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一家婚介所1982年,我国第一家婚介所——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成立。当时前来登记找对象的人只需要交上5毛钱。第一则征婚启事1981年1月8日,《市场》报刊登了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四川40岁的丁乃钧,通过启事,与吉林的张姓姑娘喜结连理。第一场"专业婚礼"1990年8月1日,中国首家婚庆公司"紫房子"迎来了开业后的第一对佳偶,这也是建国后由专业婚庆公司办的第一场婚礼。  相似文献   

2.
趣图     
《南京史志》2014,(5):62-62
今儿捡到了一张婚介所的VIP卡,上面写着:相亲八次以上凭本卡享受三折优惠。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以朱熹《家礼》中的婚姻思想为指导,在家法、家训、宗规、宗训中构建了一套契合于当地礼俗秩序的婚姻伦理。在价值理念方面,徽州宗族将婚姻视为正家之始。在婚姻制度方面,他们采用了朱熹《家礼》中的婚配程序;在个人行为规范方面,规制宗族成员在婚姻伦理方面的越轨行为。这套婚姻伦理对徽州地区宗族伦理秩序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俗称“倒插门”的婚姻形式——“赘婚”,即男方到女方家落户,成为女方家庭中的一员,赡养女家双亲,继承女家财产,所生子女从女姓,为女方家传宗接代续香火。这种男子,民间俗称为“上门女婿”。  相似文献   

5.
脚爪相亲     
一个男人如果还有爱女人的能力,他就没有真正厌世。我朋友脚爪,那个一天到晚喊“没劲没劲”、38岁前发狠誓“不跟女人搭界”的金牌王老五,两个月前开始密集相亲,就开车过来拖我陪他去婚介所登了记,因为,我老婆就是在那里搞定的。  相似文献   

6.
古圣先贤很少谈家庭。我以前也差不多,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一谈家常,几句话就卡壳了。 马小平是我大学同寝室好友,他说,王某人看见扫帚倒地,一日之内,跨3次过去也不会扶起来。和鸿鹄之志、家国之恨相比,他怎会在乎扫帚是倒在地上,还是竖在门口?  相似文献   

7.
走进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廉岭村,土墙结构为主的上下村落,有着古色古香的韵味,畲家女衣着传统服饰、畲乡民歌、男女对歌,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自HIGH计划     
韦杰 《南方人物周刊》2012,(31):107-107
猎手大哥:有问题想请教一下你,希望你不吝赐教。前两天我跟一个女孩去吃饭.虽然不是很谈得来,比较平淡。但自觉并没有说错话,吃完饭还送她回到她家楼下。结果第二天我发短信她不理我了,我约她她总说有事。她是我的一个同事。两年前向她表白过一次,被“打枪”了.这两年的关系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9.
搞笑签名     
正今儿捡到了一张婚介所的VIP卡,上面写着:相亲八次以上凭本卡享受三折优惠。"知道地球为什么会自转么?""为什么?""因为它被太阳扇了一巴掌然后吃了炫迈。""你最希望别人骂你什么?""有钱了不起啊!"别没事老瞪我。再瞪,我收费!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挡。  相似文献   

10.
访婚     
黄军 《民俗研究》2000,(1):181-182
男女婚配在苏北一些农村无论过去现在,多是借助于媒人的“提亲”。作为媒人,不管是多么的至亲,说合问遮遮掩掩、虚虚实实是肯定会有的。当事人家如何避开媒人设置的“玫瑰网”,又不失去一个好媳妇、好女婿,就要想办法详实地了解一些对方人家的真实情况,比如说家境贫富、人品优劣、公婆好坏等等。客观上就要另辟蹊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仪式”——访婚。  相似文献   

11.
平措的婚事     
塔热村地处大山之中,地势偏远,交通极不方便。村民如果要去县上办事, 骑马最少也得三个小时。他们虽处大山之中、大江之旁,但柴禾、用水都很困难。一年的薪柴全靠家人拾牛粪和从荒山上砍伐一种带刺的小灌木, 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塔热村,大部分家庭是兄弟共妻,一夫一妻的家庭很少。仅有的五家, 男主人都是从外地入赘过来的,而一夫一妻的家庭一般都是女方家没有男孩或者男孩嫁到外地去了,父母想把家庭延续下去,就给女儿招一个丈夫上门。  相似文献   

