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钊 《文史博览》2010,(8):28-29
<正>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只允诺付给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每年400万元,清朝政府以往发给八旗贵族的俸银、禄米一律停发。对于满洲八旗贵族来说,长期以来的一大笔固定收入突然之间化为乌有,昔日的王公贵族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坐吃山空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是以满洲为主体统治的王朝,其统治的根本是八旗制度。对此,学界已有大量的研究,孟森、萧一山、郑天挺、王钟翰等先生发轫于前,杜家骥、定宜庄、赖惠敏、刘小萌等先生承绪于后,推动了八旗研究的扩展和深入。但因研究领域不同,目前学界对于八旗重要政治群体——八旗异姓贵族世家的探讨仍显得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有清一代究竟有哪些八旗贵族世家?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族属、旗籍、分布、源流有何特点?与普通旗人相比,有哪些特权?在赏罚、选官、任官等方面有哪些不  相似文献   

3.
清末奉天八旗女工传习所兴办始末及其评价张虹一奉天八旗女工传习所创设背景满族崛起并建立清政权,得益于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的独创。随着八旗兵入关后的节节胜利,满族贵族最终取得了统治全中国的权力,旗人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清朝统治者们制定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元1744年(乾隆九年),居住在北京的3000户满洲八旗贵族子弟, "奉旨移迁"到位于张广才岭西麓的拉林河北岸,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屯垦戍边活动,这些八旗贵族子弟素称"京旗"。 岁月悠悠,花开花落,那些250多年前从京城迁来的八旗子弟的后裔,依然耕耘在这块属于他们根脉的土地上。他们那京味京腔,传统居住旧习,古老的传说,稚趣的儿歌,朴实的民谣,依然响在耳边枕畔,虽然多少尘封往事已被人们淡忘……  相似文献   

5.
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东北八旗庄园,既有清政府各部衙占有的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和吉林、黑龙江等名符其实的官庄;又有更多为私人占有,名称却为内务府官庄(皇庄、皇产)、宗室王公官庄(王庄)、八旗官兵官庄、蒙古王公官庄等。各种八旗庄园(官庄)都设有庄头。庄头,在有清一代东北八旗庄园中,他们是总管,是实际的经营者。随着东北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满族贵族政权的演变,他们既是清朝政府、皇室、八旗王公、官丁等的奴才;实际又是剥削、压迫、奴役庄丁(壮丁)、佃户的农奴主、地主、“土皇帝”。弄清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的由来、演变,和土地、庄主的关系及其作用,对研究清代东北土地制度变迁史、社会经济发展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八旗制度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来为海内学术界所瞩目。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后,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八旗制度也发生了变化,有京营和驻防之分。对八旗制度从努尔哈赤时期产生、发展.到雍正帝胤改革八旗,加强是权,学者们都作了较深入、细致的探讨,论著丰多,并且此项研究仍在继续。八旗驻防对清王朝在全国统治的稳定和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清史上占有明显地位。因驻防问题官修典籍所述未祥,史料分散,此题专论鸿文,寥若晨星,专著更未见面世。可喜的是韩国汉阴大学任桂淳教授有志于此专题研究,条分缕析,积多年之功…  相似文献   

7.
正北元末期的蒙古伊苏特部作为"阿鲁蒙古"~(1)重要一员,归附清朝后伊苏特部未被设立在外藩蒙古札萨克旗行列,其主体最终被编入满洲八旗。因此,从清代官修文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以下简称《王公表传》)及佚名《蒙古黄金史纲》等清代蒙古文史籍中找不到有关伊苏特部诸贵族的信息。反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和《八旗通志初集》(以下简称《初集》)等有关八旗的官修文献不仅对其立有较为详细的列传,还对他们及其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对八旗土地制度的研究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多数是研究畿辅圈地、皇庄及贵族庄园的,还有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如八旗土地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后金“计丁授田”究竟是给什么人分配土地?当时是否只给汉人分田?再如清朝奉天旗地最多,其具体情况及生产关系如何?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向史学界请教。  相似文献   

9.
满族贵族阶层中的范文程是一位集政治与军事为一体的传奇人物,在清前及清初四朝为官中,他尽展才华,恪尽职守,效忠于清王朝的治国大业,深受统治者信赖,官职也在不断地升迁.与此同时,家族的社会地位也迅速的跻入到清代贵族行列之中,成为汉军八旗中荣耀至极的宗族之一.然而,满族贵族的兴衰,与清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寄附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满族贵族阶层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无一例外的都衰落下来.本文仅就范文程家庭的兴衰历史,结合相关史料,做一粗线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红楼梦》面世,诸多读者未能辨识书中满语与满洲礼俗等满文化元素,皆以纯汉本小说、描写汉人贵族生活阐释此书。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作《红楼梦考证》,确认作者曹雪芹出自八旗世家。1963年,北京民间发现《五庆堂辽东曹氏族谱》,实证曹家先世本为汉人。本文借助对满语校释、八旗建制架构、满洲包衣制度的探析,厘清曹雪芹隶籍老满洲皇室包衣世家,为江宁织造曹寅嫡孙,辨明冯其庸论曹雪芹身世等处误考。  相似文献   

