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末代君主,本文对其在位期间闻名于世的婚姻外交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经济政治总体形势,此为其婚姻外交的坚实之根基;第二部分阐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和背景及外交政策总体目标,此为女王开展婚姻外交的直接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伊丽莎白一世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经历,此构成为女王婚姻外交的必要先决条件;第四部分论述女王婚姻外交的辉煌成果;最后部分总体评价女王婚姻外交之得失作为文章的收尾。本文试图阐明:女王的婚姻外交之实施本质上符合其外交政策总目标,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及其不朽意义。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习俗是婚姻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包括的内容广泛,对婚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每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金代女真族既有少数民族婚姻系数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民初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使我国民初妇女的婚姻法律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妇女的婚姻法律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反映。妇女婚姻法律地位的提高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及思想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4.
青铜礼器是周代政治等级的象征物,同时又有特定用途。其用途大抵与宗法和婚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提示了宗法和婚姻在周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以来,男女婚姻,“俨同贸易”,并有卖婚、换婚等婚姻形式的出现。由于潮汕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婚姻之守旧,“则竟有甚焉,婚姻腐败,痼疾莫疗。”“父母主婚,媒妁之言”盛行。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在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及家庭均是以男人为中心,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婚姻讲求门当户对,“门第奁聘之观念日炽”。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有位叫杨淑青的女士,因被专制婚姻所迫险些死于自杀。据悉,当日自杀未遂。全家从此严加防备,监视杨一举一动。但杨父终日怒目怪言。幸好,其母爱女心切,请来多人劝解,并征求其婚姻意见。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的婚姻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通过婚姻习俗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了解到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关于婚姻  相似文献   

8.
满族传统婚姻习俗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族的婚姻习俗,一方面承袭了其历代先世的某些旧有习俗,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汉族封建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民族融合为特色的婚姻习俗,但是,更多的还是保留了本民族婚姻习俗中的民族特色。本介绍的就是满族婚俗中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战国时期的婚姻制度及其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汝军 《史学集刊》2001,4(1):82-88
战国是中国婚姻史发展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婚姻形态各层面特色鲜明:成熟的一夫一妻及多妻制、注重婚姻以时,婚礼成备的礼规、限制出妻、弃夫,提倡必婚的婚姻管理,使其婚姻制度系统化、法规化;各国四面出嫁,借以谋生存、图发展的政治婚姻主旨,广家庭、衍子孙、求内助的婚姻目的。使其婚姻动机极富现实性、功利性。战国婚姻制度及特点的形成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内在动力的;富国强兵作为战国七雄实现霸业的最重要手段.是战国婚姻特点形成的政治要求;一夫多妻制主要是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战争造成的性别失衡为一夫多妻的实行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多妻制的经济功能使得有条件实行多妻的男子趋之若鹜。因此,战国时期,特别是中晚期的一夫多妻制不仅是成熟的.而且在某些范围内也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6,(3)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山西与邻省、区接壤部相继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战略革命根据地。根据地、解放区结合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革命,先后颁布了施政纲领、婚姻条例,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进行了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如:1941年4月1日晋绥行政公署的前身、晋西北行政公署公布《晋西北婚姻暂行条例》,1941年7月7日晋察冀行政委员会公布《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布《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公布了新的《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1948年5月9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也颁布了《晋绥边区婚姻条例》。从这些婚姻法律的基本精神来看,其共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其基本的精神都是废除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1.
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所绘《海洋图》的图文进行了考证与研究,对黄叔璥生卒年与其家族——顺天大兴黄氏的发展轨迹及其婚姻圈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和探讨。研究发现,黄氏家族本为明代辽东世袭武官,在明代后期之后逐渐走上科举入仕之途,而清初对辽东士子的倚重亦为其家族兴盛的重要因素。其婚姻对象以科举世家为主,其中以直隶同乡为多,体现出了清代华北科举世家婚姻的一些特点与取向。  相似文献   

13.
王锦霞 《沧桑》2011,(1):94-95,158
两性关系是人类最自然、最根本的人际关系之一,两性个体的结合是人类繁衍的必要条件,婚姻正是规范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一种基本的方式。本文主要依据1938年~1943年《大公报》中的同居声明,探讨同居这一非主流婚姻形式,对其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揭示民国年间婚姻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男女结合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和人类发展多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建政之后对此十分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本文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在苏区、在根据地发布的四次婚姻条例为例,比较分析其中的不同,探析婚姻政策,了解其变迁。  相似文献   

15.
汉魏南北朝碑刻中的婚姻词数量可观,时代确定,材料可靠,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汉魏南北朝碑刻婚姻词的考释、分析,揭示其基本面貌、语义特征,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封建婚姻以“婚姻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信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欧风美雨影响下的戊戌变法首先对旧式婚姻进行批判,传播西方文化思潮,风气渐开,旧式婚姻向文明婚姻转变。继之而后的辛亥革命更加大张旗鼓地抨击封建婚姻。代之以自由、民主的新式文明婚姻。五四运动更是对旧礼教旧婚姻的当头棒喝,给予了婚姻文明化发展更大的空间。本文通过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和婚礼婚仪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特殊的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17.
孙鸽平 《神州》2013,(8):176-176
离婚损害赔偿作为婚姻权益的最后防线,其意义在于维护当事人的婚姻权益,惩罚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适用一般侵权责任,同时也存在其特殊之处,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物质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其数额标准的确定直由法官视案件情况合理裁量。现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一定层面上还有其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对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着相当突出的现实意义。因而较早就受到了西方学们的重视。当然,对其研究的发端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化根源。大致而言,学们对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6个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9.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整体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门第政治的形成,门第婚姻成为当时的主流婚姻形态,本文就是通过对门第婚姻形成原因、门第婚姻形式的探讨,试图窥探当时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湖南传统的婚姻习俗受到了来自西方近代文明婚俗的冲击,在新的婚姻观念和新式婚俗的影响下,湖南的传统婚姻制度、婚姻礼俗发生了演变,新式的婚姻礼俗在城市和部分乡村中逐步流行起来,传统的婚姻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