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安金槐先生(1921~2001年)离开我们、离开他钟爱的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考古事业已二十年了……时值安先生诞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此缅怀安金槐先生,意义非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安先生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生涯中,先生的治学为人、道德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此,本刊特组稿,深切缅怀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同时,激励后来人在新的"百年"团结奋进,使河南文物考古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塾长点评     
《日本学论坛》2010,(2):91-92
和员工共创理念与公司同步成长在房地产的数据库中创业 感谢井上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发言。井上先生今年40岁,白手起家开始创业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营业额90亿日元,从业人员500余人的中型公司。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11日,笔者有幸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常一民先生,运城市文物局的李百勤先生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术考察。此次考察,我们本着对我国考古学先驱、近代山西考古学第一人卫聚贤先生的敬仰,重走先生考古发掘之地,以期深刻感受先生当年对传统文化的极大追求与高度负责之心,并结合先生所写相关文章,获得考古学研究的一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贺兰 《中华遗产》2008,(7):62-69
汶川地震以来的一段日子,北京大学的孔庆东先生心情很不平静,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孔先生激动地一再强调:准说现代社会没有武侠?不会武术的人一样可以成为大侠;淮说侠义精神已经成为被我们抛弃了的遗产?侠义精神始终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天灾发生以来的日日夜夜,我们伟大的人民所做的侠义壮举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5.
陈小丽 《百年潮》2008,(6):46-51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诤友。他亲手创建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中的民盟、民建并任两党派中央第一任主席。他与毛泽东的延安对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仍不时被人提起。近日,黄老的儿子黄方毅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黄老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在这些往事的片断中,让我们一起追寻黄老曾走过的路、曾有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先生带出的老博士、小博士大约二十人,但数数我们掌握的语种,竞不及先生一人之一半1时代所然,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7.
张海瀛 《炎黄春秋》2004,(11):21-24
我是1964年初,拜吴晗先生为师攻读明史的。当时,吴晗先生有两个研究生。除我以外,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张显清同志。吴晗先生考虑到我们两人的学习进度不同,便让我们分别求教,每周一次,我被安排在每星期五的下午。先生为了使我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又同院、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22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著名诗人赵恺先生应邀前来省地方志办公室,他通过本人生命兼文学的真诚体验,从文学与地方志的结合点谈人的立志、读书和独创性。首先,赵恺先生说,高尔基认为“文学即人学”,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根据我的经验,人和人的区别往往大到近乎人与类人猿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便很容易地找到了文学和地方志的第一个也是决定性的结合部———人学。因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必然地汇合为人与人的关系。比如我们的地方志刊物,其核心内容不外乎风物、风情、掌故,与人性和文学之间都有着深厚的渊源。风物是人性的寄托,风情是人性的呼应,掌故是人性的忆念。例如,南京航空公墓祭奠了64位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献身的抗日航空将士,就承载了一段关于悲壮的英雄业绩、关于惨烈的战争往事的历史记忆,这是我们所不应也不能忘却的。还有,著名学者杨绛的姑母、无锡名流杨荫榆,曾因在北京女师大校长任上阻挠学生运动而遭到鲁迅先生的抨击,但在日军侵华期间,避居苏州的杨先生,为了保护受侵略军侮辱的年轻女子而被日军设计杀害,为她饱受争议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这个人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和纪念。地方志终结起来九九归一...  相似文献   

9.
心灵高处     
<正>在中国悠久而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总有那样一群人,以其穿越时空的洞察,深邃的思想,照耀和启迪着今天的人们。对于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把他们的精神画像供奉在心灵的高处,牵引我们去认识自己,省察人生,尝试一种更美好的生活。譬如王阳明先生。500年前,阳明先生于艰难困苦中在"龙场悟道",  相似文献   

10.
杨建峰 《文史月刊》2005,(10):63-64
早听说台湾的山西人中五台人居多,而台北山西同乡会的执事人员又多为五台人,刚换届的同乡会总干事赵清福先生便是五台县东冶镇怀荫村人。赵清福先生致欢迎词时,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让人联想到同乡阎锡山。山西旅游协会访问团在台期间,受到了旅居台湾多年的山西乡友盛情接待,并派阎志昭先生陪我们去参观其堂伯父阎锡山在台湾的金山茅屋,觅取阎氏生前、身后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