11.
清朝初年,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满、汉等民族的迁入及清朝政府对这一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清朝前期,清朝政府对编入八旗的少数民族进行满化教育,开办八旗官学,对一些少数民族子弟进行国语骑射教育,而汉族流人则以一些满族贵族的子弟为对象进行以汉文化为主的私学教育.尽管这种教育的规模和效果很有限,但却拉开了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明朝灭亡之后,满洲贵族率领八旗铁骑浩荡入关,开启了重新统一中国的进程。在整个统一战争中,南部中国一直是反清复明势力的活跃舞台,清廷基于自身力量的不足,继承发展了自皇太极以后团结汉官的政策,决定在南部边疆实行藩镇体制,利用前明投降的汉人独立军团,稳固满洲贵族在南中国的统治。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相继被清廷派镇到云贵、广东、福建,形成所谓的三藩。三藩  相似文献   

13.
满族在清王朝统治时期作为统治民族,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但特权的主要享受者是以满族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而广大满族人民却被牢牢地控制在j\旗制度之内。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只是当兵打仗。清政府拨给的八旗兵的“份地”和粮切,在人关初曾给他们带来优裕的生活。可是后来,随着八旗人口的日益增长,兵有定数,切有定额,便在北京和驻防关内各主要城市的八旗官兵中产生了八旗生计问题。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财政枯竭,八旗兵的粮饱问题毫无保证,生活更加穷困。驻防旗人竞有“衣敝履穿”、“赴乡乞食”者,西安旗人一年之中便“饥…  相似文献   

14.
由张佳生撰写的《八旗十论》一书,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以八旗为研究对象,从八旗入关的作用与影响、八旗意识、八旗人口迁徙及其效果、八旗制度对满洲在民族整合、社会整合及文化整合中的作用,以及“汉人满化”现象论析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同时在提出“八旗文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八旗文学的分期、八旗文学的形成基础,以及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和形成原因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八旗是以满洲为核心,以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为羽翼组成的等级森严、制度严密的社会集团,民族成份的多样性和管理方式的有序化,使八旗制度和八旗具有了多方面的独特性和社会功能。八旗意识和旗人观念的形成,以及八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成为研究八旗及八旗制度的重要内容,全书从这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均有新颖之处。《八旗十论》——八旗研究之作@海燕  相似文献   

15.
旗人对八旗制度的态度在八旗意识和八旗精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存在于八旗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整个过程中,八旗制度的发展促进了旗人对八旗积极态度的形成,旗人对八旗制度的态度变化也对八旗制度的巩固和加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旗人对八旗制度的态度总体上经历了由服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研究旗人对八旗制度的态度变化对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八旗中高丽人名字的语言和民俗特征王火清代八旗官兵中有高丽人,这并不是个新鲜问题,但有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只知道,八旗中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下面仅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上高丽人参加八旗的情况。一、高丽人隶属满...  相似文献   

17.
论八旗文学之分期张佳生“八旗文学”是指八旗制度产生直至解体这一时期由旗人创作的文学。在研究满族文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处于八旗制度之中的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之中,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方面却是主要的。在八旗...  相似文献   

18.
新疆锡伯族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伯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散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境内。锡伯族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锡伯族是古代鲜卑族的后裔,原来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境内,主要以渔猎为生。十六世纪末叶,满族前身女真族的首领征服了锡伯族人,随后把他们按照自己的社会组织形式即军政合一的八旗制编人旗籍,成为满州八旗的一部分。十七世纪,中国新疆伊犁地区的蒙古族准噶尔部贵族叛乱,与清朝中央政权多次发生战争。1764年,清政府由东北辽宁征凋锡伯族官兵一千余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  相似文献   

19.
玉海 《清史研究》2024,(1):47-56
后金天聪年间蒙古各部纷纷来归后,在崇德元年的盛京大会上,漠南蒙古16部49名贵族与满汉贵族臣僚共同推举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臣汗”,正式确立君臣关系。在漠南蒙古地区设旗编佐的过程中,唯独喀喇车里克部未能独立建旗,随之失去原有的相对独立性,其部名也逐渐被世人淡忘。自天聪四年噶尔玛台吉率众来归至康熙四年的索诺木兄弟南下归附清朝,喀喇车里克部归清之举历时三十余年,被编入翁牛特右翼旗、克什克腾旗和满蒙八旗等不同管理体制,成为清朝管理蒙古各部的特殊案例。  相似文献   

20.
满族教育述略李云霞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后,后金(清)社会出现了急剧变革和进步的趋势,这使统治者逐步看到了教育的重大作用,开始注意满族贵族子弟的教育。攻陷沈阳后,于后金(清)天命六年(1621年),就曾经兴办过学校,当时从八旗中选拔八位师傅(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