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在陕西周原的岐山凤雏村发现的西周建筑群基址("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下简称"凤雏建筑群"),是首次发现的成组的西周宫殿建筑遗迹,对于研究周代建筑史、探讨周代宫室制度,无疑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2.
《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85年2期发表的《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以下称《简报》),对整个遗址北部的朝寝建筑、东厢、门塾、中庭及围墙作了全面报导。经初步研究,这是一处春秋晚期的秦国宗庙遗址。该遗址保存完整,出土文物丰富,为我们了解上古时代这类带有宗教及政治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殷代不但殷王在宗庙中祭祀先公、先王,各族也有宗庙作为祭祀本族祖先的场所。文中列举了十一条非王卜辞在宗庙内进行祭祀活动的记载,还分析了殷墟发现的二处族宗庙遗存:一是小屯F29,它可能是与王有密切关系的某一子族的宗庙;二是大司空村C区建筑群中的F22,可能是马危族的宗庙。  相似文献   

4.
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79,(10)
1977年7—8月,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了大批甲骨文。这组建筑基址的时代是周初,它的性质,初步判定是作为宗庙之用的宫室建筑。有关建筑基址的情况,我们在本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一文中,已经介绍,这里不再重复。甲骨文出土于建筑基址内西厢房第二号房间的一个窖穴里,编号为  相似文献   

5.
吕凯  陈永婷 《南方文物》2022,(1):187-193
10号建筑遗址是近年来齐国故城考古工作一项重要发现。遗址主体为大型战国夯土基址,形制较为特殊,区别于以桓公台为代表的典型高台建筑。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材料,从遗址在宫城中的位置、台基平面形状、周围绕以”圜水”的特点以及出土遗物的特殊性几个方面,推测其性质为战国时期田氏齐王的宗庙,并对建筑兴废沿革进行尝试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人的宗庙制度营建,发轫于先周晚期,彼时古公亶父率民营岐周庙室,终结于战国时期,大体皆遵循"一主一庙"之"都宫制"。同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宗庙仿效周王室,故基本类同。周王室继承商王室的五庙成组及宗庙不毁制度,即以太祖庙室居中于南,依次往北布局二昭庙室于西,二穆庙室于东,然后以一大圈都宫墙垣将此五庙围护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宗庙建筑群组合。西周金文中的"京宫"与"康宫"即此类大的宗庙建筑群组合。第六代去世的先王之子则另起一大的宗庙建筑群组合,并以其父庙为此大组合的"太祖"。如京宫内五位"满员"后,周昭王另起"康宫"。每位周王先祖均独立拥有一组宗庙建筑组合,即最南面有较为开敞的"庙",可呼为前殿;居中是"大室"所在的中殿,为较为常规礼仪活动的举行地;最北面或曰最后面是后殿,可呼为"后寝"。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秦城市发展史概述董琦在我国,龙山文化时期虽然出现了小型夯筑城堡及高台夯土建筑,但其规模无法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都邑及大型宫殿建筑群相比。为全面分析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两者间质的不同,下面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对我国先秦的城市发展史作一概...  相似文献   

8.
据考古发现,周代宗庙整体坐北向南,院落内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其中主体建筑多为前朝后寝的“凹”字形,院落南墙正中有门塾,东、西墙或留侧门。西汉至新莽时期,宗庙整体平面为四向“回”字形,院落围墙四面各辟一门,中心建筑为四堂八个共一太室,其四面各开三门,有强烈的四时、五行色彩。从宗庙乐舞、月游衣冠礼制看,西汉诸帝庙形制基本相同,且袭自秦代。秦二世元年的宗庙改革是周至汉代宗庙形制转变的节点,礼县四角坪遗址反映了秦代祠庙类礼制建筑的结构布局。秦始皇所建极庙本为明堂,二世元年将其性质改为始皇庙,其形制又被汉庙继承,遂使秦代西汉宗庙具有一种“明堂式”风格。极庙的设计当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蓝本,后者吸收、整合了战国时列国的月令明堂思想。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字考释与洹北商城1号宫殿基址性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墟洹北商城新发现的大型宫殿1号基址平面呈"回"字形,这与上世纪50年代陈梦家先生根据卜辞所作的殷代宗庙是"四合院似的"之推测契合。本文通过对甲骨文"□"字的文字学及卜辞辞例分析和1号宫殿基址的考古学分析,认为1号宫殿基址的性质为商代王室宗庙遗存,甲骨文"□"字正是这类王室宗庙的标符,可释为"庙"字。  相似文献   

