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金少山提携青年演员金少山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满族人。《霸王别姬》是他的代表剧目,因而博得“金霸王”的称号。1939年,金少山到杭州演出。他主动提出要和当地一名并不出名的青年女演员张慧聪一起演《霸王别姬》。张慧聪原学老旦,改学花旦时间还不长,扮相也不漂...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铜锤花脸"这个京剧名词。它究竟是什么,恐怕非梨园行、票友和戏曲爱好者难解释清楚了。不过了解一下,也是对京剧国粹的一种支持和弘扬。京剧花脸是行当"净"的俗称。花脸又分大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摔花花脸……大花脸是正净的俗称,过去讲大花脸多以铜锤花脸指代,唱  相似文献   

4.
外面的世界     
胡与真 《南京史志》2014,(10):23-23
国庆假期,爸爸难得清闲,一晚上都霸占着家中的电脑,翻来覆去地听着令他着迷的京剧名段《武家坡》。从小被京剧耳濡目染的我在一旁倒也听得有滋有味。“手执金弓银弹打,打下了半幅血罗衫。打开罗衫从头看,才知道寒窑受苦王宝钏。不分昼夜回家转,为的是夫妻得团圆。”  相似文献   

5.
“活阿瞒”黄润甫黄润甫(世称黄三)是清同光年间著名京剧架子花脸,北京满族人。初为松宪庵票友,后加入戏班,演架子花脸。他刻苦向学,广搜博采,集前辈钱宝森、庆春圃等表演艺术之大成,融汇贯通,刻意创新,成为开派艺术大师,世称“黄派”。他唱念清脆而苍劲,善用...  相似文献   

6.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历三十余年所作.“江陵焚书“后,《金楼子》随之散佚.《金楼子》与《梁书》、《南史》、《隋书经籍志》等史籍所载梁元帝萧绎的著述及部分史实有较大的出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修唐初诸《史》及《志》时,魏征、长孙无忌等诸史臣未见《金楼子》一书.  相似文献   

7.
复台湾来信     
《文史月刊》2003,(4):45-45
一赵政民、穆雯瑛主任大鉴:接李蓼源先生函,嘱以《山西文献》与《文史月刊》交换,至为欣感。自元月1日出刊之《山西文献》起,按期陆续寄上。本社地址“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256号12楼”。兹先寄上第59和60期《文献》各一册。另包付邮。《山西文献》每年二期,今已30年,由同乡义务供稿,编后发行,印刷等费由同乡乐捐,为寓台及海外同乡之精神食粮,青年乡亲藉以认识三晋,不忘故乡。谨先申谢,敬祝新年迪吉山西文献发行人原馥庭社长兼总编席涵静2003年元旦席涵静现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孔庙、关公庙均有,关…  相似文献   

