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博览》2010,(10):44-44
<正>河南遍地成匪,久为各报所详志。顷得最确消息,冯玉祥亦造匪者之一,缘赵倜(1922年5月前任河南督军,编者注)创办之全省巡缉队共有百余营,其病国殃民,不堪言状。冯玉祥因河  相似文献   

2.
相京 《文史春秋》2010,(2):44-47
<正>在民国年间绿林出身的人物中,刘桂堂可谓匪首之冠。他为匪29年,中间几经起伏,啸聚匪伙逾万人,最多时达3万之众,流窜山东、河北、河南等华北数省,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无恶不  相似文献   

3.
女杰秋瑾,遐迩皆知。而同系囹圄不屈而死的烈士程毅,就不大听闻了。只是在陶成章的《秋瑾传》里,最后提到了这位河南烈士的英勇事迹,并称颂道:“程毅以羁旅之身,倏遭厄难,受严刑之讯,体无完肤,词不连人,卒毙狱中,其志可壮,其情亦可悯矣。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程毅有焉。”今偶翻旅日之河南同人所办的《河南》杂志,发现其第八期上(1908年11月12日发行),载有程毅小传。不胜欣喜。为不愿其埋没之苦,特抄录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是抗战时期描绘河南惨状的流行民谣,长期以来,其中的"汤"字被理解为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其实,"汤"原本指的是"匪"(蹚将),由"匪"演变为指称汤恩伯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中原方言来讲,"老汤"是"老蹚"的谐音,"老汤"的"汤"字应还原为"蹚"。所谓"蹚匠",最初主要由豫西宝丰、鲁山等地农闲时从事修筑沟渠、开垦梯田的石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等活的农民构成。后来,"蹚匠"逐渐演化为"蹚将",投身"蹚将"者多因生活所困而沦为土匪。中原民众"蹚"土匪的结果,不是被消灭,便是被招安,反反复复,清晰地折射出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社会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5.
相京 《文史天地》2008,(7):57-58
孙殿英,民国年间颇有名气的军阀,早年既做官,兼做匪、贩毒、反动会道门等第二职业,一度做过西北军总指挥、安徽省政府主席,抗战期间也曾当过几天“民族英雄”,抗战初期与中共拉过关系,赞助过八路军部分枪弹,后来又在河南投降日军,做了可耻的汉奸。  相似文献   

6.
陈临庄 《纵横》2010,(11):28-32
匪首熊秉坤,是国民党彭水县文复乡乡长兼乡地方武装的队副,兄弟四人都是为匪起家,有土匪武装20余人,为非作歹,鱼肉乡里。1950年1月,熊氏兄弟利用原先保甲组织,扩充匪队,达到300余众,经常袭击我军车,抢夺枪支弹药,拥有小钢炮、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等武器,被匪“民卫军”十五纵队司令任命为支队长,  相似文献   

7.
谈民国初年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袁世凱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全国各地普遍地发生着兵变和反军阀暴政的斗争。根据不完备资料的统计,1912年在山东、河南、奉天、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都发生过兵变。反军阀暴政的活动也同时在各地农村中迅速地发展:1913年1月初,袁世凱即因湖南省“盗贼如麻”而电令实行“清鄉政策”,同年12月,河南都督张镇芳也以“共和初建,民气嚣张,地痞流氓,乘机滋,‘匪’势蔓延日甚”,而“厘定清鄉章程,令行各属并委员催办”,1914年3月间,山西盂鄉民发动过抗税暴动,而1912——1914年在河南开始由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乃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一次反军阀暴政的斗  相似文献   

8.
广西的“游勇”林宝航一 释名"游勇",顾名思义,很明显,就是游离不定的兵勇。但清朝官书却多称它为"游匪",这和称"太平军"为"发匪"一样含有敌对意义,不足为奇。当游勇在桂西一带活动时期,除官方文书称为"游匪"之外,地方群众,一般都称为"游勇"而不称"...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豫西土匪以其人数多、规模大而名闻全国。产生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为土匪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农业人口过剩为豫西土匪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封建地主剥削是豫西土匪产生的基本原因;吏治腐败加剧了豫西土匪的产生;军阀混战刺激了豫西土匪的壮大。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1月15日,解放军以似如破竹之势解放贵阳。随后,贵州全省相继获得解放。未逃台湾的国民党的党、政、军、警、宪、特人员和残兵散卒聚集成匪,形形色色的地主武装、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地痞流氓也转化为匪,与贯匪一道疯狂作恶。到1950年2月,全省有较大土匪460股,武装匪徒13万。土匪从隐  相似文献   

