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吏贪赃枉法,蠹国害民,其害甚大。历代统治者,都把此类犯罪活动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宋代也不例外。宋初,太祖、太宗尤严贪墨之罪,后世继之,对宋统一大业的完成和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作用。它不失之为宋统治者一项固本安国的重要国策。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由于宋政权是通过兵变的手段取得的,没有经过农民战争的洗礼,五代  相似文献   

2.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人帮忙。夺取政权依靠将军浴血奋斗,巩固政权依靠文臣出谋划策。毛泽东、蒋介石都深知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没有掌握国家政权,党只能直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只能运用直接的领导方式,即所谓"一元化"的领导方式实行党的政治领导。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主要围绕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革命的中心任务展开,组织和动员民众摧毁旧有乡村制度的安排和建立新制度,树立党在农村社会的领导权威和重建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4.
1.军事行动和法律措施的关系。高度重视法律,是公社广泛的人民性和民主性本质的一个体现,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有许多条件的,在这许多条件中,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夺取、巩固政权。公社夺取了政权,但没有巩固政权,没有彻底解除敌人的武装,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特别是革命力量的领导集体,必须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军事行动上。就是说,武装力量和法律,对革命的人民来说,都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不可少的重要武器,但它们各有发挥作用的侧重阶段。还在4月9日,即公社委员会刚刚成立9天时,马克思就予见到公社将要失败,因为它放过了立即进军凡尔赛的时机,把重点放在了“公社存在根据的合法性”上。先决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法律措施自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电视剧《太平天国》说开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沈嘉荣先生是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席团成员,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有《太平天国史略》、《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探索》等作。该是作特为纪念太平天国150周年而写给本刊,读读后自会受益不浅。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史学界近几年来热烈争鸣的学术问题之一。其中的“双重性政权”说,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持“双重性政权”说者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政权也该是有两重性的,“农民阶级具有两重性,那未由基本成份是农民掌握的太平天国政权,怎么能没有两重性呢?”“双重性”的具体表现,各有各的说法,多数同志则认为是革命性与封建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太平天国钱币铸造和发行的主要过程以及其高层领导人钱币意识的萌生和发展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起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天京政权,并与北京的清朝封建地主政权相对立,形成中国近代史上长达十余年的“一国两主”①、南北对峙的双重政权格局。直到目前...  相似文献   

8.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武装斗争的具体情况,进行大胆探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历时14年,以金田起义开始,以宗教信仰为旗帜,最终以金陵失陷结束。关于太平天国史若干问题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者在对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不同看法、太平天国政权的不同看法、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战国变法运动,以往有些论著称它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武装夺取国家政权之后所进行的社会改革。这就意味着说: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形式完成的;七国变法是地主阶级取得革命胜利之后才得以实施的新政策。实际上,恰恰相反,不是地主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之后才开始了改革社会的变法运动,而是改革社会的变法运动使地主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本质上改变了上层建筑的性质,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审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现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革命是构成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历史作用应当怎样评价?一说太平天国革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一说太平天国革命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笔者虽赞成前说,但对此说中长期流行、影昨较广泛的一些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为了肯定太平天国革命的积极作用,不少论著都提出两个最重要扩论据。一曰:太平天国革命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对峙十余年之久的“农民政权”。二曰: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消灭地生土地占有制而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地消灭封建制度,这是符…  相似文献   

12.
一、毛泽东的“安定团结”与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在属性、宗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提出了稳定的重要性及实现稳定的措施,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脉相承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者关于安定与稳固的思想,其基本属性和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表现,是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社会生产,使国强民富,消灭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在它夺取国家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之后,都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保护社会政治稳定,以巩固自己…  相似文献   

13.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经历了少年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逆境造就了他刚勇沉雄、果毅智敏的性格,他先后平定世里氏叛乱、壮大世里氏家族,并通过与外族的战与和,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最终夺取契丹政权,化国为家。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财政史研究是晚清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十年来,学术界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晚清财政状况、财政收支、财政制度等方面,在论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们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着笔,对晚清财政状况进行了宏观考察。财政收入研究侧重于外债、关税与厘金,而对外赔款仍是财政支出研究的热点。财政制度与体制方面,学界论述较多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至于财政思想,学们对重要人物的财政思想研究较多,对总体性财政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外,他们还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赋税制度与政策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60周年,本刊近期登载了一些关于太平天国的文章,让读者对太平天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中国历史中,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是很值得研究的,历史学家对洪秀全所建立的政权向来争议颇多,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各自著书论证,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6.
纪念太平天国铸钱140周年中国钱币博物馆重铸鎏金大花钱屠燕治今年是太平天国铸钱140周年。中国钱币博物馆重铸两种太平天国鎏金大花钱以资纪念。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金陵,建都天京,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天朝政权,在朝天宫开炉铸钱,后铸钱范围也扩大到苏州、杭州、徽州、株洲(或衡阳)、绍兴、嘉兴等地,太平天国铸造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页,是宝贵的历史遗物。太平天国铸钱,除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等流通货币外,还铸过绘有龙凤、八宝等吉祥图案的大小花钱。这类花钱,仅作为镇库、庆典、赏赐或馈赠之用,虽非通货,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的经济制度、政治信仰和文化习俗。中国钱币博物馆为纪念而重铸的太平天国大花钱有两种:一、特大花钱。1854年前后太平天国曾铸有特大花钱一种,现仅湖南省博物馆存有残件一枚。据残件测算,这枚花钱的直径33.5,厚0.8厘米,重约4500克,黄铜质,遍体鎏金,应是我国最大的古钱。在对实物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重铸工作,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绘制钱图。我们从现有的十余种大花钱图片中,找出太平天国花钱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文字组合和图案结构,又从残片上找出特大花钱独有的图文特点,经反复绘制修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记》是容闳晚年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其中描写考察太平天国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从容闳的经历和认识思考上反映出了1860年太平天国的基层运作、政权性质、官职设置、政策、太平军成分及宗教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可以窥视出太平天国大致概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文史春秋》2014,(1):49-52
历朝历代以来,几乎每个政权都制造、发行货币,或在自己地盘内强制流通使用,借以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或渗透到敌占区,蓄意破坏,摧毁其敌人的金融系统,推翻、颠覆其统治基础。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除了武装斗争,也制造、发行自己的货币,驱逐消灭恶币劣币、土钞杂钞。红色金融是中共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和工农民主专政强有力的工具,它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南京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首都天京,是当年的政治中心;从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起,直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止,太平天国政权在南京有十一年又四个月之久,比在其他地区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论洪仁玕     
洪仁玕(一八二二——一八六四年),字益谦,广东花县人,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是一个具有特殊经历的人物,特别是一八五九年到天京以后,他向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阐明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成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最先进最有远见的思想家。洪仁开的《资政新编》等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