10.
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了众多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性质为宗庙祭祀.通过与其他祭祀遗存的比较,并对其祭祀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目前的考古发现还没有证据表明小双桥祭祀遗存的性质为宗庙祭祀,而更有可能是对自然神或战争进行祭祀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秦雍城马家庄宗庙遗址祭祀遗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凤翔县秦雍城马家庄宗庙遗址祭祀坑的分析 ,认为当时每一次祭祀活动以使用一种牺牲为主 ;使用牺牲种类不同 ,其埋入方式亦有差别 ;该遗址中打破宗庙主体建筑的人坑 ,其埋放时间、性质及目的当与分布于中庭的它类祭祀坑有别。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祭祀建筑词汇的运用共有十四例,关涉祭祀建筑词汇九个。其中除"宗"(既燕于宗)和"冢土"两个祭社建筑词汇外,其他各词皆为宗庙建筑词汇。在尽可能多地查阅《诗经》相关传注资料的基础上,考释《诗经》祭祀建筑词汇的全部词例,并重点分析存有异说的几例。借此探究先秦汉语祭祀建筑词汇概貌,以及周代社会的礼治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82年,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绥中县沿海发现古代建筑群址,并在《文物》发表了《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秦汉建筑遗址发掘简报》一文(以下称《简报》)。《简报》详细介绍了发现时间、经过、遗址的分布及发掘情况,并对遗址的年代、性质做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笔者自1985年下半年参加该遗址的发掘工作以来,对建筑群体的兴废年代、性质及相关的问题,产生一点看法。现拟成此文,盼与有关同志共商。  相似文献   

14.
1981—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县马家庄发掘了一号建筑群遗址。这座遗址规模宏大,布局谨严,保存完整,各建筑物内部的寝、室、厅、堂、阶、庭等结构的轮廓均清晰可辨。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它是春秋时期秦国公室宗庙遗址,我想这个结论是不错的。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盛行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宗族组织。这是一种政权和族权、君统和宗统合而为一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宗庙制度是宗族组织形态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当时反映和维护宗族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江西的教堂类建筑起初多以建筑群落的形式存在。经过多年的变迁后,目前保存完整的教堂建筑群已寥寥无几,大多仅保留经堂,附属建筑多被拆除。本文对江西余江区锦江镇天主教堂建筑群及江西现存主要天主教堂建筑群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建筑总平面布局方面,从锦江天主教堂建筑群入手,对江西各地的天主教堂建筑群的平面布局特点与建筑组合形式进行对比归纳。在建筑单体方面,着重选取了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围绕不同的建筑组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建筑群中西结合特点。从建筑平面功能上来看,建筑群的单体建筑与中式传统建筑十分接近,都是将矩形平面与外廊结合。从建筑结构上来看,建筑群的大部分建筑多采用穿斗式、插梁式木构梁架,属于传统的中式大木作做法。建筑材料大量运用本地盛产的红色砂岩和青砖,显示了外来文化冲击下本土建筑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陕西省考古所镐京考古队对首安县斗门镇东北地区进行大面积勘查,新发现西周时期宫室建筑群10余座。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其中最大的一座5号大型宫室基址的发掘,查明该宫室的夯土台基总面积为3393平方米。宫室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工”形,建筑总面积为2891平方米。宫室主体建筑居中,面积1357平方米。宫室主体建筑两端为左右对称的附属建筑。在附属建筑中共发现残墙28条。  相似文献   

17.
论郑州市小双桥商代前期祭祀遗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最近,河南电视台和一些书刊和报纸连续发表了郑州小双桥祭祀遗址的报导和文章,引起历史考古界人士的关注。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的石佛乡小双桥村西南的河谷台地上。遗址面积较大、东西800米,南北12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1989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发掘的18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商代二里冈上层白家庄期的夯土建筑台基、夯土基址、灰坑、壕沟、灶面、墓葬、祭祀坑等遗迹以及铜构件、石祖、石圭、特磬、原始瓷器、人骨架、牛头、象头、象牙、猪骨、狗骨、鹿骨、鹤骨、朱书文字(缸片)等遗物。其中遗址西部的夯土基址的性质与《礼记》中的宗庙相近,基址周围发现的铜构件,应是宗庙建筑的附属物,石祖、石圭、特磬应是宗庙祭祀的遗物;遗址东面的夯土建筑台基(“周勃墓”)可能是《周礼》中祭天“燔柴”的遗迹,台基顶部的红烧土堆积正是燔柴的文化遗存;遗址内面的  相似文献   

18.
河南偃师商城第Ⅱ号建筑群遗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偃师商城第Ⅱ号建筑群遗址是偃师商城发现以来,继80年代第1号建筑群遗址第四号和第五号宫殿基址大规模发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连续性发掘,影响较大,意义深远,成果丰硕。有关对第Ⅱ号...  相似文献   

19.
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秋,陕西周原考古队配合扶风召陈生产队修水渠时,清理了召陈西周宫室建筑群遗址乙区内的一组西周大型建筑的部分基址,发现了两件西周蚌雕人头像。这两件蚌雕人头像,是作为骨笄帽使用的,出土于一座西周晚期建筑废弃时形成的红烧土堆积中,编号为80FCT45:2号、80FCT45:6号。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陵的陵园形制既有秦国传统的因素又有关东地区陵园的特点,还有一些新出现因素;秦始皇陵的陵寝与秦代祖庙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先秦时期宗庙祭祀的框架,体现了宗庙祭祀向墓葬祭祀的转折;随葬制度之中的正藏内容体现了以墓主为中心的宇宙模式,而外藏内容则是墓主日常生活的各种必要保障.通过对秦始皇陵葬制中陵园制度、陵寝制度、随葬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陵所表现出的葬制特征既是对先秦以来高等级墓葬传统的继承,也有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