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雍正帝继位后,康熙十四子"胤祯"更名"允禵"的问题,曾作为持雍正继位"窜立说"学者们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他们的"求证"只不过是利用"次等史料"来证明了十四子的名字曾经是"胤祯"的史实,而没有能证明十四子出生后的"原名"就是胤祯。不但如此,他们对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也找不到任何关系。本文考订了解决皇子更名问题最具权威性的史料——皇室玉牒,结合康熙朝满汉融合中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深入与十四子更名有关史料中的语境与情境,阐明了持雍正继位"合法说"学者们根据皇室玉牒对十四子胤祯改讳允禵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而化解了他们在此问题上关于史料解读的分歧,最后也试图对他们共同遗留的"未决"问题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服饰、礼仪制度入手,解读所谓《雍正帝观花行乐图》的内容和年代,揭示其当为与雍乾继位有重要关系的牡丹台纪恩图。由此重新审视雍正继位问题,指出:少年弘历是雍正争取皇位的重要筹码;雍乾两帝在康熙传位问题上,都宣传康熙传位于他们父子俩,即慎选雍正、默定乾隆。论文还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对雍正继位疑案和其秘密建储等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4曰,冯尔康先生在《北京日报》发表《二百年疑案再断:雍正继位问题考实》。再三拜读后,认为许多大事并未考实,也并未断清。现将质疑和辨析扼要陈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辽太宗得以继位之原因,以往学界大体有三种意见,其中以世选说影响最大。对辽太宗的继位过程作详细辨析,认为太宗继位与世选无关,是应天太后个人意志的体现。而应天之所以选择太宗,是政治妥协的产物,太宗立李胡为皇太子是这一博弈的另一结果。应天的这一举动,对契丹历史影响深远。辽朝前期围绕皇位频繁发生争斗与谋逆,导致政局持续动荡,应天作为始作俑者,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5.
赵军光 《神州》2011,(5X):25-26
五代十国时期一直被我们称之为乱世,但在这个篡弑相寻、杀伐相续的时代,南唐却平稳的实现了政权的过渡。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中主李碌对权力无欲无求,正是他的“守廉退之风”,才没有因权力争斗造成内耗。本文认为,从小经历过政治锻炼的李碌并非对皇位毫无兴趣,他所做的谦让姿态只是为了博取其父李异的好感,而相约兄弟传国也只是不同政治势力间政治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皇太极逝世后,由六岁幼童福临继位,是清朝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结果。以维护皇权力量为代表的两黄旗大臣,审时度势,率先提出“必立皇子”的正确方案。并采取措施,调动军队包围诸王议立帝位的会场,以武力迫使豪格退出竞争,多尔衮主动妥协。福临得以继位,是因为皇太极生前有意安排,使他的嫡长子身份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皇太极十几年来加强皇权,抑制王权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天下粮仓》(以下简称《天》剧)电视连续剧中的河南巡抚王士俊因垦荒劝捐、虚报田亩数一事被刘统勋参倒、查办,是编剧根据少量史实和剧情需要而塑造的一个人物。王士俊被描写成一个老奸巨猾、手段毒辣的贪官酷吏,其目的当然是烘托全剧的发展和陪衬刘统勋等正面人物。本文在此不对《天》剧的好与坏作任何评价,只愿对王士俊这一个历史上真正有过的人物作一简单的介绍和正确的评价,使广大观众和读者能对历史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天》剧中的王士俊任河南巡抚被参查办时,是在乾隆元年(1736),但历史上这一年他却在四川巡抚任上。这里就有一个时…  相似文献   

8.
雍正时期(1723-1735年)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从景德镇青花瓷器看,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的传统,清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这一传统更加规范和制度化。清世祖顺治十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公元1723年即位的清世宗雍正皇帝,精力充沛,事必躬亲,特别相信天地感应之理,在其当政的十三年中无论大祀、中祀无特殊情况都亲自恭祭。雍正四年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念切民依,举行耕耤之礼,殚极精诚为民祈于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耕田叠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皆硕大坚好,此八穗九穗之数,岂非人力所为,天地感应之理。肤见最真切。……即如前青海蠢动,朕为边陲忧  相似文献   