8.
《民俗研究》2021,(4):110-121
歌舞小戏《小放牛》由早期梆子名伶老十三旦侯俊山创编首演,经过数代改编,成为京剧经典剧目,并被许多地方剧种改编搬演。由侯俊山进京时间判断,认定《小放牛》一剧产生时代应为1870-1874年,通过梆子剧种谱系与侯俊山戏路,判定《小放牛》应为兼具山陕梆子做工之长、山西梆子道白之音、直隶梆子唱腔之韵的梆子。而清末梆黄之争出现的"双下锅""风搅雪"的演出新例,及《小放牛》对伶人唱做之工兼重的挑战,致使《小放牛》一剧被京剧名伶相继改编、争相演绎。伴随着唱片、电影等新媒介的传播,《小放牛》演红全国,又随着对外文化交流,而唱演国际舞台,在城市商业和政治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9.
《谿山琴况》约成於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因为内容以二十四则文字对古琴进行评点,因此又被称为《二十四琴况》。三百多年以来,《琴况》一直被视为集古琴美学思想之大成,为琴人所尊崇。然而,《琴况》的来源是否与《二十四诗品》存在关系呢?学界论说莫衷一是。有鑑及此,本文结合近十余年学术界关於《二十四诗品》之研究成果,配合《琴况》的撰写时间、内容文字等进行考述,以求釐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法式善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蒙古族学者和诗人。他主持或参与了《熙朝雅颂集》、《四库全书》、《全唐文》、《宫史》、《萝图荟萃》等大型图书的编纂,另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掌故文献著作,称他是一位文献整理大家并不为过。本文分别从他参与《四库全书》之编纂,整理宋、元、明人别集和补辑《全唐文》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他的文献学贡献。最后,还试着从他重视金石文字和目录学两方面提及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荀子与《诗》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简郭店楚简等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等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由荀子与《诗》的传流,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称、引情况,《荀子》一书引《诗》、论《诗》的特点和影响三方面出发,可以知道荀子与《诗》学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诗》学的传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2.
话说苌弘     
张麟 《炎黄春秋》2006,(4):73-73
苌弘,字叔。他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位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国的史籍《左传》、《国语》、《庄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对苌弘都有记述。他与思想家老子友情甚笃,他对教育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有过帮助和指导。他是东周王朝的大忠侄,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政治家‘、阴阳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比较国会图书馆、天一阁和东洋文库本的基础上判定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刻本《两镇三关通志》是迄今所见存世最好的刻本。同时围绕和田清和司律义有关明代蒙古史研究的成就与缺憾,检讨《两镇三关通志》的史料价值。以明朝为正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是《两镇三关通志》文本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维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方志学家,他曾经总纂民国《甘肃通志稿》,独立编著《甘肃人物志》《陇右方志录》,还在陇右旧志的校补勘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张维曾撰有《方志衡义》一书,以表达他研治方志数十年的心得体会,可惜此书已散佚。在《陇右方志录》自序及其对所著录方志的评价中,可以略见张维方志学术思想之梗概,张维认为:方志起源多源说更合乎方志发展实际,方志雏形在西晋形成,图经是方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方志所存之史事关下层社会民生,并强调方志对历史规律的认知价值;方志编修要因应时代、与时俱进,应重视资料和听取学界的意见;旧志具有四个弊端六个陋习等。  相似文献   

15.
郑文焯批校本《花间集》是晚近值得重视的花间词研究史料。郑文焯认为温庭筠《金筌集》为诗词合集而非词专集,所谓《金筌词》为宋代人自《金筌集》析出者,这些判断有其合理之处。他对《花间集》"非选家节取例"的揭示,提醒读者赵崇祚不是依据词作题材、风格等对所选词人的词作进行删选来体现"选家"主张的。从所选词人词作数量看,《花间集》具有明显的曲子词总集特征,它在具体词人曲子词数量选择上没有体现出"选家例"。另外,郑文焯不拘成见,对《花间集》令词的叶韵、句读等加以考察,其令曲"体例不一"之论体现了清季学人对令词体例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17.
书屋     
《中华遗产》2007,(8):150-150
京师梨园丛书刘嵩崑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版全套定价:148元该丛书包括《京师梨园世家》、《京师梨园轶事》、《京师梨园故居》。徽班进京至今已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二百余年中,京剧从最初的草台班子,演变为现今的"国粹"。京剧走过了怎样的沧桑岁月?又是什么内在的驱  相似文献   

18.
高天霞 《文献》2020,(1):128-136
从敦煌遗书中保存的9件与《籯金》相关的写本可见,《籯金》为唐人李若立所编的一部分类简明、注重时需的小型类书。《籯金》的编撰目的在于纠正当时类书分类苛细、不便检索的弊端,以突出类书的实用功能。《籯金》百篇,分为五卷,基本编排体例是"先录其事,后叙其文"。然由于该书成于一人之手,受当时的编纂条件及个人编纂能力所限,且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后人的改编和删略,故今日所见《籯金》众写本存在诸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五藏论》的传本除敦煌出土之S.5614、P.2115、P.2378、P.2755、Дx.01325V残卷等五种及《医方类聚》本外,还有一种卷首附有金代医家张元素序文的抄本。经过对该本与敦煌本及《医方类聚》本的比较研究,可知其应是以1963年《江苏中医》第5期所刊赵有臣先生整理的《张仲景五藏论》为底本,整合参考了《医方类聚》本与1959年日本《汉方之临床》杂志之宫下三郎本的有关内容,又对部分文字作了修改、增补而成。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造伪之作。  相似文献   

20.
朱岩 《湖南文史》2014,(4):68-69
人所共知,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一场有这么个细节,胡传魁曾向刁德一提起自己当初遇险时阿庆嫂出手相助一事,“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教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哄走了东洋兵我才出缸。似这样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胡传魁的原型,毫无疑问应是抗战历史上真实的“忠义救国军”之司令胡肇汉,但“水缸藏身”这个典故却与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