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靖 《民俗研究》2001,(3):112-126
这篇文章是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Center for Folklore and Ethn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一个概要介绍。这个中心是当今美国民俗学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授予民俗学博士学位的学术单位。同时,它也是美国民俗学界的学术中心之一。因此,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对这个中心的历史及其博士学位的要求进行描述以外,文章还对这个中心主要民俗学家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和概括。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弥补单纯孤立的翻译所不能容纳的学科背景知识,希望读者能更系统整体地把握个体研究在学科发展中的位置;其二,希望这种介绍能成为一个获悉当代美国民俗学发展的窗口,从一个侧面更多地了解其历史与动态,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也正是为这种目的,在正式介绍中心以前,结合一些美国民俗学发展中的特例,文章论述了为什么携带“家”学并立足国际性的学术对话对于发展中国当代民俗学(或民间文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文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与民族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满足同行和读者的需要,我们特开辟一个新的栏目——“相邻学科及理论”,逐步介绍国内外一些同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有关的学科及理论,以供参考。本期所发《阐释民俗的方法》一文,虽系民俗学范畴的译文,但对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特别是田野考察确有其参考和借鉴作用,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俗学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民间文学与口头传统、民族志研究、都市民俗学、历史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努力,民俗学逐渐从纯文学、溯源式的研究转向民族志式的整体研究;由一门描述性的学科,转为一门阐释性的学科,"朝向当下"成为学科的共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被推到了前台,学科的伦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但学科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为学科发展不平衡、重个案研究而轻理论建构、囿于旧范式的窠臼、重视当下而忽视历史等。此外,民俗学在实践领域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克勇  曾庆平 《丝绸之路》2012,(22):109-111
博士学位论文水平是反映学位授予单位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文章以1999~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区域、授予单位、学科三个层面的不均衡状态,通过寻找与同类院校之间的差距,探究了提高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实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突破思路.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民俗学和中国民间文学教学和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在我国恢复之初,该校便在中文系开设了民俗学和中国民间文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1984年,筹建社会学系时,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世纪以来,学界对这一新的文学现象投入了不少关注,但大多集中于概念界定、媒体影响和特征辨识等方面。这些成果展现了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应有的当代性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表现出了感悟式、表面化、零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理论阐述、交叉性学科探讨、实操性实践指导等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川 《神州民俗》2007,(9):63-64,F0003
随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程的实施,地方民间文化工作者的作用益加突出。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很大多没有经过民间文化方面的专业训练,专业理论和技能普遍缺失,从已经产生的各类成果看.往往剑走偏锋,离民间文化文本的原始生态状况相距甚远.这样对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很不利。对此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学术机构和专业工作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叶隽 《民俗研究》2016,(4):47-53
民间文学就是人文世界的江湖。户晓辉在《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中对民间文学一学科的追根溯源,给民间文学赋予更为厚重的学理基础,以及形而上的根基;他由哲学视域出发对学科史意义进行阐发,提及民俗学学科在中国和德国的起源,其整体学术史意义很大。而他关于网络民间文学的论述和对网络民间文学若干特征的总结,又很显示其前卫性。赫尔德对民间文学的关注,更是在其民族国家观念和泛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框架之下的,他将文学与其思想中的致用思路紧密联系了起来,始终在德国的总体背景下来考量文学的使命。可以借助二元三维的思维模式关注民间文学,以侨易主体的角度来定位民间文学。民间江湖,对于当下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建构来说,其意义则尤显急迫而重大!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一生的民俗书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普通民俗学,风土志、节令诗和竹枝词,民间文学,有关译介工作等的考察、研究和写作.他以现代思想者的眼光观照民俗、民间文学,其不少观点新颖独到,他的民俗书写中的人民性思想和对民俗文化三重功能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他的研究和书写具有一种高远的历史意识、宏阔的世界视野和清明的比较眼光.周作人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和现代民俗学的历史梳理体现出一种敏锐的史家眼光,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学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钟敬文强调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民间文学,该观点得到了民间文学界的普遍响应。从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特色。作家文学研究也不排除多学科视角,但是,任何文学批评形态都必须在审美批评的通领之下。而民间文学可以从任何一个学科的视角去单独展开研究,或从某几个学科的视角去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在审美视角的主导之下。研究民间文学的多学科视角主要指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伦理学、语言学及文艺学等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理论民俗学在高丙中、吕微、户晓辉、刘晓春等学者的努力下,民俗学作为现代学科的现代性特征日益明晰,并向人的自由发展的维度推进.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民俗学研究相比,当时还主要侧重在民间文学及文化民主性层面,而二十一世纪的民俗学则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学科发展空间,也丰富了我们对民俗学的学科想象. 中国民俗学自产生之初就与民主理念息息相关.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民众很难清晰地表达自己,他们总是被别人表达.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双重语境下产生的中国民俗学,其潜在的现代学科理念就是强调民主理念在文化场域的实践,或者说民俗学致力于文化场域中对精英文化霸权的反抗,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启蒙以及与民众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理论民俗学在高丙中、吕微、户晓辉、刘晓春等学者的努力下,民俗学作为现代学科的现代性特征日益明晰,并向人的自由发展的维度推进.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民俗学研究相比,当时还主要侧重在民间文学及文化民主性层面,而二十一世纪的民俗学则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学科发展空间,也丰富了我们对民俗学的学科想象. 中国民俗学自产生之初就与民主理念息息相关.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民众很难清晰地表达自己,他们总是被别人表达.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双重语境下产生的中国民俗学,其潜在的现代学科理念就是强调民主理念在文化场域的实践,或者说民俗学致力于文化场域中对精英文化霸权的反抗,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启蒙以及与民众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文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讨论已进行了两期,为使讨论进一步深入,以后将按一定专题作有重点的讨论,诸如民族民间文学的文艺学、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学、哲学、美学、历史学的学科价值等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整合态势,民族志研究方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鲍曼的表演理论等西方学术范式的普遍接受,民间文学的文本观念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即文  相似文献   