10.
雍正与丹道     
雍正是清朝诸帝中崇奉道教最为突出的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服丹致死的帝王。丹道这一特定的宗教文化对雍正其人影响甚大,很值得研究。一、以驱邪治化为功用的仙道崇好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战国时代流行的神仙信仰为根基,兼融我国古代流传的巫术禁忌、鬼神祭祀、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和各种方技术数。由于道教具有所谓驱邪避祸、祈雨求晴、劝善惩恶等实用性很强的“功用”,古代中国上至帝王百官下至布衣百姓的社会各阶层都普遍地对它感兴趣,奉道君王代不乏人,雍正便是一个典型的崇道皇帝。雍正在皇子时代就直接或间接地…  相似文献   

11.
与康熙青花挺拔、道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青花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御用瓷器必须经他亲自审定,方可烧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清雍正时期青花瓷的用料、造型、工艺特征、纹饰和款识的梳理,并结合福建省文物总店清雍正青花瓷藏品实例的鉴赏,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雍正时期青花瓷的总体特征与鉴定要点。  相似文献   

13.
论雍正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正皇帝作为“康雍乾盛世”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政绩成就为历代君主所罕见。举凡国家政制、吏治人事、财政赋役、军事战略、化教育等各方面,事无巨细,他都躬身规划,建树颇多。然而,雍正为人虚伪,多疑,薄情寡义,反映在齐家治国上,他又给自己留下了诸多败笔,如残害兄弟,杀戮近臣,大兴狱等。因此,正确认识雍正其人,既要客观地谈其功绩,又要如实地揭其缺点,而不应象某些艺作品那样不顾历史事实,任意曲解虚构,这样才能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关干嘉庆猝死:道光继位的问题,清实录与非官方的史料记载存在着很大差异。真相颇不明朗。据实录所载,嘉队二十五年七日二十四日,“上至热河,圣躬不豫。诣城隍庙拈香。佑寺行礼。”二十五日白天,“上不豫。皇次子智亲王晏宁、皇四子瑞亲王绵忻,朝夕待侧。上仍治事如常。”但到了傍晚时分,突然“上疾大渐”、以致于“戌刻,上崩于避署山庄行殿寝宫。”在嘉庆帝“向夕”“大渐”与“戌刻”“山崩”之间,《清仁宗实录》与《清宣宗实录》都同样地这样写道:“召御前大臣赛迪阿、索特那木多布齐,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薄、文孚,总…  相似文献   

15.
<正>文帝继位,诸大臣请立刘启为太子,以定国本,其居太子之位长达22年之久。公元前156年,汉文帝崩,刘启继皇帝位。史书中关于刘启为太子的事迹较少,但是钩沉史籍,却可以看到景帝为太子时就开始着手建立以对抗军功受益阶层和削藩为主要政治目标的势力团体。景帝任用晁错强力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反叛,无奈的汉景帝只能选择诛杀晁错向各方势力表示妥协,所以晁错成为景帝势力与军功受益势力之间对抗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清世宗雍正是位雄才大略之君。他借康熙猝死之机即位后,为巩固其统治,并报储位之争中的积怨,曾在长达四年的清除朋党过程里,对自己的兄弟大动干戈,甚至连他们的儿子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牵连,或与父同陷囹圄,或被降职惩处。这些情况已为世人所知。至于雍正杀子问题,则在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一) 雍正一朝时间不长.地位重要.它在清前期以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起了重要作用。清前期的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兴盛时期,为时达百年之久。雍正在康乾两朝之间,承先启后。继往创新,匡失纠偏,没有雍正一朝的业绩,就谈不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其实该是“康雍乾盛世”。雍正朝的地位和作用,当然同雍正帝分不开。雍正帝继承了康熙帝的未竟之业,克服了康熙后期的危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乾隆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康熙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功业,使我们现代中国人仍然身受其惠。但康熙晚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都在激化,形势十分严竣。由于天灾人祸和吏治腐败,各地闹事、民变、起义此伏彼起。准噶尔蒙古上层分裂国家的活动仍然猖獗,波及青海、西藏。北方沙俄虽相对安静,但其扩张野心  相似文献   

18.
陈润民 《收藏家》2000,(1):23-27
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方法,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这种“玻璃白”粉实际上是一种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一个色可以分出多种色阶,描画纹饰可以更加细致入微。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  相似文献   

19.
“粉彩”是清代景德镇御器厂在发展中创新的工艺品种,自康熙中晚期出现而盛于雍乾时期。“粉彩”有着特殊的艺术风格,是富有活力的一种釉上彩传统工艺。“粉彩”的特色有别于光彩强烈的“五彩”,而是以柔和细腻见长,景德镇称其为  相似文献   

20.
清代异书钱时有所见,清代错版钱也多在英文和满文上有误,这还包括银币和铜元,一般汉文字错误很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