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朝的发展时期,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修筑长城是主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可以有效的防御敌方的进攻。长城界壕防御工程、军事聚落防御工程和信息传递工程共同构成了长城防御系统。其中的界壕防御工程主要是由长城壕堑、壕墙以及墙体上的马面和女墙等部分组成,虽然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但是在建筑形式上却大不相同。金界壕始建于辽代契丹人,后由女真族增筑和扩展,今天的"金代长城"亦是女真族增筑的万里长城,这道古长城均为土筑。金界壕在金朝发挥了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对于研究金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章通过对现有的资料对于壕的使用情况,界壕的形成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研究金朝的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和长城防御体系在军事聚落的时空演变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南直隶海防和宣府镇长城是海防和长城防御体系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防区。南直隶海防防御沿海倭寇,护卫南京城;宣府镇防御北部势力入侵,护卫北京城。二者均为明朝防御体系中的军事重地,防御等级相近,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其军事聚落的数据梳理、分析与对比,探讨其在防御体系建置、空间布局、规模方面的时空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因素分析各自的形成演化原因,由此得出两防区虽在统一的防御思想和军事制度指挥下,又形成各自的特点:海防军事聚落布局开放、规模灵活多变,长城军事聚落设防严密、等级分明。研究可为揭示海防和长城两套防御体系的内在特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北京长城分布于市域北部山区6个区,保存有北齐和明长城墙体及相关军事防御设施。北京长城由于明代时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建造坚固,防御体系完备,至今留存有丰富的长城遗存。北京长城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结合大型线性遗产特征在规划层次、重点点段选取、保护区划确定、协同管理,以及GIS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规划为实现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展现长城作为拱卫都城重要军事防御系统的历史文化及景观价值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金代长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长城,又称“界壕”、“壕堑”。是金王朝为防御北方各部反抗、进攻而修筑的军事防线。河北省境内的金代长城分布在康保、沽源、丰宁三县境内,俗称“三道边”,有的地图上标有“成吉思汗长城”,也有认为是秦汉长城的。 1978年和1982年,有关地、县文物工作者曾对金代长城进行过实地调查,基本上查清了河北省境内金代长城的分布、走向、构筑特点,并采集、征集了许多文物标本,为研究金代长城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中原统治者的心目中,总是感到来自北方的压力,从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的目的,一直被认为是防止北方民族南下的军事屏障”^[1]。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山西省忻州市境内长城,始筑于北魏。  相似文献   

6.
长城是一个由点(关堡、烽燧、驿站)—线(长城本体、讯息传递线路)—带(军事防御、文化交流及物资交换所在的长城防区)—层次体系(防御体系的层级关系)构成的地理尺度的空间实体和文化遗存。长城的价值并非仅仅是单纯的"长长"的墙体,而是"横向分段、纵向分层"的严密、庞大的防御体系。基于对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性认识,提出长城的保护要遵循从整体—层次体系—防御工事单体—协同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建筑,中国历史上共有大小十九个封建王朝为了各种防范目的,先后修建了不同走向以及不同长度的长城。中国国内的长城的研究自明末至今已经有长达三百多年历史,在此时期中出现了三次研究高潮,分别落在明末清初、民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后这三个历史阶段。本文将着重对明末以来三百多年的长城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并总结,进而对未来的长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甘肃山丹境内明长城遗存及勘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成 《丝绸之路》2009,(12):30-33
我国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举世瞩目。修建长城一直是中国古代自战国时期至明代的历代王朝为保护疆域完整、抗击和防御外敌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军事战略防御工程。而甘肃省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作为目前我国最为完整的长城遗存之一,堪称是黄土夯筑类长城的一座大型“露天历史博物馆”,对研究明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段长城在水、风、雨、日光、地震以及过往车辆引起的震动等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损坏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修复保护和管理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参照有关历史文献及长城勘察技术资料,试就长城的修建过程、战略防御功能及其文化、科学价值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明长城作为古代军事工程设施,如何针对当时的军事设施和武器条件,选择与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其布局和选址的首要关注点。对长城军事功能运作的深入理解是准确认知其选址布局和建造特征,进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的重要前提。从军事功能运作的角度,以辽宁明代锥子山长城小河口段长城本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军事地形学理论,在实地调研和采集GPS数据的基础上,通过Global Mapper和Arc Map等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地形的走势和坡度,以及长城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的间距、视域范围、武器射程等进行分析,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城墙、空心敌台及马面、烽火台的选址和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万里长城山海关,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东端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它不仅具有举世无双的完整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而且经明、清两代600多年的发展形成为独具北方特色的古代边关(长城)军事重镇,其关城、东罗城占地面积1.52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明大同镇长城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其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大同镇长城所辖七十二城堡是明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墙结构、防御设施、建筑材料、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揭示明大同镇长城及其所辖七十二边塞古城堡的建造特征,阐述明长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别考察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各自建置长城的次数、时间、起止地、具体走向、长度。其次,探索了上述三个时期所筑长城的相互关系,每次筑长城的监筑者和规划者等指挥人,以及参加修筑者的人数和身份,建筑工程的技术、材料和艰苦程度。最后,论述了当时筑长城的必要性,并通过战例指明长城的整个军事防御体系及其重要的战略战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下篇)史念海贰两相对立局面的形成及其有关长城的作用长城是有关军事的设施。这是说建筑长城是用以防御敌对势力的进攻的。长城的建筑正可以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两相对立的局面,因而其中的一方有了建筑长城的必要。在悠久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4.
燕下都是战国中晚期的燕国都城,为保障其安全,构建有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既有保卫都城安全的城墙及附属设施、护城壕、人工河道,也有周邻地区拱卫都城的军事据点、军事城堡及燕南长城,更充分利用了天然屏障北易水、中易水、太行山脉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紫荆关,具有方式多样化、体系多层次化、防御重点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万里长城的建筑,从来就不是一堵孤墙。为增强整体防御能力,它始终按照军事防御体系构建,并且日臻完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沿线就分布有烽燧、亭障等设施,建立了情报系统传递和纵深的防御配置。秦汉时期,各种设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长城的别名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长城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相似文献   

17.
明长城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兆勇明长城与历代长城一样,是作为军事工程而修筑的,是在与塞外蒙古族纷争之地建立起的防御体系。遇有战事,守兵凭借这一人工屏障登城打仗,闲时则在长城腹地开荒垦田,补给军用,生产和生活。所以长城防卫武器及生活用具是我们需要调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嘉峪关,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唯一交汇点,与长城内外的许多防御设施、兵力布置、通信交通、指挥中心等构成了完整的军事保障。嘉峪关的修建,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长城墙体,其修建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文章就嘉峪关修建的历史沿革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直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明长城“北京结”,最近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确认,在怀柔县沙峪乡境内。 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被称为世界奇迹。自秦以来,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活动,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长城,是历史上修建工程最大、时间最长、做工最精的长城。其中作为拱卫京师和皇陵的北京段长城,总长六百多公里,用料精细,构筑雄伟,有许多闻名于世的雄关隘口,可谓是万里长城之精华。北京段长城多修在崇山峻岭上,占据要冲路口,不但有直接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有很高的观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是我国长城第一个大规模修筑期,各国为了战争和防御的需要,不断地修筑长城,长城的军事作用在当时得了充分的发挥。目前我国长城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却面临着日渐湮灭的危险。本文通过对战国几条战国长城的介绍来分析我国长城目前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