15.
京师 《民俗研究》2004,(2):25-25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2001级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叶涛、朱霞、岳永逸、王杰文、吉国秀等5人,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法学(民俗学)博士学位。这是钟敬文教授生前招收的最后一届博士生。  相似文献   

16.
1970年代末迄今的30多年,是中国民俗学近百年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民俗学逐步矫正了此前20多年间由于极“左”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多干预而造成的严重不足,文化大革命(1966—1976)以前、特别是1949年以前的学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重建,并获得了巨大发展:不仅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诸多新的成绩,对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和公共领域也做出了新的贡献,尤其以它所推动和积极参与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影响深远。但同时,它在理论探讨、学术实践和学科定位等方面,也日益凸显出了许多深层的内部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中国民俗学所独有,有的则是世界范围民俗学的通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中国学者的任务,也是世界民俗学同行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民间传说向来受到民间文学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对于民间传说,若仅仅是从民间文学或民俗学角度展开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言:“(民间文艺)研究角度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从民俗学、民族学、民族史、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去对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民国时期形成的民俗学(含民间文学)文献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当下还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对民国民俗学文献的汇编整理、重印和重版以及文献研究予以回顾,察其轨迹,明其得失,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如何走向民间、如何才能接地气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博士作为学位已有几个世纪,而直到30年前,新中国才有了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 1977年,结束文革动乱的中国,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1月,中国《学位条例》开始实施.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专业的名单,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设立首批8个授予博士学位的试点.新中国的首批18位博士即从中诞生.  相似文献   

20.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整合态势,民族志研究方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帕里一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鲍曼的表演理论等西方学术范式的普遍接受,民间文学的文本观念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即文字记录本不再涵括研究对象整体,新的文本观念使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表演性、生活性等特征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在新的文本形态中,语境成为不可或缺的互文性背景,换言之,在活态的民间文学中并不存在那种可以抽离掉语境而存在的文本,语境本身就是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