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曹英 《文史天地》2008,(8):17-22
1930年9月,上海,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面对李立三、向忠发的“挑战”,苏联政府、共产国际已是怒不可遏。1930年8月,在苏联滞留的两常委瞿秋白、周恩来立即被指派回国,传达召开三中全会、改组中共中央、纠正“立三路线”的“紧急指示”。  相似文献   

2.
王明一生错误多多,而传奇故事也多。他虽不是各省选拔的留苏学生,却堂堂走进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门;他曾追随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却又被李立三给予撤职和留党察看;他从当时江苏省委宣传部一名小干事,一跃成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他从“左”倾路线的代表,忽然变成右倾投降  相似文献   

3.
中共江苏“二大”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三“左”倾错误统治中共中央,是以一九三○年中央政治局六月十一日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为标志的。但是,立三“左”倾错误的形成却决不是从六月十一日决议才开始的。以前,党史界一般都认为,一九三○年春夏,李立三在党内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一些文章,把共产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党内曾经连续发生过三次"左"倾错误,危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三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历史条件虽不尽相同,但其与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着一定关系。总结经验教训,那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立三与王明,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共历史上 第二、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他们之间,曾有过共同战斗的友谊,也有过过火的批判和打击,其交往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年代,留给后人的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二人的初次见面,是1928年中共在莫斯科召开六大期间。那时,王  相似文献   

6.
曾市南 《文史天地》2013,(10):28-30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夜空的沉静和革命形势的沉闷,彰显着中共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其影响的深远和深刻已被历史所明证。对于南昌起义的功勋人物,我们一般熟知周恩来、朱德、恽代英、贺龙、叶挺等,而对于李立三,由于之后的“立三路线”受到否定,使他在南昌起义中的巨大贡献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遗忘了。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8,(1)
说共产国际在1920—1935年间未必刻意压制过毛泽东,主要是就其主观动机而言;至于客观效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由于共产国际当时过“左”的路线和政策,注重中国实际的毛泽东确实受到过那些代表着共产国际的、自称“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和打击。当毛泽东向斯大林发出抱怨时,这段经历无疑在他的内心深处隐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李立三,人们往往总是想到“立三路线”,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立三路线”主要是李立三负责造成的一次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然而他的的确确又是一位无愧于“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称号的革命风云人物。在他逝世3O周年的日子里,记忆的长河禁不住又把我们带回了那血雨腥风的年月。  相似文献   

9.
李思慎 《百年潮》2014,(10):77-79
正1930年10月初,李立三因"立三路线"错误离开党中央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作检查。李立三走后不久,12月17日上午,张沈川等在上海遭敌人逮捕,由李强、毛齐华、伍云甫、曾三等继续在上海设立地下电台,坚持开展党中央与共产国际和中央苏区的通讯联络工作。据毛齐华同志回忆:  相似文献   

10.
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的“左”右倾错误看如何处理阶级关系汪谦干本文试图通过剖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的陈独秀、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看他们如何处理阶级关系及由此造成的危害。一、对陈独秀、王明的右倾错误的考察(一)大...  相似文献   

11.
王有海 《文史精华》2002,(12):16-20
●何孟雄,是中国“北方革命运动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斗争史上,曾有李立三及王明的错误路线的统治,给革命造成极大的危害。在这期间,何孟雄挺身而出,第一个公开反对立三路线,并站在最前沿与王明宗派主义和错误路线斗争到最后一刻。他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与批判,最后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屠刀下。详情请见《中共早期党内斗争中的何孟雄》。  相似文献   

12.
博古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同时又是中共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典型代表之一。纵观其一生,他由爱国而走向革命,但其“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曾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惨重的失败。他最终以克服教条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而终其一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与立三路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一些史学工作者总是把毛泽东作为反“立三路线”的正确代表加以描述。而毛泽东本人,也总是以“正确路线的代表”自居,对李立三大批特批。即使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立三再次公开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广泛得到全党和国际兄弟党的一致好评之后,毛泽东依然故我。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时,又对李立三批了一通,还把李立三当作知识分子中出坏人的例子。这时,李立三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听完报告回到家中,伏案疾书,直接向…  相似文献   

14.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2003,11(5):80-113
1933—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面战略战术的变化有关,而中共军事政策错误本身,除“左”倾主观因素外,也和对手的压力和逼迫密切相关。作为一场国民党方面发动、中共被迫应战的持久消耗战,苏区人力、物力等作战资源难以应付持久消耗的需要,而“左”倾领导下中共政治资源的削弱,进一步限制了中共作战能力的发挥,这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战争的最终成败。  相似文献   

15.
李立三(1899—1967年),原名隆郅,1899年3月出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私塾教员之家。他从小跟随父亲读古书和古诗词,1915年到长沙上中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1926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1927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工人部长,同年7月中共中央改组,为政治局常委之一。他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1930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1931年被派到苏联学习,1948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获得了统治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在土地问题上,照搬当时苏联在农业合作化中消灭富农经济的做法,在苏区实行从肉体上消灭地主、从经济上消灭富农的“左”的政策。在“左”的  相似文献   

17.
李立三犯过"立三路线"的 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他 不止一次深刻检查过,并在实际 行动中努力认真改正,这在全党 都是知道的。 1956年9月,中共党的"八 大"前夕,他起草了一份在这个 大会上的发言稿,准备进一步反 省自己的错误。在这个草稿中, 他特别提及党的"七大"他被选 为中共中央委员的事,不仅"完 全出乎预料",而且"给了他莫大 的振奋"。他认为:从他这个犯路 线错误的人深刻感到党的"惩前 毖后,治病救人"等一整套反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年六月,“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九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立三路线”的执行。但是,三中全会又被指责犯了调和错误。于是以后又有反调和路线的斗争,这一斗争一直持续到六届四中全会才告结束。实事求是地探讨六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党内斗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于全面地了解这一  相似文献   

19.
1928年7月中共六大以后,张国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次全会,根据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的提议,决定瞿秋白、张国焘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会后留苏联工作。共产国际认为,张国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共产国际不满,又不肯公开承认错误,一直  相似文献   

20.
张陈 《史学月刊》2022,(3):71-78
早在1928年,南昌起义参与者已开始纪念南昌起义,这是中共纪念南昌起义的首次实践。1929年6月,在贯彻共产国际关于举行反帝战争日运动的指示中,中共中央明确发出了纪念南昌起义的号召。此后,中共对南昌起义的纪念,像一条隐形的线索,藏于反帝战争日运动之中,与其并轨而行、高度融合,先是在1929年通过罢工游行等温和的示威活动来表达,尔后在1930年转以武装暴动的激进方式来传递。从1931开始,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纪念南昌起义”之意蕴,逐渐从中共“八一”工作中被剥离,到1932年已基本消退。红军成立纪念日确立前中共对南昌起义的纪念及其变化,是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