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酉阳土司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本文旨在总结酉阳土司文化的构成,揭示其现状,提出保护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对酉阳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文化,巩固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酉阳土司是今湘鄂川黔边五大土司之一。自秦、汉而下,迄晋、唐、宋、元、明、清,统治者都在这一带推行“以夷制夷”的绥抚羁縻政策。唐属思州,宋为酉阳州。元发展为土司制度,明和清初,处于鼎盛时期。雍正朝酉阳及邻近上司相继改流,逐渐衰亡。一、酉阳土司制来源于唐宋的羁縻州制度今酉阳上古时为巴国南境地,战国属楚黔中郡,西汉初为武陵郡酉阳县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对原有行政区划作些调整,划出武陵郡酉阳县西部新置一涪陵县(治所今彭水郁山镇),列入巴郡管辖,东部及为酉阳县地。据谭其貌《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新编《湖南省志…  相似文献   

3.
禹玉环 《沧桑》2013,(2):155-157
遵义系唐代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在播州的统治历时700余年,遗留下了大量别具特色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分析了遵义播州土司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明代酉阳土司制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酉阳土司制渊源于唐宋的羁陵州制度。元为宣慰司,明为宣抚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上司制度、情奔火朝酉阳及邻近土司先后改流。现主要就明代酉阳土司制的设置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谈谈体会看法。一、明在今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地区设置土司之初.改酉阳州,宽慰司仅是兼衔、不久度州.存宽慰司.旋又降为宣抚司。在原元代宣慰司和整个土家地区的上司上官中是少见的。元未明初.太祖朱元津先破陈友谅于湖湘.继又破明升政权于巴渝。元时所置之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司之属.皆纷纷迎降。明廷在今土家族地区设宣慰司五.宣抚司六,安抚…  相似文献   

5.
钟金贵 《沧桑》2011,(6):100-102
播州土司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土司统治的基础上留下了气势恢宏、别具特色的土司文化遗产。本文在分析播州土司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培育思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抵制政治急进主义,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奠定群众基础;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卢润生 《风景名胜》2020,(1):0027-0027,0030
南甸土司,官名全称南甸宣抚司,自从元代的陶鲁、召鲁、陶勐,再到明朝的百夫长、千夫长、土知州,最后升为宣抚司,并历经两朝,传袭 29 代,一度成为三宣之冠,十司领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土司文化,南甸土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梁河民族发展史,也是梁河民族进步史,笔者以一个文物工作者的视角,对南甸土司历史事件进行挖掘整理,希望达成传承和保护土司文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来说,档案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得以创新以及实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档案文化建设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落实好档案文化建设,将我国真正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孙周勇 《考古与文物》2005,(3):40-48,59
老虎山文化之后,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④。从出土器物来说,除了整体文化面貌上延续了老虎山文化的主要特征之外,还出现了以宽圜裆向窄裆演化为标志的成熟形态的三足器类。鬲、晕、盂、觑、三足瓮等作为其中最具代表的标志性器物,其发展与演化贯穿了龙山时代中、晚期至夏代早期。研究表明,处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河套一带,从龙山中、晚期以来考古学文化的分异性特征越来越加明朗化。  相似文献   

10.
正清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在入关以前就已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汉化,主动追求对中国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认同。经过多尔衮和顺治的持续努力,特别是康熙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智慧,追慕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亲力亲为,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超迈前贤的成就。本文拟就此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是该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空间,地域特征极其鲜明。一是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二是强化的汉文化教育,三是开放的文化心态,四是丰富的物质资源,五是鲜明的民族风情,六是剧烈的社会动荡。笔者认为,理清乌江流域土司时期的文化环境,对挖掘该地深厚的土司文化资源,促进现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麻玲新 《神州》2013,(8):31-31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生活水平的逐渐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其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文章主要旨在对于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现状等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叶芸 《黑龙江史志》2011,(9):38-39,4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今后五年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闽东文化建设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战略,才能在发展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本文简单概括了当前闽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粗浅提出今后发展闽东文化事业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文化的内涵,指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影响,并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川东南地名出发,运用统计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论析土司制度在川东南的实行对这一地区地名命名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以地名为导向探寻相关的土司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6.
聂成杰 《黑龙江史志》2013,(23):344-344
前不久,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大力发展先进企业职工文化作出了明确部署,推进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优化企业管理、推进企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的文化建设。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确凿无疑、颠扑不破的事情,也为广大档案界同仁所认知和接受。但时至今日,在已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它的步履却难以合上时代的节拍,体现不出自身应有的光彩,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对当前档案文化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18.
曹斌 《江汉考古》2007,4(3):60-66
先周文化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对于先周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四种主要的观点。通过对刘家文化、郑家坡文化、关中西部商文化、碾子坡文化等的分析,我们认为郑家坡文化与西周文化一脉相承,以联裆鬲等为代表的文化因素是周人的固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南京郑和文化特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化?从总体上说,它与经济、政治并存,成为人类社会构成的三要素之一。具体的定义,却众说纷纭,据有人统计,达300多种。我认为,无论其说法的多寡,均可分割为广义与狭义,物质与精神两块,这应该是无疑义的。学会领导孔令仁先生出题,要我就南京郑和化的特色谈点看法,我只能遵命。经苦思冥想后,略叙拙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黄洪剑 《神州》2014,(2):26+2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更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其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并最终对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