12.
论战国时期的婚姻制度及其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汝军 《史学集刊》2001,4(1):82-88
战国是中国婚姻史发展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婚姻形态各层面特色鲜明:成熟的一夫一妻及多妻制、注重婚姻以时,婚礼成备的礼规、限制出妻、弃夫,提倡必婚的婚姻管理,使其婚姻制度系统化、法规化;各国四面出嫁,借以谋生存、图发展的政治婚姻主旨,广家庭、衍子孙、求内助的婚姻目的。使其婚姻动机极富现实性、功利性。战国婚姻制度及特点的形成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内在动力的;富国强兵作为战国七雄实现霸业的最重要手段.是战国婚姻特点形成的政治要求;一夫多妻制主要是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战争造成的性别失衡为一夫多妻的实行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多妻制的经济功能使得有条件实行多妻的男子趋之若鹜。因此,战国时期,特别是中晚期的一夫多妻制不仅是成熟的.而且在某些范围内也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3.
黄飞扬 《神州》2011,(3):44-46
元旦假日,我们编辑部一小伙子带了女友回了家。临近年关时,小伙子不能回家了,要陪同女友回女方家过春节。一日午餐时分,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回家过年的话题,各自感慨,将如何过年?回谁家过年?"我妈也就我一个儿子,她妈也就她一个女儿。"在中国传统的大节,一年一次,谁都想带着另一半回自己的家团聚,在这二选一的情况下,所有的抉择都是一种妥协。回谁家过年?这似乎成了80后这一代人婚姻"年检"的一关。  相似文献   

14.
段子     
《环球人物》2013,(24):96
厨师征婚一天,有个厨师走进婚介所,诚恳地说:"我想征婚。"接待人员非常热情,拿出纸笔,说:"您想找啥类型的,就写下来。"厨师在那"吭哧吭哧"写了半天。员工很好奇,探头一看,只见纸上写着:"本人富有情调!感情淡了我加点盐,感情苦了我加点糖,感情麻木了我加点辣椒。要求女方色、香、味俱全!"  相似文献   

15.
王云龙 《神州》2014,(14):250-250
早先就有好多婚恋专家告诫已婚女人:与其苦苦的奢求男人的改变,不如自己努力的学习完成人生的蜕变。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女人乐此不疲的策划着、进行着“改造男人”。或许女人所想要的那种改变是可以实现的,但绝对不是要求或指使对方去做什么,关键在于是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想要你的他(她)更加的臣服于你,首先就得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改变的奇迹就在你的嘴边。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父亲     
Koa 《南方人物周刊》2014,(17):112-112
母亲出嫁那年,只有20岁,而父亲已经62岁。这段婚姻并非为了爱情,仅是我外婆想要一个大城市的女婿,在乡亲中有面子。据说那天,外婆把母亲领到索未谋面的父亲家就头也不回走了,一分钱和一句话也没留下。一年后,有了我。到05年父亲去世,他共陪伴我13个年头。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人类繁衍自己后代的明形式,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早期满族的婚姻形态处处渗透了宗法的色彩和内容,以宗族家族利益为目的,财产作为婚嫁中介,严门第等原则成为制约满族婚姻缔结的宗法性因素;包办婚、收继婚、早婚、一夫多妻等婚姻习俗.反映了宗法的族权、父权、夫权在满族家庭婚姻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19.
胡小平 《旅游》2004,(7):68-72
2004年元月9日,经朋友的介绍我踏上成都至昆明的列车,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巴洞乡团结村拍摄傈僳族姑娘张正秀的婚礼。  相似文献   

20.
他是台湾“前副总统”陈诚的孙子,她是西藏牧民的乖乖女;他俩在事业巅峰时云游四海,又为慈善事业散尽千万家财。他们原本都是抱定不婚主义的人,共同的渴望是皈依佛门,却在活佛指引下600秒定下婚约。他们先结婚,后恋爱,书写了婚姻传奇。他是NPP公益创投基金会中国执行长陈宇廷,她是被誉为“妙音天女”的歌唱家央金拉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