11.
一八六二年五月,清军攻陷了太平天国的皖北重镇庐州,英王陈玉成率部北走寿州,结果被二次叛变降清的练匪苗沛霖所诱擒,不久在河南延津遇害。关于陈玉成遇害问题,江地同志在《捻军史初探》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叙述和说明:“在皖南,清军多隆阿、張德胜、雷正绾等部猛攻庐州城,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见此难以支持,遂率军撤出庐州,突破清军包围,连夜北上。北边就是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日两国文艺创作皆与战争关系密切。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后,其军歌《讨匪行》随之问世。《讨匪行》旨在颂扬军人、鼓吹侵略,但因其词曲悲伤、低沉,亦有人以之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与无奈。然而,从根本上说,《讨匪行》是军国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重要工具,通过其创作与流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显露无遗,其民众对...  相似文献   

13.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豆腐匠出身,清末民初沦为土匪,先在八角台一带啸聚。1902年旧历年三十,张作霖的匪股因与辽南另一匪股火拼失利,率残匪来到张景惠所盘踞的八角台镇。张景惠久慕张作霖之名,两人相见,大有恨晚之概。于是两张歃血为盟,张景惠拜张作霖为兄,并情愿将他的匪绺子也划归张作霖,听从张作霖指挥。  相似文献   

14.
奉中央军委、华东军区暨华野总部电令:为嘉奖济南战役中突破蒋王匪最后防线,粉碎蒋王匪固守意志及其机构,对解放济南全歼守敌建立特殊功勋的英雄部队,特授予第9纵队25师73团以"济南第一团",第13纵队37师109团以"济  相似文献   

15.
韩真 《福建史志》2008,(5):54-56
陈国辉(1897--1932年),著名的福建地方军阀.从18岁投奔福建护国军开始.近20年的东征西伐、厮拼滥杀.由一个民军头目,进而成为闽南巨匪,、又由匪而军.由军变匪,反反复复,渐次坐大,终成为拥有雄厚实力、称霸闽南泉属及莆仙一带的军事强人。民国21年(1932年).正处于实力顶峰、身为国民党军福建省防军中将旅长的陈国辉竞为淞沪抗战后南下福建的十九路军所诓杀.其所部被消灭.一代枭雄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8,(5)
这塊怀表由罗瑞卿部长自1932年保存至今,現存中国人民解放軍政治学院陈列馆。罗瑞卿部长为此表亲笔写了一个介紹,全文如下:此为国民党匪軍师长兼江西"剿匪"总指挥张辉瓒之怀表,苏維埃战争初期,即一九三○年冬,蔣匪介石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14,(11):42-43
香港《中报》七月二十七日述评题:台湾修改对中共称呼对“匪”字区别使用 据台北报章报道,这次举行的“国建会”中,国民党当局已决定对中共的称呼作出修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领导人的姓氏后面,不加上一个“匪”字。  相似文献   

18.
冯磊 《钟山风雨》2011,(2):64-64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1898年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开学时做的演讲〉的文章,讲到光绪皇帝在此次演讲中说道:"明代学者王阳明曾说‘剿山中匪易,剿心中匪难',中国人心中有两个‘贼',一个叫伪善,一个叫守旧."  相似文献   

19.
正[成都二十一日下午三时发专电]懋功(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带领下,翻越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此会师——编注)之"匪"已越过六千公尺之巴郎山,向北进行,理番(位于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区——编注)之"匪"亦节节北退。"匪"似不敢经松潘,绕行草地,似进  相似文献   

20.
南祸始末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春,袁祖铭“定黔”成功。刘显世不甘被逐,便指使其家族为扩充实力,不惜收纳亡命,招引广西散军土匪入黔;袁祖铭的父亲袁干臣企图以利害关系诱使桂匪接收改编,终于导致桂匪肆意洗劫安龙县城,掳掠妇女、钱财。此次奇祸,给安龙人民带来空前大灾难,民间称之为“广匪抢安龙”,亦称“南祸”(时安龙县名南笼县)。今将我们在编写县志中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