解有偏差,迄未尘埃落定。本文通过整理比照包括碑刻资料在内的各种材料,结合辽代头下等相关制度,对辽代懿州的归属、治所、属县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辨,并作出如下主要判断:辽圣宗太平三年(1023).圣宗女越国公主槊古建头下懿州。清宁七年(1061),由其女道宗宣懿皇后献与朝廷,于州置倚郭平阳县。清宁九年,置顺安县,划为懿州属县。乾统元年(1101),改倚郭平阳县名为宁昌县.至金代,懿州方迁治于顺安县。  相似文献   

12.
会州为唐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控扼黄河渡口,其故址为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柳州古城;该镇的陡城堡并非唐会州州治,而是明代的一处军事驻所。文中还考得,柳州古城附近的缠州古城为西汉鹑阴县、东汉鹯阴县城。本文最后还结合对于唐代会州城址等考证的实例,就如何考察研究古代城址谈了一些工作上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中京道地区发现的78处城址以城墙周长3600米和1000米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类,并由此分析了府、方州、县、头下州等各等第城址在规模上的差异,提出政治因素自上而下的作用,经济因素自下而上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共同影响了中京道内城址规模的大小。在城址分布与选址方面,大型城址的营建选址主要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型城址在各区域均匀散布,便于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小型城址主要沿中京道边缘,特别是西部和东南部交通要道分布,凸显了交通枢纽及军事障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中京道地区发现的78处城址以城墙周长3600米和1000米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类,并由此分析了府、方州、县、头下州等各等第城址在规模上的差异,提出政治因素自上而下的作用,经济因素自下而上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共同影响了中京道内城址规模的大小。在城址分布与选址方面,大型城址的营建选址主要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型城址在各区域均匀散布,便于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小型城址主要沿中京道边缘,特别是西部和东南部交通要道分布,凸显了交通枢纽及军事障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头下"、"头下州"和"头下军州"属于辽代南面地方官,研究这个问题,要尽可能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与这些问题直接相关的民族、政权的特点以及统治方针。"头下"是契丹语的音译或意译,还是源于唐末五代敦煌寺院中的头下户,值得商榷。"头下州"和"头下军州"是否相同还不能轻下结论。头下军州刺史的任命权在州主还是在朝廷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辽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12年和1920年,法国传教士闵宣化曾涉足内蒙古东部的辽代遗址,并在1922年的《通报》中介绍了上京、祖州、怀州、庆州等城址及怀陵、庆陵、乌牛台、头道湾子等陵墓的调查情况?1?。1930年代,东亚考古学会内蒙古调查团江上波夫、田村実造等调查了庆陵,随后鸟居龙藏、小林行雄等人也相继对庆陵进行了踏查、挖掘和测绘。日本人的考古学调查保存了大量的第一手辽代帝陵的考古资料,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引起了中国人对于辽代墓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朱蕾  胡健  秦星  于洋 《北方文物》2011,(3):90-94,109
辽朝时期阜新地区的教育属辽代地方性教育范畴。由于辽统治者对地方教育的日趋重视,随着当时阜新地区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头下军州的大量建立等,使这里的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来源等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对辽代阜新地区的教育状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武安州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西侧的小山岗上,塔南是辽代武安州城遗址,验马河从城址和塔之间穿过,由西南向东北注入教来河。城址西有一条自南向北流的季节河,当地村民称之为护城河。塔北侧约100米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建筑基址,地表残存大量建筑构件。据当地村民介绍,在耕种土地时,发现有大量方砖和石柱础等。推断该基址为寺庙遗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对辽代城市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希望有益于辽代城市研究的深入。 一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第二次文物普查活动的推动下,考古学界开始对辽代城址进行踏查,其后陆续发表了80余篇考证性文章,为我们了解辽代城市的基本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材料。为推动辽史研究,学术界还于1982年和1984年分别成立了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和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协会(以下简称“两会”),并于1986年、1988年联合在阜新召开了“契丹史学术讨论会”,对辽代城市的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6,(9)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自治乡古城村北部。2013~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城址内一处高于地表的建筑台基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该建筑台基为夯土结构,具有坚实的地下基础和台明,沿用时间较长,台基之上和周边建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相关设施,且营建时间有早有晚。这些建筑曾有过多次局部改建、损毁,并在遭废弃一段时间后于原址之上进行重建的经历。从建筑基址结构及出土器物来看,该城址应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