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古代诗文与品茗艺术文/张侠生在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可谓一枝独秀、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历代有关茶文化的论著与诗词浩若烟海。茶最早本是一种治病解毒的的良药。《本草》云:"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很茶而解之("茶"古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茶文化旅游"的误读,茶文化旅游概念严重"泛化".国内众多茶产区都提出构建"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被一些地区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引擎.这样的现象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则值得冷静斟酌.因此,当务之急是厘清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泛茶文化旅游"的利弊,并对发展小众旅游视角下的茶文...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一个茶文化"风靡"的时代,茶文化影响着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宋代墓葬文化的改变和影响。文章以宋代墓葬中与茶相关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壁画中的饮茶图与备茶图,来探讨宋代壁画中所反映出的"茶文化"的特点,以及墓葬壁画中出现"茶文化"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2012,(10):127-128
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最近几年,茶文化开始风行国内各地。各地名品茶叶和茶文化专著层出不穷,专家学者纷纷引经据典,为了"第一茶"的牌子大打出手。其实,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  相似文献   

5.
回族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一奇葩,“熬茶”和“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具有民族特性.回族茶不仅丰富了回族的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而且其药膳功效也是名扬天下.回回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茶.  相似文献   

6.
李国英 《神州》2014,(2):37-37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松阳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而松阳的茶文化在南宋时期已相当繁荣。为大力弘扬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促进各国、各地区、各民族茶风情的传播,茶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推动茶经济、茶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为广泛交流各地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茶经验,进一步推动茶经济、茶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发展;松阳县政府依托茶文化节的窗口作用,将松阳的茶叶和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观众在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中认识松阳的茶叶、感受松阳的茶文化,展示我县生态茶产业深厚的资源,为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搭建平台。在国茶叶流通协会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旅游》2008,(7)
西双版纳云茶源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燕勐海县城4公里,占地1500多亩,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是一个集中展示云南省茶文化、茶科技、茶产品的重要窗口;是一个集观光旅游、民族茶文化展示、茶交易、科研培训、  相似文献   

8.
胡燕  陈奕翰  杨平 《江苏地方志》2023,(3):18-21+90
<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南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六朝时期,都城建康由此成为当时的茶文化中心。[1]有学者认为,从茶产业、茶文化代表人物、标志性茶事、茶文化经典集中之地来衡量,南京堪称东晋、南北朝之“茶都”。[2]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为赐、以茶为礼、以茶祭祀都源起于六朝的南京;南唐建立了“北苑茶”体系;“茶圣”陆羽踏足栖霞山留下试茶亭;朱元璋“废团茶而兴散茶”,开启“茶为国饮”新风尚;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源于中国,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从日语中“茶”的字音入手,从茶名、茶与人、茶谚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借此说明,茶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本人在秉承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领悟融入新意,在茶文化中常年累积的经验、生活智慧等都借茶发挥。  相似文献   

10.
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茶,并演绎出许多制作茶叶的技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色泽不同,香味不同,功效不同。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家坐下来喝茶、品茶,在茶几上达成了许多合作,化解了许多矛盾。茶马古道,开启了茶叶的"丝绸之路"。茶与"道"、"禅"有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打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页就可以嗅到它的芬芳。说到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人们很自然便想到唐煮宋点,然而将茶文化向前推进,还有一段时期是我们不能遗忘的,那就是返璞归真的明代茶。明洪武二十四年,为了减轻茶农劳役的辛苦,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一道诏谕,上面写道:"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一纸改贡散茶的诏谕,使得散茶取代饼茶,上升到了贡茶的地位,唐煮宋点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  相似文献   

12.
周慧  赵星 《旅游纵览》2022,(24):118-120
斗篷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茶旅融合发展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和更新,更能有效促进景区的发展与壮大。本文在体验经济理论视域下,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对斗篷山景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升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景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建议:充分挖掘都匀毛尖茶的历史文化,并将其植入茶文化旅游产品中;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开发具有新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市场为导向设计开发不同层次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品牌培育和营销,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龙头;增强茶文化的展示性、体验性和可参观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茶文化中,有“茶为本,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之说。作为中国著名的茶叶种植区,江南拥有多种知名的茶叶和名泉。无锡惠山素有胜地名泉之称,惠山泉经唐代茶圣陆羽品评后,被列为“天下第二泉”,自此名泉配佳茗,经过文人与帝王的吟咏称誉,演变成集品泉、试茶、品茶、竹炉、护泉、茶会和茶诗、茶画、题咏为一体的泉茶文化,成为中国茶文化中江南茶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9,(11)
<正>"有宋一代,武功不竞,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宋代是中国文化黄金时期,而茶文化更是蔚为大观。宋代茶文化继承唐、五代的成就,并在浓厚的文化背景和繁荣的经济基础上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茶文化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大观茶论》开篇所说的"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盛,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表明宋代茶事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盛世之清尚"。尽管宋人点茶的风尚,到元明之后衰微,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将这一资源充分开发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服务.让旅游者在欣赏、体验中学习茶文化,弘扬茶文化.“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提升茶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是当前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福安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及发展,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探索提出其相应的开发对策,以期对福安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福建省是产茶大省,福建省福安市现有茶园面积30多万亩,年产量27800多吨,其中红茶年产量8500吨,拥有国家、省级良种40多个,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位居前三甲的县市,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坦洋工夫"中国驰名商标、"坦洋工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  相似文献   

17.
陆羽的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陆羽的《茶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茶业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本文透过《茶经》,从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希冀通过对《茶经》内涵的挖掘在现实生活中带给人更多文化和心灵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茶     
李殷旼 《神州》2013,(9):27-27
中国是茶的故乡,至今在中国云、贵、传一带,仍然生长着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有800多年树龄的。中国是最早采制和引用茶的国家,茶的发展和制作均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茶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部分,曾今深刻影响了包括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诸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东亚各国的秩序和原有文化。我作为韩国的留学生,我从不喜欢茶到喜欢上茶也经历了一段重新认识茶文化的历程。我从茶中体会中国深邃的茶文化,从茶中体会中国。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以"茶道中国,和谐天下"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茶道之源"暨新昌·中华茶道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新昌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本届茶道节将于今年秋季在浙江新昌举行,并倡议发起申请"茶道"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作为茶文化中最精华的"茶道文化"却一直被误以为起源于日本,甚  相似文献   

20.
梧州位三江交汇处,自古水运发达,其北部山区的六堡茶核心产区,陆路艰难而多有河溪流入西江。优良水运条件和广府茶文化的兴旺及南洋华侨热捧,极大促进六堡茶传播发展之际,千年"海上丝路"再添支脉——一条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沧海桑田,昔日风采今安在?古道肇始流变文化积淀,且由本文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