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21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1949年后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2日下午,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华侨华人讲座系列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举行.日本东京外国语学院亚菲语言文化研究所教授三尾裕子应邀作了题为"关于‘华侨·华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例"的演讲.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顾问梁英明教授、丘立本研究员等出席了讲座.讲座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3.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依据研究重心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到80年代末,研究重点集中于思想家个案及政治思想史方面;二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重心逐渐转变为以社会思潮史及思想家个案为主;三是90年代末以来,研究重心集中于社会思潮史和学术思想史领域.正是在研究重心的逐渐转移过程之中,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广度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亦渐次深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复兴;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新趋势,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勃然兴起.长期无人问津或受人冷落的研究领域,如近代科技文化、民间宗教、民间意识与观念、文化心态、公共空间领域、新词语与观念变迁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近代社会文化史正在成为史学新观念和新方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于1987年12月26日至1988年1月9日,北京大学和深圳大学联合在深圳大学举办了一期国际中国学研讨班。 国际中国学是以中同文化向世界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一学科包括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轨迹和方式,受容国在接受中国文化后本民族文化内在层次上所发生的诸种变异,国际范围内形成的“中国观”及其内容、特点和变迁,从对中国文化的具体研究中形成的诸学派及其特征,研究中国文化的各自独特的方法论,对中国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藏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反思周积明从1914年第一部以“中国文化史”冠名的著作问世以来,国内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已走过近90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传统史学革命,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而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长长的印痕。尽管时至今日仍然有学者对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城市的建置、成熟与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本文所述的城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称之为"城",是一种以高墙围绕起来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新型聚落形态.通过对古代城址的考古学研究,可以窥见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 古代城址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史的研究关系极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址考古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古史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址的出现是从氏族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根据考古学的发现,从公元前2000~2500年的河南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湖北的石家河文化等,都发现了早期城址.截至到目前,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城址,学界公认的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最早.中国古代城市自产生以后,发展到近代,其规划布局多有不同并进而演变,徐苹芳先生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①.  相似文献   

7.
徐彬 《安徽史学》2007,(4):126-12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渐成区域文化研究之显学,一批学者致力于徽学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以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主要内容的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因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备受学界关注,有不少重要研究著述问世.  相似文献   

8.
苏秉琦在1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与1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开发表、晋文化研究会和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等四项学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苏秉琦在1985年形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概念,阐明的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发展交往的形式与作用,以及陶寺文化形成的机制与意义,为他后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鉴于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关系问题探索,由一些学界知名人士于今年4月27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著名学者周谷城、夏衍任顾问,丁守和任会长.它将以团结学术界同行,促进海内外交流,加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研究工作为宗旨.其目的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推动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因此.学会将大力提供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进程,认识中西文化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内在机制,总结新文化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江南文化书院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已于1988年7月5日正式成立.江南文化书院是由刘海粟、匡亚明、汪冰石、程千帆、梁白泉、李书有等人联合南京及江南各历史名城从事文化、艺术、学术、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建立的.江南文化书院的宗旨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江南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承继和阐扬江南文化的优良传统,并通过对江南文化和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繁荣江南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1977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面向海洋的东南部地区和面向亚洲大陆腹地的西北部地区的两大文化体系问题.其后,有人把中国原始时代的文化分为西北原始文化、东南原始文化以及北方沙漠草原和高寒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三大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的开始形成,以现有的考古资料分析,至少在距今七、八千年,或更早一些.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2008年4月25日,由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和<抗日战争研究>編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是接续2005年举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再次以拓展抗日战争研究视角为主旨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研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方法,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总体影响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等.以下是出席会议的部分学者撰写的笔谈.  相似文献   

13.
分区是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之一.文化分区是一切与文化相关的学科所共同关注的内容.汉族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在文化上形成了许多共同的特征,但同时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以汉族为主体,因此,汉文化的区域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意愿 《南方文物》2011,(4):109-115
以莫维斯线为焦点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程。本文从中国旧石器早期工业特点的探索、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和区域性特点成因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对手斧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和2016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对韩井遗址进行第二、三次勘探和发掘.通过发掘揭示出顺山集文化一期、二期的遗存,发现了顺山集一期由洼地和多条水沟组成的水稻田等遗迹,丰富了顺山集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水稻田的发现,很可能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为研究顺山集文化的聚落形态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为中国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朱乃诚 《文物春秋》2021,(1):3-25,72
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历史的研究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恩林 《史学集刊》2004,(2):111-112
邵汉明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一书 ,于 2 0 0 3年 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用力勤勉、气势不凡 ,对推动新世纪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0世纪最后二十年 ,中国文化研究领域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新世纪之初 ,回顾总结这二十年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 ,理清研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与学术流派 ,评判它们的长短得失 ,并对中国文化研究提出建设性和前瞻性的看法 ,是十分必要的。邵汉明主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史和文化学的研究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成果累累.1984年10月,中国近代史文化史丛书编委会、北京市历史学会曾联合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化史、文目录汇编稿》(20世纪初至1983年,内部发行)一书.本文有意补充1984年以后的有关书目.故文中所收资料时间起于1984年1月,止于1989年12月,以公开出版,并多以“文化”命名的论著为收录标准,目的是让有关研究者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有个一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其中如有遗漏者,盼识者予以补充.所收书目以年代先后为序、编辑体例为:书名、著译(编)(?)、出版单位、年限、页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凡例     
一、本刊是以登载中国东南地区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史学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刊载内容包括: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介绍或研究、文物学、民族与民俗学、语言史、文化史学理论问题探讨、物质文化史、艺术、宗教、戏曲、教育、华侨史、历史上文化名人及学派的评介、东南地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历史文化和日本、东南亚等地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文化史学研究方法论、文化史论著评介以及有关学术动态报导等.  相似文献   

20.
编辑凡例     
一、本刊是以登载中国东南地区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史学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刊载内容包括: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介绍或研究、文物学、民族与民俗学、语言史、文化史学理论问题探讨、物质文化史、艺术、宗教、戏曲、教育、华侨史、历史上文化名人及学派的评介、东南地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历史文化和日本、东南亚等地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文化史学研究方法论、文化史论著评介以及有关学术动态报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